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5B02)

作品数:29 被引量:193H指数:9
相关作者:徐琳瑜章北平马军杨志峰陈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污泥
  • 4篇污染
  • 3篇污水
  • 3篇离子
  • 3篇节水
  • 3篇苯酚
  • 3篇城市
  • 3篇城市代谢
  • 2篇需水
  • 2篇生命周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需水
  • 2篇铜离子
  • 2篇热解
  • 2篇羟基自由基
  • 2篇径流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化学辅助除磷
  • 2篇环境承载力
  • 2篇活性污泥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中信建筑设计...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武汉市规划设...

作者

  • 11篇徐琳瑜
  • 9篇章北平
  • 7篇马军
  • 4篇杨志峰
  • 3篇江进
  • 3篇罗从伟
  • 3篇刘耕源
  • 3篇赵吉
  • 3篇陈彬
  • 3篇钟振兴
  • 3篇魏昕
  • 3篇杨晶晶
  • 2篇康鹏
  • 2篇李先达
  • 2篇陆谢娟
  • 2篇刘真
  • 2篇莫文婷
  • 2篇刘永泽
  • 2篇皇甫小留
  • 2篇余国文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能源化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河道径流可变区间的河流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确定水电开发活动对河流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率,建立分期展布的河道径流可变区间核算方法,其中河道径流包括河道最小生态需水和河道最大洪流,并以西藏拉萨河为例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拉萨河河道最小生态需水和最大洪流年内动态变化分别为29.5~328.3 m3/s和95.1~1 673.4 m3/s。与河道最小生态需水约束相比,河道径流可变区间约束使得拉萨河年调节型水电开发的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从60.2%下降到18.7%。指出对于径流丰枯特征十分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大型水利工程在平衡径流季节分布的过程中,应该受河道径流可变区间约束,尤其是枯水期最大洪流约束下河道径流量的可增加空间。
张锦徐琳瑜
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被引量:22
2013年
作为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所遵循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隐患与环境问题。基于生物物理的视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城市代谢不良密切相关。当前对城市代谢的研究视角多基于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费,需要一种热力学的全新视角从整体角度来重新诠释可持续发展。开发了一种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框架,首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热力学解析,其次针对现有能值方法的局限,结合自然系统对污染物的自净化及污染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测度方法,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研究城市代谢对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代谢不良的影响因子识别问题和代谢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使政策制定者建立以生态为本的城市观,推动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实践,力求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的瓶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
关键词:城市代谢能值可持续发展
不同还原剂对高锰酸钾氧化苯酚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对比了5种不同的无机还原剂和2种有机成分对高锰酸钾氧化苯酚的影响,考察了无机还原剂和有机成分组合时高锰酸钾氧化苯酚的效能。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和锰离子促进了苯酚的氧化,苯酚去除率提高了7%~13%;亚铁和亚硝酸根对氧化苯酚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苯酚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和24%;卡马西平(CMZ)和双酚A(BPA)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和16%。当以亚铁、亚硝酸根分别与BPA组合为背景成分时,表现出协同效应,对苯酚去除率分别高达79%和99%。还原剂对高锰酸钾氧化苯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产生速率和产生浓度。
杨晶晶赵吉马军
关键词:高锰酸钾苯酚还原剂
化学辅助除磷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化学、生物同时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发生生物与化学协同作用;化学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生物絮体除磷作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投药量/总磷初始量<30时,投药量/总磷初始量与总磷去除率间呈线性关系,总磷去除率最高达到84.44%;化学絮凝剂的投加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电导率由51.14ms/m增加到52.30 ms/m,颗粒表面电位由-13.2 mV降到-9.1mV,有利于胶体脱稳沉淀和电性中和作用的发挥,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明显;化学絮凝剂与活性污泥生物絮体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絮体表面孔隙明显减少,絮体更加密实;投药量超过10mg时,生物絮体胞外聚合物总量减少,蛋白质和多糖的比例提高,核酸比例降低,增强了生物絮体的桥联作用.
刘真周长波莫文婷章北平
关键词:城镇污水活性污泥化学辅助除磷
面向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的复合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2014年
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协调这种压力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构建一种相对的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得到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压力变化特征,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文章从生态系统支持力维育、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保障以及生态系统压力缓解等方面给出措施,以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承载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
徐琳瑜杨志峰
关键词:生态压力京津冀协调发展
溶解氧浓度对好氧阶段生物脱氮途径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系统,研究了4种曝气量(0.3,0.6,0.9和1.2m3/h)对好氧阶段生物脱氮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0.3m3/h时硝化反应未能顺利进行,其余3种曝气量下均顺利完成硝化反应,曝气量越大,硝化速率越大;总氮(TN)损失量分析表明低曝气量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当曝气量为0.3m3/h时TN损失量高达9.76mg.L-1,当曝气量高于0.3m3/h时以传统硝化作用为主.研究表明溶解氧(DO)质量浓度影响生物脱氮途径的根本原因是DO影响了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反硝化菌(DB)的活性,可通过在线控制方式实现各种脱氮途径.
高兰章北平郑源贾冯立文
关键词:曝气量脱氮途径
矿物资源服务归趋:概念、内涵与议题
2013年
为满足人类需求,矿物资源要经过生产、使用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形成了矿物资源的人类服务归趋过程。该过程不仅消耗不可再生矿物资源,而且其代谢废物还是环境污染物的源头,反映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关系。文章以矿物资源提供的人类服务为核心,分析这一服务的技术形成过程,构建矿物资源服务归趋概念框架。分析该服务归趋过程的起点、路径和终点,辨识为实现"人类服务"物质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所需条件,提出矿物资源服务归趋的概念。辨识这一服务归趋过程对人类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阐释该服务归趋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矿物资源服务归趋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相关研究内容。以期为进一步弄清人类发展与环境变化间关系提供概念基础。
毛建素梁静徐琳瑜
关键词:资源利用
污水生化过程后置化学辅助除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投加化学药剂有助于出水的磷达标,但化学辅助除磷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投加位置、污泥浓度、温度、p H值、DO对后置化学辅助除磷效果的影响开展实验研究,有助于后置化学辅助除磷过程的优化控制。结果表明:在二沉池前投加混凝剂的方式TP去除率较高;在温度、p H值、DO一定条件下,TP去除率与投加量均呈现显著线性正相关,和污泥浓度无关;温度对TP去除率有影响,温度低于18℃时TP去除率较高;p H值对TP去除率有影响,p H为7.0~8.0时TP去除率较高;DO〈1 mg/L时,混凝剂投加量越大,TP去除率越高,但当DO〉1 mg/L时,混凝剂投加量与TP去除率没有明显关系。
刘真汪维莫文婷周长波章北平
关键词:化学辅助除磷混凝剂
武汉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PAHs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武汉城区7类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径流中常规污染物、PAHs浓度、种类差异与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7类下垫面降雨径流中,在常规污染物方面,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污染程度最高,瓦屋面污染程度最低;而在PAHs方面,沥青路面径流∑16PAHs初始浓度最高,2类油毡屋面(工业园和教工宿舍)次之,其他4类下垫面较低。油毡屋面径流PAHs主要由蒽(ANT)和菲(PHE)组成,而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其他5类下垫面径流中主要含有PHE、芘(PYR)和荧蒽(FLA)等。油毡屋面(工业园和教工宿舍)、水泥屋面和瓦屋面等4类屋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是2~3环PAHs,而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径流中则以4~6环PAHs为主。
钟振兴张春杰丁兴辉王浩升杨志陆谢娟章北平
关键词:PAHS降雨径流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承载力方法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环境承载力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为区域发展适度规模提供环境支撑依据.针对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特征,以珠海富山工业园为案例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该指标开发基于熵值法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模型,模拟珠海富山工业园区规划情景下的环境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于规划中后期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的趋势较为缓和;园区发展压力伴随着园区规划建设处于下降趋势,规划建设初期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规划期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园区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范围,随着园区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基础设施完善,园区综合环境承载力可提升至较为稳定的水平.
徐琳瑜康鹏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熵值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