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5035)

作品数:52 被引量:653H指数:15
相关作者:刘晶波赵冬冬赵成刚王文晖刘祥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建筑科学
  • 19篇天文地球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地震
  • 16篇地下结构
  • 10篇地铁
  • 10篇地震反应
  • 10篇振动
  • 10篇振动台
  • 10篇抗震
  • 9篇车站
  • 7篇地铁车站
  • 6篇动力相互作用
  • 6篇砂土
  • 6篇结构动力
  • 6篇抗震分析
  • 6篇本构
  • 6篇本构模型
  • 6篇车站结构
  • 5篇弹塑性
  • 5篇地震响应
  • 5篇动力反应
  • 5篇应力

机构

  • 29篇北京工业大学
  • 22篇清华大学
  • 11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大连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湖南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南电子设备...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北京龙徽酿酒...

作者

  • 22篇刘晶波
  • 14篇杜修力
  • 13篇赵冬冬
  • 12篇王文晖
  • 11篇赵成刚
  • 9篇陶连金
  • 9篇刘祥庆
  • 6篇边金
  • 5篇安军海
  • 5篇路德春
  • 4篇李伟华
  • 4篇张波
  • 4篇王文沛
  • 4篇张小波
  • 3篇李小军
  • 3篇迟明杰
  • 3篇王宗纲
  • 3篇姚仰平
  • 2篇陈力波
  • 2篇赵源

传媒

  • 6篇土木工程学报
  • 6篇工程力学
  • 5篇黑龙江科技大...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岩土力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Acta M...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8篇2010
  • 6篇2009
  • 13篇2008
  • 1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剪胀性砂土边界面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剪胀性对于砂土,尤其是中密以及密实砂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相变线是剪胀性砂土的特征曲线,能够反映砂土的围压以及初时孔隙比对变形特性的影响。本文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框架内,把相变状态参量引入到剪胀方程以及塑性硬化模量中,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砂土剪胀性以及循环特性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套参量可以模拟不同初时孔隙比、不同围压、排水(或不排水)条件下单调(或循环)加载的应力-应变特性。验证表明本模型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迟明杰赵成刚李小军
关键词:砂土剪胀性状态参量边界面模型
饱和砂土的渐近状态特性及其模拟被引量:16
2009年
在UH(统一硬化)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部分塑性体积应变与塑性剪应变有耦合的思路,把对土塑性变形有影响的硬化参量分为耦合硬化参量和非耦合硬化参量,提出了一个新的双硬化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此模型新颖之处在于它不但可以有效的考虑应力路径也可以考虑应变路径对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所以新模型既能合理预测排水、不排水,也可以模拟部分排水及部分吸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结合渐近状态概念,还给出了基于饱和砂土排水试验参数计算不排水极限应力比、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简单公式.模型参数简单,仅比Cam-clay模型多了一个特征状态点应力比,全部可通过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简单确定.
罗汀姚仰平CHU Jian
关键词:砂土渐近状态本构模型
SV波斜入射下局部地形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不规则地形及地震波斜入射引起的局部场地地震动空间变化,会对隧道的整体动力响应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波动理论建立了可同时考虑局部不规则地形影响和地震波斜入射引起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隧道整体动力响应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单一坡地地形及相邻地形下,SV波以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入射时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局部不规则地形下SV波斜入射时产生的波形转换会造成隧道周边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动力响应位置发生明显改变,隧道的潜在不稳定性增加,而SV波的入射方向则决定了隧道各关键节点位移动力响应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进行地震敏感区隧道地震动力危险性分析时,应同时考虑地震波入射角度、入射方向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傅方赵成刚李伟华张卫华
关键词:隧道地震响应斜入射
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基于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的Rayleigh波输入方法,进行了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Rayleigh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对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地下结构材料强度、结构厚度以及土层刚度等因素对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ayleigh波对浅埋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影响显著,将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与变形,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尤其是浅埋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刘晶波王文晖刘祥庆赵冬冬
关键词:地下结构RAYLEIGH波地震反应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铁列车振动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及其传播规律被引量:7
2011年
在某地建于地铁线路附近的两栋装有隔震装置和一栋没有安设隔震装置的建筑物内,对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进行了监测,并对地面结构的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对记录的振动波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发现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振动峰值呈余弦函数变化;地铁列车运行在建筑物内引起的振动时程的主要频率成分集中在22~40Hz之间;安置在建筑物底部的隔震阻尼器对地铁运行诱发的振动波的阻隔作用不大;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加速度值很小,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但生活在建筑物内的人群却能明显的感觉到振动;建筑物的振动不会表现出该振动波的特性,而是表现出本身的振动频率特性。因此,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无法减小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而只能通过减弱振源来减轻振动,比如在轨道加隔振垫、挖隔振沟等。
边金陶连金张印涛李芳成
关键词:振动加速度
强震下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特性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对地铁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试验条件和Bock ingham定理,作者确定了试验相似比,针对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典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并对得到的加速度时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土与地下结构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地下结构不会表现出其自振频率,而是随着土体一起振动;在低强度地震下,地下结构对土体影响较小;在高强度地震下,地下结构对土体影响较大;峰值加速度的放大倍数不会超过2,且同一点的放大倍数基本保持不变;随埋深的增加,卓越频率和其振幅会减小,且加速度峰值也有相似的规律。
边金陶连金王文沛张波
关键词:振动台动力响应
土-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
基于Penzien提出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集中质量模型,考虑等价土体的层间剪切刚度与阻尼效应,提出了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不同地震动特性的Taft波、汶川地震什邡八角波和...
陈国兴左熹杜修力
关键词:地震反应
文献传递
A THERMOMECHANICAL DAMAGE APPROACH TO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RATE-INDEPENDENT DISSIPATIVE GEOMATERIALS被引量:2
2008年
这份报纸造增生的损坏理论的明确的表达让率无关的 geomaterials 描述体积和小粒的材料的可能的损坏行为。用 2 个运动学的内部变量和 conjugates,消散并且收益功能能相当被介绍。在 thermodynamical 损坏框架以内的 32 个可能的方法的一个系统的组成的演讲被介绍,它完全通过二个分级的热力学的潜力提出组成的行为。联合四个普通 thermodynamical 精力函数,二个独立运动学的内部变量和因此概括的压力被介绍为任何体积变丑描述损坏行为和小粒的结构的重新整理。一些 Legendre 转变被用来建立在精力功能之间的连接以便 geomaterials 的复杂增长反应能完全从这四精力功能被建立。组成的关系与热力学法律被造,它说明 geomaterials 的重要结构的方面。一些例子在附录被提供验证框架的适用性和实现。这个理论由 Houlsby 等基于以前的工作,并且延长到多机制描述。这个框架在与一个 examinable 基础为特定的 geomaterials 开发模型铺平一条道路。
Xuan GuoChenggang ZhaoDajun YuanMengshu Wang
关键词:机械学
A DUAL-SURFACE DAMAGE MODEL AND EVALUATION FOR NATURAL SOILS WITHIN THE THERMOMECHANICAL FRAMEWORK被引量:1
2008年
自然地扔了或剩余土壤比 remolded 泥土展出更多的复杂行为。为结构化的土壤的一个双表面的损坏模型基于在我们的第一份报纸建立的热力学框架被开发。在概括消散的压力空间和实际压力空间之间的移动压力和转变被建立跟随一个系统的过程。建议模型的相应组成的行为被决定,它为 geomaterials 反映内部结构的配置和损坏行为。四进化变量 kij (i = D;R;j=V;S ) 并且基本参数位, s, v 和 e0 被介绍为自然泥土说明内部结构的进步损失。一系列充分, triaxial 测试和各向同性的压缩测试为北京和郑州天赋泥土的结构化并且重新组成的样品被执行。建议模型的确认被把数字结果与试验性的数据作比较检验。
Xuan GuoChenggang ZhaoDajun YuanMengshu Wang
关键词:压缩性
复杂断面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被引量:41
2014年
介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常用的反应位移法存在的局限性,在借鉴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断面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从理论上论证该方法与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的一致性,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与特点,给出地震作用的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来直接反映土体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引入地基弹簧带来的计算量和计算误差。采用连续自由场土层模型来计算等效输入地震动荷载,概念明确、操作简单,能较好地适用于复杂断面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动力时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个精度较高、计算简便、适用性很强的拟静力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张小波
关键词:地震工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