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3B04)

作品数:17 被引量:285H指数:9
相关作者:周传斌曹爱新郭雪松刘俊新刘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垃圾
  • 5篇城市
  • 2篇导流板
  • 2篇氧化沟
  • 2篇一体化氧化沟
  • 2篇生活垃圾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剂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剂
  • 2篇响应面
  • 2篇流场
  • 2篇流体力学
  • 2篇菌剂
  • 2篇计算流体力学
  • 2篇保障房
  • 2篇暴雨径流
  • 1篇代谢
  • 1篇调蓄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阳理工学院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市政市...
  • 1篇太阳能股份有...

作者

  • 5篇周传斌
  • 3篇刘俊新
  • 3篇曹爱新
  • 3篇郭雪松
  • 2篇赵国柱
  • 2篇徐锐
  • 2篇赵敬辛
  • 2篇彭驰
  • 2篇徐琬莹
  • 2篇王旭
  • 2篇陈卫平
  • 2篇刘文
  • 2篇欧阳志云
  • 2篇唐昊
  • 2篇杨宁
  • 1篇吴丽娟
  • 1篇潘桂菱
  • 1篇谷春军
  • 1篇高辉
  • 1篇康文星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规划师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建筑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建筑节能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暴雨径流消减模拟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地区内涝事件频繁发生。绿色基础设施是减轻城市洪涝的有效措施之一。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等模型的复杂性使得规划管理者对模型的操作和应用存在困难,而且缺乏对绿色基础设施径流消减机制的展现。目前的研究中,比较单个与综合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径流消减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水量平衡和城市水文过程,开发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消减作用的暴雨径流模型,并以北京市一典型社区为例,模拟研究了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不同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对暴雨径流流量和峰值的消减效率。结果表明:用两场野外监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验证模型得到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8和0.71,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96,表明模型是可靠的。在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将常规绿地改造成5 cm深度的下凹式绿地,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23%和23.30%,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20.31%和29.11%;在建造300 m3调蓄池的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4.90%和20.97%,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88.99%和0.10%;在50%的不透水地表铺装透水砖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6.51%和38.52%,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39.96%和35.48%。3种绿色基础设施都可以较好的消减社区暴雨径流,但是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强,下凹式绿地的消减效果略增强,调蓄池的消减效果变差,透水砖铺装的消减效果较稳定。综合3种措施对暴雨径流具有显著消减效果,可以100%消减一年一遇暴雨产生的径流,在五年一遇设计暴雨条件下,分别消减75.47%的总径流量和64.52%的径流峰值。
刘文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暴雨径流下凹式绿地调蓄池
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被引量:17
2015年
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多年的生态城市实践并未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文章以广州为例,着重从规划角度反思当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效不足的问题,结合广州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按照"基础分析—技术应用—实施保障—绩效评估"完善与创新生态规划的策略框架,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蔡云楠李晓晖吴丽娟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与利用进展被引量:72
2015年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水管理技术,在消减城市雨洪和滞留污染物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系统介绍了LID技术体系,综述了国外关于3类典型LID设施(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以及LID技术在模型模拟、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LID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不足;最后从LID技术的研究方向、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通过国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LID技术在国内的标准制定和广泛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刘文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暴雨径流绿色屋顶透水路面
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长期监测是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方法。针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国内外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需要,在介绍美国巴尔的摩和凤凰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研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工作实践,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3个目的(为研究长期演变、为探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为城市居民提供数据)、5个原则(综合与重点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前瞻性原则、与城市相关部门监测融合原则、面向科学研究原则和长期一致性原则)、4项内容(生态要素、生态格局、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和4种方法(遥感监测、长期调查样地监测、定位观测站监测和社会经济调查监测),将为我国开展长期城市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科学方法指导。
王效科欧阳志云任玉芬张红星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
加装导流板对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流场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流速分布不均导致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出现污泥沉积等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IODVC进行了二维单相流模拟。研究中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来模拟曝气转刷的转动及沟内动力的来源,风扇模型来模拟水下推流器对水流的推动作用以及RNG k-ε模型来模拟氧化沟中流场的湍流变化,将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拟合验证,再运用验证后的模型研究了加装导流板及其位置对IODVC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CFD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IODVC沟道中液流速度分布及沿程变化,加装导流板及合理布设其位置可增加主沟内液流高速区所占比例,同时改善隔板背后的流速分布。因此,在弯道处加装导流板将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沟道污泥沉积现象,对IODVC的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宁王旭郭雪松刘俊新
关键词:一体化氧化沟导流板计算流体力学流场
一种基于脱氮和除磷分开的强化污染物去除组合工艺中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北京等严重缺水地区提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补充水的需求,以强化COD、N和P去除为目的,研发了N和P不同单元处理的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除磷过滤器单元组合工艺,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该工艺的去除效果,并优化了该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参数。结果表明,当缺氧和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的HRT和DO分别为12 h、DO 0.5 mg/L和6 h、2.0 mg/L,除磷过滤器滤速6~8 m/h时,该工艺的平均出水浓度COD 25 mg/L,TN 11 mg/L,NH_4^+-N 1.2 mg/L,TP 0.1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7%、94%和96%。其中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COD、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为70%、80%和57%,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进一步去除COD和NH_4^+-N(去除率为18%和14%);经缺氧、好氧氧化沟处理去除50%左右的TP,除磷单元吸附作用去除46%的TP。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COD、N和P都能达到北京市2013年出台的地方污水排放新标准一级B排放要求。
杨世东刘锦伟刘志国王培京郭雪松肖本益刘俊新
关键词:参数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的新型餐厨垃圾菌剂制备被引量:4
2015年
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反应适宜的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温度、供氧条件和反应时间作为菌剂制备的可控因素,选择温度、菌剂投加量和木屑投加量(水分调节)作为菌剂处理厨余垃圾的可控因素,研究菌剂制备与处理垃圾的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菌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温度35℃、间歇震荡、培养108 h,按重量百分比为碎花生壳∶刨花∶鱼骨粉∶麸皮∶菌体=2∶1∶1∶1∶1比例制得的固体菌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菌剂处理厨余垃圾的响应面优化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5℃,菌剂投加量为6%,木屑投加量为30%时,厨余垃圾的减量率最大,2 d降解率可达40%。
唐昊徐锐王晓琳曹爱新赵国柱周传斌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BBD
基于后期运营的保障房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示范社区项目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用和设计,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保障性住房节能的贡献;用成本增量和后期运营操作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初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管理成本增量在建筑能源应用中的决策作用;提出了结合地域、气候、经济特点及使用人群甄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思路;推荐了适宜在欠发达地区保障房体系中推广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赵敬辛张世忠高辉欧阳志云王玮娜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系统保障性住房绿色能源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导流板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IODVC)弯道流场存在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Fluent计算方法,对IODVC流场进行了二维单相流模拟,探究导流板结构形式对弯道流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导流板的结构形式对IODVC内混合液的流态分布影响较大.与单导流板相比,双导流板可将流速大于0.25 m·s-1的区域占比提高9.5%,并改善了弯道出口断面流速分布,有效地减小了下沟道靠近隔板处回流区域;此外,适当延长导流板末端长度,可以进一步强化对IODVC内混合液的导控作用,当延长长度等于导流板半径时,效果最佳,大于0.25 m·s-1的流速区域占比达到44.21%,使IODVC内部流场更加趋于均匀.研究结果对IODVC的进一步优化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宁王旭郭雪松刘俊新
关键词:污水处理一体化氧化沟导流板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流场
全民健身战略下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思考被引量:26
2015年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的转变及其"概念和属性"的延伸分析入手,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思路、方法和配置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推动我国未来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蔡云楠谷春军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