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10021)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晓丽李薇菡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大学生道德知行错位问题探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道德知行错位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知而不行"。究其原因,"知性"德育范式的存在和由上而下的德育传播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然且必须"知"德;道德体系自身的局限和道德远离现实生活又使大学生不能"行"德,在知行矛盾中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出现了知行错位的道德虚伪现象。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国家介入的前提下以生成性思维取代本质性思维、道德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得"相通,从而为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创造条件。
- 王晓丽李薇菡
- 关键词:生成性思维泛道德主义
- 生活德育的兴起、局限和超越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分析生活德育兴起的原因为基础,笔者展开对学界主流生活德育技术路线的剖析,指出以内容为切入点的生活德育实质上是以日常生活世界所蕴含的感性思维取代科技所蕴含的工具理性思维,这种生活德育并未超出知性德育的窠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德育要以生活世界所蕴含的生成性思维取代科学世界所蕴含的主-客两分思维,以人的生存方式为切入点建构生活德育。
- 王晓丽
- 关键词:生活德育知性德育生成性思维
- 人性:德育建构的始基被引量:3
- 2012年
- 人性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它是德育建构的内在动因。理论上人性观为德育预设了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德育范式;历史中人性观的发展预制着德育形态的变迁。人性与德育的相关性在现代社会具体化为"主体"认知发展带来的三次德育范式转变。
- 王晓丽
- 关键词:人性德育建构始基
- “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被引量:3
- 2010年
- 与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相契合,德育在现代社会经历了"物化德育"、"人本德育"和"生活德育"三种范式的转换。究其实质,德育在追求对人的本质(即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科学认识的前提下不断创造自身发展的新局面。
- 王晓丽
- 关键词:德育范式
- 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冷漠及超越被引量:1
- 2012年
- 道德冷漠是主体在涉及道德问题时对客体表现出的冷漠、不关心状态。道德理想的失落和道德行为的经济化可以用来说明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超越道德冷漠需要回归生活世界,即在建立"德"、"得"相通道德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实现道德理想和健全人格的重新生成。
- 王晓丽
- 关键词:道德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