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800)

作品数:242 被引量:1,426H指数:17
相关作者:吴锋陈实高学平阎杰李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2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7篇电气工程
  • 90篇理学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8篇电池
  • 81篇离子
  • 76篇锂离子
  • 74篇电化学
  • 63篇锂离子电池
  • 63篇离子电池
  • 55篇正极
  • 46篇正极材料
  • 32篇电极
  • 30篇电化学性能
  • 25篇电容
  • 25篇纳米
  • 23篇电解质
  • 22篇负极
  • 21篇电池正极
  • 21篇MH/NI
  • 20篇纳米管
  • 20篇合金
  • 20篇放电
  • 17篇电池正极材料

机构

  • 157篇北京理工大学
  • 72篇南开大学
  • 25篇国家高技术绿...
  • 15篇厦门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武汉大学
  • 9篇天津大学
  • 3篇防化研究院
  • 2篇北京矿冶研究...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电源研究...
  • 1篇河南省节能监...
  • 1篇天津和平海湾...

作者

  • 147篇吴锋
  • 59篇陈实
  • 39篇阎杰
  • 36篇高学平
  • 26篇李丽
  • 24篇陈人杰
  • 21篇王国庆
  • 20篇苏岳锋
  • 20篇魏进平
  • 19篇周震
  • 17篇王芳
  • 17篇张存中
  • 16篇白莹
  • 15篇杨凯
  • 15篇包丽颖
  • 14篇吴川
  • 13篇董全峰
  • 12篇焦丽芳
  • 12篇郑明森
  • 12篇袁华堂

传媒

  • 31篇功能材料
  • 23篇电化学
  • 16篇物理化学学报
  • 16篇电池
  • 15篇无机化学学报
  • 14篇现代化工
  • 12篇电源技术
  • 10篇高等学校化学...
  • 8篇材料导报
  • 7篇北京理工大学...
  • 7篇南开大学学报...
  • 6篇中国稀土学报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 5篇化学学报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第十三次全国...
  • 4篇新型炭材料
  • 4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0
  • 9篇2009
  • 29篇2008
  • 51篇2007
  • 61篇2006
  • 65篇2005
  • 50篇2004
  • 11篇2003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用Sn-MCMB复合材料碳热还原合成的研究
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 Sn-MCMB 复合材料, 通过 XRD、SEM、恒流充放电循环和慢速扫描循环伏安(CV)等方法对其电化学嵌脱锂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SnO被 MCMB 还原成金属 Sn 圆球颗粒,吸附在 MCMB...
李艳红吴锋吴川白莹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碳热还原SNMCMB
文献传递
纳米SiO_2复合的梳状聚醚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于含锂盐的梳状聚醚聚合物电解质添加纳米SiO2制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并分别使用DSC和XRD研究SiO2对聚合物链段运动能力的影响.电导率测试表明,在相同的锂盐浓度下,加入5%的纳米SiO2后,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30℃时为7.8×10^-5S/cm,80℃时达到4.5×10^-4/cm.与未添加SiO2的聚合物电解质相比,电导率提高了30%~60%.TGA测定给出该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300℃左右,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能.
叶霖赵玉美张晓雯冯增国白莹吴锋
关键词:纳米SIO2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玻璃化温度
磺化酞菁钴对Ni-MH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磺化酞菁钴作为负极添加剂时Ni-MH电池容量、放电电压、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循环性能,并将其与酞菁钴比较。实验数据显示,当磺化酞菁钴添加量为3%时,Ni-MH-MH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较高,以1C倍率充放电循环300次时,容量仍保持在75%以上。
刘妙吴锋王芳陈实
关键词:NI-MH电池循环伏安交流阻抗
电动车用高功率二次电池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对国内外电动车用二次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特别对我国电动汽车用高功率MH-N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相关的应用问题与前沿技术,指出了高功率MH-N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研究重点。
吴锋李丽
关键词:二次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高功率
LaNi_(4.5)Mn_(0.5)储氢合金及氢化物的电子结构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总能量计算方法与结合超软赝势平面波函数方法,对LaNi4.5Mn0.5储氢合金及其氢化物的晶体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了其相应的总体能量、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分布等,从理论上给出了其结构参数及性质。结果表明,锰取代3g位后合金晶胞略有膨胀,并伴随着晶体稳定性变差。LaNi4.5Mn0.5合金中EF附近的态密度贡献最主要来自La的p电子,以及Ni和Mn原子的d电子。
李丽陈人杰吴锋陈实
关键词:储氢合金电子结构密度泛函
水性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体系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光谱学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水性聚氨酯(WPU)-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共混体系为聚合物基体,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高氯酸锂(LiClO4)得到一系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当LiClO4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电导率最高,并且温度与电导率关系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电解质中锂离子与羟基及醚氧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当LiClO4质量分数为15%时,锂离子与羰基及醚氧基的配位作用均达到饱和状态。拉曼光谱(Raman)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体系对盐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增加盐浓度后,可使体系中有效离子的相对比例增加,有利于离子传输。
李月姣吴锋陈人杰陈实王国庆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水性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离子电导率
溶剂、非溶剂对干法制备聚合物隔膜的影响
2006年
采用相转化法(干法)制备了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用隔膜。通过扫描电镜对隔膜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在干法制膜过程中溶剂和非溶剂对隔膜形貌和性质的影响。采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了隔膜的电导率;以丙酮作溶剂、水为非溶剂制备的隔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吸液率高达375%。用其装配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88.3%,第五周可达99.4%。
白莹吴锋吴川
关键词:相转化法干法溶剂非溶剂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
过渡金属硼化物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金属硼化物的前驱物,并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得到了Co-B、Ni-B和Ni-Co-B合金。所合成的金属硼化物在KOH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在30 mA/g的电流密度下恒流放电至1 V时,50℃热处理的Co-B和Ni-B合金的放电容量分别为310 mAh/g和103 mAh/g。将Co掺杂到Ni-B合金中得到Ni-Co-B合金,不仅可以活化B元素,还可以活化较为惰性的Ni,从而大幅度改善金属硼化物的电化学性能;300℃热处理Ni-Co-B合金的放电容量为258 mAh.g-1,与Co-B合金的放电容量十分接近。
吴川王鑫吴锋白莹董力伟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碳纳米管材料的储锂性能被引量:6
2007年
碳纳米管较低的碳原子密度、管径和管间的空隙可以为锂离子提供大量的嵌入空间,从而拥有更高的储锂能力。本文结合实验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综述了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和前景。实验上,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将锂存储量提高到常规石墨材料的2~3倍。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锂在不同碳纳米管束中的最高理论嵌入量可以达到Li0.5C。嵌入后锂和碳纳米管之间发生了完全的电荷转移,碳纳米管的Fermi能级上移到导带中,所有碳纳米管都转变为金属。纳米管自身的电子结构对锂的吸附是至关重要的,缺电子体系更有利于锂的吸附。锂在B掺杂的复合管如BC3纳米管中有很大的吸附能。锂穿透纳米管壁从管壁外进入纳米管内的能垒,随着纳米管壁拓扑缺陷结构的尺寸变大而显著降低,B在纳米管壁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锂穿越纳米管壁的能垒。同时B的掺杂会降低相同拓扑缺陷的生成能,导致在BC3纳米管中出现更多的拓扑缺陷,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合可望加深对锂离子在纳米管材料中嵌入过程的理解,指导设计具有更高储锂性能的新材料。
周震赵纪军
关键词:纳米管锂离子电池掺杂电子结构
钛硼基储氢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07年
TiB2作为过渡金属和非金属间化合物,在碱性电解液中能够产生较高的电化学容量。采用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以Ti和B为基础的TiMB2(M=Co、Ni)活性电极材料,并对它们的充放电性能、充放电前后XRD衍射图谱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王敬那威吴锋
关键词:循环伏安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