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5033)

作品数:23 被引量:209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杰许斌曾翔陈建兵任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电子电信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7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混凝土
  • 8篇钢筋
  • 8篇钢筋混凝
  • 8篇钢筋混凝土
  • 4篇单轴
  • 4篇应变率效应
  • 4篇受压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本构
  • 4篇本构关系
  • 4篇值模拟
  • 3篇单轴受压
  • 3篇抗冲
  • 3篇抗冲击
  • 3篇混凝土柱
  • 3篇非线性
  • 3篇概率密度
  • 3篇概率密度演化
  • 2篇动力性
  • 2篇动力性能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
  • 9篇湖南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贵阳铝镁设计...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建筑第四...
  • 1篇休斯敦大学

作者

  • 13篇李杰
  • 9篇许斌
  • 5篇曾翔
  • 4篇陈建兵
  • 3篇任晓丹
  • 2篇郝效强
  • 2篇孙伟玲
  • 2篇梁诗雪
  • 2篇龙业平
  • 2篇曾莎洁
  • 1篇滕军
  • 1篇刘汉昆
  • 1篇李冰
  • 1篇唐亮
  • 1篇令狐延
  • 1篇徐军
  • 1篇孙超
  • 1篇许宁
  • 1篇周勇
  • 1篇邬翔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5篇工程力学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Scienc...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维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概率密度演化分析
在多维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动力响应分析中,随机动力激励的时域显式表达是重要基础。结合近来发展的随机动力激励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进行了一个9层层间剪切型框架结构在非平稳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陈建兵徐军李杰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概率密度演化
文献传递
随机场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被引量:8
2012年
首先证明,采取随机谐和函数表述二维随机场,则当随机波数与相位服从独立均匀分布、幅值由随机波数和目标功率谱密度共同决定时,随机谐和函数的功率谱密度精确地等于目标功率谱密度.对这类随机谐和函数的平稳性和渐进正态性进行了讨论.进而,将二维随机场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推广至多维,给出了统一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采用随机谐和函数表述随机场的正确性.
梁诗雪孙伟玲李杰
关键词:随机场功率谱密度渐进正态性
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冲击行为试验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为了深入了解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对六根无腹筋简支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落锤冲击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分析冲击锤重、冲击速度和冲击能量对梁抗冲击行为的影响,测量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应变时程和冲击力时程,并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了试件在冲击荷载下裂缝的发生、发展和破坏全过程。获得梁的裂缝分布图和典型的破坏模式,并与相关梁抗冲击试验的破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通过应变片测得的数据发现,在冲击开始时,跨内靠近支座附近和半跨跨中位置处梁截面上部出现受拉应变,下部出现受压应变。当这些应变达到应变峰值后,拉压应变状态朝反向转变,反映出冲击开始时在梁跨内产生了明显负弯矩,惯性效应明显。最后对冲击过程中梁弯矩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梁抗冲击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曾翔许斌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破坏模式
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的概率密度描述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混凝土材料的细观随机损伤物理模型获取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概率密度描述.以细观物理模型为基础,利用K-L(Karhunen-Loeve)正交分解和密度演化方法得到了单轴受力状态任意应变处应力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概率密度层次的对比.研究证实: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描述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的概率密度演化过程.
曾莎洁李杰
关键词:混凝土
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柱应变率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该文基于钢筋混凝土柱构件的快速加载试验数据,分别采用CEB规范和Kulkarni和Shah建议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动力本构关系,运用纤维模型建立了其动力纤维单元模型,并对单调快速加载下的构件的恢复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采用的两种动力本构模型均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提高的特性,纤维模型提供了一种简便计算不同单调加载速率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的方法,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模型,对其中不同轴压比的两个试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调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加载速率对试样的动力承载力的影响。尽管两种动力本构模型在较低应变率水平下能够给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结果,但随着应变率水平的提高,采用CEB规范以及Kulkarni与Shah建议的动力本构模型所得到的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呈现一定的差异,欧洲规范CEB给出的结果要大。
许斌龙业平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数值模拟
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剥离损伤识别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局部区域存在模拟界面剥离损伤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将压电陶瓷片用水泥砂浆封装制成驱动器,预埋入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内部,在信号源产生的正弦扫频电压信号的作用下产生激励信号,同时在钢管外壁不同区域粘贴压电陶瓷片作为传感器,测量具有模拟剥离损伤的钢管混凝土柱四个监测面上压电陶瓷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分别对位于完好界面和模拟剥离损伤区域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了小波包总能量和小波包能量谱分析。发现完好区域小波包能量谱相对于小波包总能量而言离散性更小,且与压电陶瓷位置和应力波传播路径无明显关系。而剥离区域的小波包能量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加权相对变化损伤指标,基于该指标对试验模型的界面损伤区域进行了准确识别。将该方法用于某超高层建筑的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和界面粘结性能的评估中,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和界面间接性能良好。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为监测钢管混凝土柱内部混凝土与钢管壁粘结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许斌李冰宋刚兵滕军令狐延
关键词:健康监测钢管混凝土柱压电陶瓷小波包能量谱
考虑箍筋约束效应的快速轴压加载下钢筋混凝土短柱性能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在地震作用下应变率效应对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建议了同时考虑应变率效应和箍筋约束效应的混凝土塑性模型等效单轴受压本构曲线,建立了分析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在快速加载下动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试验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描述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地震作用下考虑混凝土材料应变率敏感性时的力学性能,建议的等效单轴受压本构曲线是合理的。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配置箍筋构形、箍筋间距和纵筋配筋率这三个可影响约束效应的参数对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在考虑率效应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应变率的提高,轴压短柱的承载力明显提高,但延性降低,力-轴向变形曲线下降段变陡。箍筋构形、间距以及纵筋配筋率对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动力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曾翔许斌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短柱动力性能应变率效应
混凝土单轴受压动力全曲线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MTS 815.04岩石力学试验机对混凝土单轴受压动力本构关系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考虑五种不同加载速度,在位移和应变率双重控制下,得到动力加载条件下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根据试件的破坏特点,讨论动力加载与静载条件下试件破坏形态的区别,分析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应变率效应,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结果揭示了混凝土在单轴受压条件下动力加载全过程的非线性性能,为正确理解混凝土在动力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曾莎洁李杰
关键词:混凝土应变率效应全曲线
Homogenization-based multi-scale damage theory被引量:3
2010年
The research of modern mechanics reveals that the damage and failure of structures should be considered on different scales. The present paper is dedicated to establishing the multi-scale damage theory for the nonlinear structural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asymptotic expansion based homogenization theory, the multi-scale energy integration is propos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micro and macro scales. By recalling the Helmholtz free energy based damage definition, the damage variable is represented by the multi-scale energy integration. Hence the damage evolution could be numerically sim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unit cell analysis rat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data identification. Finally the framework of the multi-scale damage theory is established by transforming the multi-scale damage evolution into the conventional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The agree- m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the benchmark results indicates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heory.
LI Jie 1,2 & REN XiaoDan 1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关键词:MULTI-SCALEDAMAGEREPRESENTATIONASYMPTOTICCONSTITUTIVE
基于摄动方法的多尺度损伤表示理论被引量:1
2010年
结构和材料的损伤破坏包含多个尺度,单独一个尺度的分析很难正确地反映结构和材料的非线性行为.我们从摄动均匀化理论出发,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建立了联系细观尺度与宏观尺度的多尺度能量积分,再结合经典连续损伤理论,建立了基于细观微结构计算宏观连续损伤变量的一般方法体系,即为多尺度损伤表示理论.该理论将多尺度分析方法与传统连续损伤力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值算法既能够从细观和宏观两个尺度上反映整体结构的损伤和破坏过程,同时数值模拟的计算量也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的数值算例表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李杰任晓丹
关键词:多尺度摄动方法本构关系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