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08)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邢智峰郑伟齐永安王敏郑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古环境
  • 3篇化石
  • 3篇环境意义
  • 3篇古环境意义
  • 3篇古气候
  • 2篇遗迹化石
  • 2篇三叠
  • 2篇生物成因
  • 2篇微生物成因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银额盆地
  • 1篇元古界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早三叠世
  • 1篇张夏组
  • 1篇植被
  • 1篇三叠世

机构

  • 8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河南省生物遗...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6篇郑伟
  • 6篇邢智峰
  • 5篇齐永安
  • 2篇郑伟
  • 2篇王敏
  • 1篇杨文涛
  • 1篇蒋飞虎
  • 1篇常玉光
  • 1篇王亚明
  • 1篇李继东
  • 1篇李素萍
  • 1篇周虎

传媒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邢智峰刘云龙付玉鑫齐永安齐永安
关键词:古环境
豫西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构造中微生物化石的探索性研究
前寒武纪的生物圈主要以微生物为主导,底栖的原核生物群落形成的生物膜和微生物席与水体的物理沉积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原生沉积构造——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多发育在硅质碎屑岩水体环境。豫西地区云梦山组(中元古代)隶属于汝阳群,在构...
邢智峰齐永安郑伟袁余洋
关键词:微生物化石
文献传递
豫西荥阳P⁃Tr之交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21年
荥阳万山地区出露的孙家沟组陆源碎屑岩沉积,保存了丰富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沉积记录,有助于探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陆相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在实测野外地质剖面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岩性分析、粒度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孙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孙家沟组主要为早中期的河流沉积过渡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陆相浅水富氧沉积环境;孙家沟组沉积期的古气候主要为温暖湿润,前期出现了几次干热变化,且整个沉积期风化剧烈。
郑伟刘云龙齐永安齐永安李妲邢智峰李婉颖许欣
关键词:古气候
河南宜阳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8年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三叠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
邢智峰周虎林佳王敏郑伟
关键词:古气候下三叠统
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Schaubc ylindrichnus heberti及其生态学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上部保存有大量发育厚壁的遗迹化石。通过野外多剖面多角度观察,结合室内遗迹化石特征统计、宏观—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该遗迹化石的纵切面形态多为I/J形和宽扁U形,且多呈簇状或束状的集群分布,具有厚的衬壁,被深色晕圈所围绕。单个潜穴结构由分界清晰的三部分组成:深灰色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填充物、浅灰白色灰泥质衬壁、深灰色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的晕圈。根据这些特征将其定名为Schaubcylindrichnus heberti,并对其进行形态功能分析,认为S.heberti体现了造迹生物复杂的行为习性:两种摄食方式(建造潜穴时的食沉积物以及居住时的漏斗进食),主动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建造厚的衬壁),以及快速生长的生存策略(不断废弃旧管、建造新管)。在寒武系张夏组灰岩中发育大量且属种单一的Schaubcylindrichnus,说明寒武纪生物的行为习性已有显著进化,生物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杨文涛李凯楠王敏齐永安李妲常玉光
关键词:遗迹化石张夏组寒武系
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巴音戈壁组为中原油田银额新区主力含油层系,该区沉积记录及古环境特征的研究,对拐子湖凹陷的沉积演化及巴音戈壁组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拐参1井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取心资料为基础,对不同层位泥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巴音戈壁组古环境演化规律。对V,Ni,Sr,Ba,Cu等环境敏感元素及Ce_(anom)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拐参1井巴音戈壁组形成于咸水→淡水→半咸水贫氧环境,且沉积期古气候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半干旱特征。其中,古盐度指标w(Sr)/w(Ba)和w(Sr)/w(Cu)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古盐度增加和古气候的干燥期基本一致。结合孢粉化石分析结果,推测该组含油页岩岩系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有利于有机质产出与保存;半咸水-咸水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从而形成高品质含油页岩。
李继东付玉鑫蒋飞虎李妲王亚明刘云龙郑伟邢智峰
关键词: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Skolithos遗迹化石的古环境意义:以豫西和尚沟组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豫西地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PTME)后遗迹群落由残存向复苏的演变,其中Skolithos以垂直或高角度倾斜于岩层面、被动充填为典型特征,广泛保存于下三叠统和尚沟组。文中以登封、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保存良好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分析Skolithos遗迹属。基于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记录反映的生物运动能力、觅食策略、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生物改造沉积物的方式,构建出豫西地区和尚沟组生态空间占据和生态系统工程三维空间模式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Skolithos的古环境意义,探讨Skolithos所指示的高生态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经历过PTME事件后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主要受到高温、干热气候以及巨型季风等高生态压力的影响,并在此影响下形成机会主义遗迹组合,在曲流河、滨浅湖环境中广泛发育。该成果可为豫西地区下三叠统的陆相沉积环境以及古生态背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邢智峰李婉颖齐永安齐永安许欣郑伟李妲吴盼盼
关键词:早三叠世古环境意义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邢智峰付玉鑫郑伟郑伟郑伟刘云龙齐永安李素萍许欣齐永安张湘赟
关键词:二叠系孢粉组合古植被古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