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1-007)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德喜吴昊孙玉张洪海张彤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毒
  • 10篇病毒治疗
  • 7篇抗病毒
  • 7篇抗病毒治疗
  • 6篇儿童
  • 5篇免疫缺陷
  • 4篇线粒体
  • 4篇艾滋病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缺陷病
  • 3篇细胞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免疫缺陷病...
  • 2篇线粒体DNA
  • 2篇线粒体毒性
  • 2篇疗效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蔡县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德国鲁尔大学

作者

  • 10篇陈德喜
  • 8篇吴昊
  • 7篇孙玉
  • 6篇张洪海
  • 4篇张彤
  • 4篇石英
  • 3篇张福杰
  • 3篇赵燕
  • 3篇张玉林
  • 2篇穆薇薇
  • 2篇计云霞
  • 2篇丁渭
  • 2篇乔录新
  • 2篇刘霞
  • 2篇柳雅立
  • 2篇程跃武
  • 2篇孙鑫
  • 1篇张王林
  • 1篇魏飞力
  • 1篇陈杰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痴呆症诊断策略被引量:7
2011年
痴呆症并非神经科所独有,在HIV感染者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HIV相关痴呆症(HAD),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在针对HIV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之前,其患病率约占进展期伴CD4^+T淋巴细胞减低患者的20%~30%;开展HAART之后,由于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所以总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大幅度升高至3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重度认知损害病人数相对减少,而轻度和无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数明显增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
张王林张彤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痴呆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者HAART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线抗病毒方案治疗儿童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描述和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一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以68例以往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队列分析,对治疗基线以及治疗后每3~6个月患儿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病毒载量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该组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平均年龄为3岁(0.2~8岁),其中男39例,女29例,感染途径皆为母婴传播。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行AZT+3TC+NVP者52例,D4T+3TC+NVP者16例。患儿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治疗满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患儿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8%、28.0%、30.0%。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控制在400拷贝/ml以下的患儿比例为62%~83%。结论在资源有限地区,规范使用一线AZT/D4T+3TC+NVP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和病毒学状况。
唐志荣陈杰鲁鸿燕胡月英崔建军赵燕
关键词: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NRTIs引起的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检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司它夫定(d4T)与齐多夫定(AZT),对HepG2细胞线粒体DNA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0、3、10、100、200、300μmol/L d4T及AZT处理HepG2细胞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结果成功建立线粒体DNA的定量PCR检测方法。d4T组中,药物浓度为0、3、10、100μmol/L的4个组,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分别为(96.94±5.77)、(53.73±7.14)、(20.78±3.10)、(1.37±0.29),4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药物浓度为200及300μmol/L的两个组,细胞均死亡。AZT用药组中,药物浓度为0-300μmol/L的6个组,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分别为(96.94±5.77)、(108.84±7.80)、(172.56±4.70)、(199.51±10.37)、(158.74±6.64)、(64.06±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线粒体DNA方法切实可行,d4T引起细胞线粒体DNA缺失呈浓度依赖性,AZT对细胞线粒体DNA的影响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玉张洪海石英柳雅立张彤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聚合酶链反应
河南省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明确艾滋病(AIDS)儿童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了解抗病毒治疗对AIDS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符合治疗标准的AIDS儿童给予抗病毒治疗并随访2年,每半年对AIDS儿童的身高、体重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进行检测并分析,评估AIDS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结果AIDS儿童经一线方案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较基线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方案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较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S儿童基线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身高、体重与同龄正常儿童差距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AIDS儿童机体免疫力,提升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更早期、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AIDS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李虹刘旭辉陈媛媛徐丽霞李超锋吕烨李琤赵清霞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生长发育
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儿童抗病毒疗效及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至2016年入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儿童进行统计学分析,每半年统计身高、体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年统计HIV RNA载量。比较治疗〈1年、1~〈5年、5~〈10年、≥10年以上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抑制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比较社会组织抚养、家庭抚养儿童的疗效及生长发育情况,家庭抚养儿童又分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轶和检验。结果抗病毒疗程1~5年(含5年)与5~10年(含10年)的患儿比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是437(265,728)个/μL和334(102,535)个/μ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9,P〈0.01)。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是779(622,1 024)个/μL和720(640,977)个/μ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8,P〉0.05);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2.9%和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93);治疗第1年的儿童病毒抑制率为85.7%,治疗10年以上儿童病毒抑制率为100.0%;5例耐药(2例疗程1~5年,3例疗程5~10年),更换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病毒得到完全抑制;全部儿童服药依从性均〉95.0%。64.8%的儿童达到标准身高,68.5%的儿童达到标准体质量;家庭抚养儿童和社会组织抚养儿童的基线、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59和-0.523,均P〉0.05);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基线和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19和-0.776,均P〉0.05)。结论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升CD4^+T淋巴细胞水平、抑制�
谢荣慧张福杰李惠琴汪习成桂琳杨静毕雄凤
关键词:疗效
原发性肝癌组织线粒体DNA含量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线粒体DNA含量,探讨线粒体DNA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扩增22例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线粒体DNA编码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COⅡ),以核编码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照,比较两种组织中线粒体DNA含量的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相对含量为156.54±107.54,癌旁组织线粒体DNA相对含量为290.24±18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线粒体DNA的含量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标志物。
孙玉曲红梅张洪海张彤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DNA线粒体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痴呆症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AIDS的预后显著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慢性病程中所伴随的相关并发症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HIV相关痴呆症(HAD)。HAD直接影响中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的生存期,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护理费用。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多数感染科医师对该病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有必要对该病进行一次系统的阐述。
张玉林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痴呆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晚期患者慢性病程
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3-10月河南省上蔡县CDC诊治的87例患儿连续3次随访的治疗相关信息及261份血浆标本,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血浆中抗病毒药物浓度.对治疗方案、患儿年龄、性别、父母情况、治疗经历和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血药浓度是否低于LLTR 1000 ng/ml为标准判断患者是否漏服药物,发现28份标本血药浓度〈LLTR,这提示药物漏服.17例患儿在3次随访中至少1次血药浓度〈LLTR,占全部患儿的19.5%.在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与父母均健在相比,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均去世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药物漏服,比值比(OR)为4.13[95%可信区间(CI):1.37~12.46,P值为0.012].结论 儿童艾滋病患者存在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问题,血药浓度监测可作为儿童依从性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刘霞赵燕程跃武穆薇薇孙鑫李春明张福杰
关键词: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血药浓度监测依从性
司他夫定中枢神经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HIV药物司他夫定(D4T)的中枢神经毒性。方法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应用不同浓度D4T作用于细胞,采用乙酰甲氧基钙黄绿素-(AM)和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拷贝数来评估细胞线粒体DNA含量,同时检测胸苷激酶2(TK2)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4T0μmol/L组、D4T25μmol/L组和D4T50μmol/L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4.9%±8.2%、26.5%±10.6%和51.3%±12.4%,后者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6.93,均P〈0.01)。D4T0μmol/L组、D4T25μmol/L组和D4T50μmol/L组平均每个神经元神经突起的数量分别为11.2±3.6、8.6±2.8和4.3±2.4,D4T25μmol/L组与D4T0μmol/L组、D4T50μmol/L组与D4T25μmol/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4.35,均P〈0.01);D4T0μmol/L组、D4T25μmol/L组与D4T50μmol/L组神经突起长度分别为(319.9±100.2)、(298.3±83.9)和(258.4±82.2)μm,D4T25μmol/L组与D4T0μmol/L组、D4T50μmol/L组与D4T25μmol/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4.65,均P〈0.01)。PCR相对定量显示,D4T25μmol/L组和D4T50μmol/L组TK2mRNA拷贝数分别是D4T0μmol/L组的0.34和0.08倍,D4T25μmol/L组与D4T0μmol/L组、D4T50μmol/L组与D4T25μmol/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4.25,均P(0.01);D4T25μmol/L组和D4T50μmol/L组COx-2拷贝数分别是D4T0μmol/L组的1.01和1.12倍,D4T25μmol/L组与D4T0μmol/l。组、D4T50μmol/L组与D4T25μmol/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8、1.24,均P〉0.05)。结论短期接触D4T可诱导神经元凋亡,抑制其突起形成,并可抑制TK2表达,但对线
张玉林石英乔录新张宏海孙玉丁渭张彤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司他夫定神经毒性线粒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NA修复基因OGG1融合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1年
目的表达及纯化8羟基脱氧鸟苷DNA糖苷酶-1(OGG1)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OGG1融合蛋白,应用Ni—NTA亲和树脂进行纯化。纯化后的OGG1融合蛋白多次免疫大耳白兔.应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抗体活性,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通过大肠杆菌转染和表达。成功获得了纯化的OGG1融合蛋白。3次加强免疫后,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达到1:100000;Western blotting显示,OGG1多克隆抗体能够与OGG1融合蛋白特异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OGG1多克隆抗体。
武彦宁绳波刘宁计云霞陈德喜
关键词: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