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50603)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二树李鑫余强徐立孙飞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太阳能
  • 3篇太阳能集热
  • 3篇集热
  • 3篇槽式
  • 2篇太阳能集热器
  • 2篇太阳能热发电
  • 2篇热发电
  • 2篇集热器
  • 2篇发电
  • 2篇槽式太阳能
  • 2篇槽式太阳能集...
  • 1篇液压
  • 1篇液压驱动
  • 1篇余弦
  • 1篇塔式太阳能热...
  • 1篇太阳
  • 1篇太阳能聚光
  • 1篇太阳能聚光器
  • 1篇太阳位置
  • 1篇抛物面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广核太阳能...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山东皇明太阳...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国网北京市电...

作者

  • 2篇徐二树
  • 2篇李鑫
  • 1篇原郭丰
  • 1篇余强
  • 1篇闫忠
  • 1篇马兴良
  • 1篇孙飞虎
  • 1篇徐立

传媒

  • 2篇新型工业化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国电力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运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已于2011年8月成功生产出过热蒸汽。由于太阳辐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腔式吸热器各受热面能流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为了研究腔式吸热器的运行安全性,文中根据八达岭1MW塔式太阳能过热型腔式吸热器蒸发受热面的结构形式,建立了7通道蒸发受热面动态仿真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不同蒸发受热面工质流量随能流密度变化的规律性,更好地模拟吸热器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过热型腔式吸热器运器运行安全性。对于蒸发受热面,最危险的工况是在高负荷时太阳辐照突然增强;对于过热受热面,最危险的工况是,高负荷时汽轮机调节汽门突然关小。
高维徐蕙徐二树余强
关键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仿真
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安装质量的检测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为有效提高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效率,需要对聚光器各个反射镜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和校准。本文采用Marposs公司研发的VISField系统,利用吸热管反射成像法,根据相机与聚光器的相对位置关系,推导吸热管在子镜中的成像位置,进而完成聚光器各子镜位置误差的调整。以全站仪为第三方工具,利用外部靶点信息对吸热管进行位置调整以及完成相机姿态的动态校准。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调整后各反射镜的平均截断因子近似为1,说明吸热管在子镜中的实际成像位置与理论成像位置近似重合,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朱小炜符伟张玉霞王博威
关键词:太阳能聚光器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自动跟踪聚焦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在分析太阳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槽式集热器自动跟踪太阳光的方案。描述了槽式聚光器自动跟踪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跟踪角度的计算公式并且阐明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跟踪精度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张玉霞任丽琴
关键词:槽式集热器自动控制
槽式太阳能集热场温度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回路的导热工质出口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研究调节迅速、控制效果良好的集热场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以1 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槽式集热回路动态数学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发了集热场导热工质出口温度内模控制器,并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集热回路工质出口温度PID控制系统和内模控制系统,对比分析了多扰动情况下2种系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太阳辐照、导热工质入口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相较于PID控制系统,内模控制系统调节时间更短,超调量更小,控制效果更优。
徐蕙李鑫徐二树
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内模控制
太阳位置对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运行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北京延庆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太阳位置变化情况,通过理论计算水平南北轴抛物面槽式集热器自东向西跟踪过程中采光平面上的太阳入射角,分析线性聚焦抛物形反射镜面对吸热器的余弦效应和端损失效应,提出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有效太阳投入能量的概念,并对实验测得的典型日法向直射辐照度进行修正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余弦效应对抛物面槽式集热器的影响最为明显,约占到日输入能量的15%;对于两列相同结构的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长度越短,受到的端损失效应影响越大;特别是,当集热器长度超过100 m时,端损失效应的影响会不足1%,因此可考虑忽略此修正.
徐立李鑫原郭丰孙飞虎马兴良闫忠
关键词:太阳能集热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