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9B06)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颖袁飞杨海荣胡玥王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实时荧光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原料奶
  • 1篇原奶
  • 1篇沙门菌
  • 1篇沙门氏菌
  • 1篇实时荧光PC...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葡萄球菌肠毒...
  • 1篇葡萄球菌肠毒...
  • 1篇前处理
  • 1篇李斯特菌
  • 1篇模拟标本
  • 1篇金黄色葡萄球...
  • 1篇黄色葡萄球菌

机构

  • 5篇中国检验检疫...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村技术...
  • 1篇宁波出入境检...

作者

  • 5篇袁飞
  • 5篇陈颖
  • 4篇杨海荣
  • 3篇王娉
  • 3篇胡玥
  • 2篇葛毅强
  • 2篇赵勇胜
  • 2篇张东方
  • 1篇暴书婵
  • 1篇何艳玲
  • 1篇赵瑜
  • 1篇赵贵明
  • 1篇劳华均
  • 1篇林松
  • 1篇王丽哲

传媒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基因、耐甲氧西林基因和4种肠毒素基因nuc、mecA和sea、sec、sed、see建立6重PCR反应体系,并对PCR体系,引物浓度进行优化。6对PCR引物均能特异地扩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对4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与应用单重PCR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鉴定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王娉劳华均胡玥袁飞杨海荣陈颖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方法
免疫磁捕获-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被引量:19
2011年
对免疫磁捕获-实时荧光PCR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免疫磁珠制备条件的选择及优化,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以6 mg/mL EDC和5 mg/mL NHS活化直径为700 nm的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与浓度为100μg/mL的沙门氏菌抗体在37℃振荡孵育1.5 h,制备得到抗沙门氏菌免疫磁珠,与市售沙门氏菌免疫磁珠试剂盒(Dynal产品)捕获效率相当。免疫磁捕获-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限为104 CFU/mL左右,能在16 h内检测出鸡肉中104 CFU/mL的沙门氏菌,可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张东方袁飞王娉胡玥陈颖葛毅强
关键词:沙门氏菌实时荧光PCR
膜种类及前处理方式对原奶中葡萄球菌肠毒素层析试纸条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对用于原料奶中葡萄球菌A、B、C型肠毒素现场快速检测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层析膜和原奶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优化,通过实验,最终选择了型号为HF09002的层析膜,采用了2倍稀释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研制所得的3种免疫层析试纸条分别检测原奶中SEA的灵敏度为10 ng/mL,SEB的灵敏度为4 ng/mL,SEC的灵敏度为8 ng/mL,与3 MTM TecraTM微孔板法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林松何艳玲王丽哲赵瑜袁飞杨海荣陈颖
关键词:葡萄球菌肠毒素A原料奶
奶液模拟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技术针对奶液模拟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单增李斯特菌hlyO基因的部分片段作为靶基因,制作标准曲线,定量检测奶液中的单增李斯特菌。结果通过对不同李斯特菌及一些较为常见的致病菌的DNA进行扩增,只有单增李斯特菌能够产生扩增曲线,其余菌株均不产生扩增曲线。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9copies/反应体系。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整个实验可在1.5h内完成,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和疫情暴发时的相关病原调查。
王娉袁飞杨海荣赵勇胜胡玥赵贵明陈颖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被列为首选控制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属型别复杂,传统的分型方法大多是通过表型鉴定,如依据菌体表面脂多糖、鞭毛抗原分别携带的O、H抗原等,包括生化反应、耐药性、血清学、噬菌体分型等方法,直接体现了菌株的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或表观特征差异,但是这些分型方法存在分型率低、重复性差、操作繁琐,以及分辨能力不强等缺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张东方袁飞陈颖葛毅强杨海荣暴书婵赵勇胜
关键词: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