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03)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傅强罗举赖凤香王渭霞刘玉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飞虱
  • 6篇褐飞虱
  • 4篇水稻
  • 2篇种群
  • 2篇近似种
  • 2篇白背飞虱
  • 1篇稻褐飞虱
  • 1篇灯下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交中籼
  • 1篇植物
  • 1篇致害性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褐飞虱
  • 1篇水稻生育
  • 1篇水稻生育期
  • 1篇起飞
  • 1篇中籼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傅强
  • 6篇罗举
  • 4篇赖凤香
  • 3篇王渭霞
  • 3篇何佳春
  • 2篇刘玉坤
  • 2篇张志涛
  • 1篇夏明元
  • 1篇戚华雄
  • 1篇陈峰
  • 1篇胡国文
  • 1篇赖风香
  • 1篇查中萍
  • 1篇万丙良
  • 1篇李进波
  • 1篇杜雪树
  • 1篇潘建红
  • 1篇陈宇
  • 1篇崔亚丽

传媒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了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体内共生细菌的序列,经克隆、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褐飞虱体内存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类共生细菌,系统发育上与粉虱科和木虱科体内的Arsenophonus属亲源关系较近。在褐飞虱体内该共生细菌具有两种长度不同的16SrDNA序列,分别为1504bp和547bp,其中后者为前者中间缺失了957bp,其余序列相同。通过重新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进一步确认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均存在两种片段。Arsenophonus特异的23SrDNA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Arsenophonus存在于所有检测的褐飞虱种群中,但不存在于水稻寄主中。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个褐飞虱室内寄主种群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含量不同,其中TN1种群明显高于Mudgo种群和ASD7种群。此为水稻褐飞虱体内存在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王渭霞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共生菌RDNA
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种近似种的数量动态被引量:17
2010年
2008年和2009年,在我国广西、湖南、江西及浙江等4省5地,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个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下褐飞虱比例相对较高,2008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58.4%和50.5%;伪褐飞虱稍少,分别为41.5%和46.8%;拟褐飞虱最少,分别为0.1%和2.7%。总体上,前期伪褐飞虱为优势种,后期褐飞虱为优势种。但是,不同地区间褐飞虱及其近似种动态格局有明显差异,广西两地以褐飞虱为主,达60.4%~91.3%,但湖南临湘、浙江富阳以伪褐飞虱为主,达59.3%~80.7%。广西两地褐飞虱4月灯下即有发生,6月就开始处于优势地位,6-7月和10月(或10-11月)出现两个高峰;而江西万安、湖南临湘、浙江富阳5-6月份灯下才开始出现褐飞虱,至9月份才超过50%,仅在9-10月出现1个高峰。正确鉴别灯下褐飞虱种类对于改善稻飞虱预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罗举傅强陆志坚吴彩谦李一波段德康刘玉坤张志涛
关键词:褐飞虱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广两优47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占63-4S和R47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父本R476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两系恢复系,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4。在湖北省中稻区试中,该组合表现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夏明元万丙良李进波查中萍杜雪树戚华雄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广两优47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基因
褐飞虱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寄主植物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两种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 China)和拟褐飞虱[N.bakeri(Muir)]在水稻、游草[Leersia hexandra(李氏禾)]、秕谷草(L.sayanuka)等禾本科常见作物或杂草上的成虫繁殖力、卵和若虫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伪褐飞虱、拟褐飞虱的适宜寄主不同于褐飞虱,前两者为游草和秕谷草,褐飞虱则为水稻。水稻上的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但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0.2和0.02,不能持续繁衍。3种褐飞虱的繁衍能力有明显差别,褐飞虱明显高于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三者的最高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水稻上褐飞虱的333.82、秕谷草上伪褐飞虱的82.06和游草上拟褐飞虱的39.28。
崔亚丽何佳春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寄主植物种群趋势指数
褐飞虱与其近缘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SSR标记的初步研究
褐飞虱Brown rice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属于同翅目飞虱科(Homoptera:Delphacidae),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伪...
崔亚丽王渭霞罗举何佳春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SSR标记
文献传递
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巢发育及起飞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研究了取食分蘖初期、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稻株上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的卵巢发育和起飞情况。其中,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试虫的卵巢发育级别羽化后的4d内均无显著差异,羽化后第5天的褐飞虱在孕穗抽穗期卵巢发育最快,分蘖初期最慢,拔节期居中。褐飞虱的起飞率在各个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卵巢发育、起飞率均受水稻生育期的显著影响,在水稻分蘖初期,卵巢发育最快,孕穗抽穗期则卵巢发育最慢,拔节期居中,水稻分蘖初期,起飞率最低,孕穗抽穗期起飞率最高,拔节期居中。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和起飞行为的影响明显不同。认为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与起飞行为的不同影响,应是水稻田间白背飞虱发生较早、褐飞虱发生较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宇傅强赖凤香罗举张志涛胡国文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褐飞虱白背飞虱起飞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刺吸电位图(EPG)的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刺吸电位图(EPG)比较分析了两个致害性不同的褐飞虱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在感虫品种TN1和抗性品种Mudgo(含Bph1抗虫基因)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种群类型、水稻品种对I波的影响最明显,A波次之,S波再次之;试虫性别对各参数均无显著影响。TN1种群在TN1上及Mudgo种群在TN1、Mudgo上这3种能致害处理下的S波、A波均短于TN1试虫在Mudgo上(不能致害),其中A波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能致害的3种处理的I波持续时间则显著长于不能致害处理。若以3 h内I波持续时间75 min为分界线,高于该值为能致害,低于该值为不能致害,对TN1种群、Mudgo种群致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6%和100%。提出该参数可用于进一步开发褐飞虱个体致害性检测新技术。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赖风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水稻
寄主植物对3种稻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就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品种TN1、IR42、Rathu Heenati(RHT)和武育粳3号以及稻田常见杂草稗草]对3种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存活率及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稻飞虱在5种供试植物上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其中,褐飞虱在TN1上存活率最高,IR42、武育粳3号次之,在RHT和稗草上存活率极低或不能存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TN1、武育粳3号和稗草上存活率较高,RHT、IR42上存活率显著降低。3种稻飞虱间,除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在若虫期无显著差异外,成虫期谷胱甘肽-S-转移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以及成虫和若虫期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3种飞虱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灰飞虱的影响最大,对褐飞虱的影响最小,对白背飞虱的影响居中。这与3种飞虱寄主范围表现出一致性。然而,即使在寄主适合度相似的供试植物上,3种飞虱间甚至同种飞虱成虫与若虫之间的变化并不一致,寄主适合度与解毒酶及保护酶间的关系因虫种、虫态、寄主植物而异。
刘玉坤王渭霞傅强赖凤香罗举
关键词:白背飞虱灰飞虱解毒酶保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