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218)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5
相关作者:赖梅生范瑞强程喜平许德清陈明春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阴虚
  • 12篇阴虚内热
  • 12篇内热
  • 11篇狼疮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9篇阴虚内热证
  • 9篇热证
  • 9篇基因
  • 8篇SLE
  • 7篇蛋白
  • 6篇清热
  • 6篇清热方
  • 6篇滋阴清热方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细胞
  • 6篇表达谱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东省中医院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赖梅生
  • 10篇范瑞强
  • 8篇程喜平
  • 6篇朱晓浚
  • 4篇吴元胜
  • 4篇许德清
  • 4篇陈达灿
  • 4篇陈明春
  • 3篇孙静
  • 3篇周丹
  • 3篇张娴
  • 3篇禤国维
  • 3篇余捷凯
  • 3篇韩凌
  • 3篇危建安
  • 2篇李红毅
  • 2篇黄咏菁
  • 2篇吴晓霞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孵化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提取总RNA,用基因芯片检测孵化后PBMC基因表达谱。结果研究发现滋阴清热方含药血清上调51个基因表达,下调92个基因表达,它们分属于21个基因功能簇,基因编码蛋白分布于细胞的8个部位。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共同上调2个基因表达和下调12个基因表达;但是含药血清还下调12个基因表达和上调9个基因表达,而地塞米松对这21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同样,地塞米松下调11个基因表达和上调15个基因表达,而含药血清对这26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结论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型基因表达谱影响是广泛和复杂的,涉及基因数目较多,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中分布广泛,具有上调和下调功能簇内基因表达的作用。
范瑞强程喜平赖梅生吴元胜陈达灿禤国维陈明春朱晓浚许德清
关键词:阴虚内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表达谱
SLE中医药疗效评价与生存质量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吴元胜陈达灿禤国维
关键词:疗效评价SLE中医药治疗
滋阴清热方治疗对SLE PBM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增加滋阴清热方治疗对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阴虚内热证患者纳入时抽取静脉血,然后维持其激素用量,加用滋阴清热方治疗12周,应用基因芯片获得SLE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3次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数据库,经归一化等数据处理,筛选出表达中至少有一次与正常对照组2倍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分为25类,通过对25类基因表达模式中基因治疗前中后变化倾向的分析,分为上调、下调两大类。结果找到差异表达的基因167个,得到5种上调模式和4种下调模式。结论滋阴清热方可能通过上调治疗前低表达的基因,如TNF,或下调治疗前高表达的基因,如IL2RG,从而使异常表达的基因恢复正常,或下调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减轻致病因子的表达,如IGKC,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提出基因网络调控平衡可能是中医理论"阴平阳秘"的现代内涵之一。
赖梅生范瑞强
关键词:阴虚内热红斑狼疮基因
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用地塞米松孵化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收集孵化后细胞进行PBMC的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 地塞米松上调85个PBMC基因,下调126个PBMC基因.结论 地塞米松调控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的基因所属功能簇众多,基因编码的功能蛋白分布细胞多个部位,不是所有基因调控结果均有利于SLE缓解,一些基因调控作用对研究地塞米松治疗SLE的机制有帮助.
程喜平范瑞强赖梅生陈达灿禤国维朱晓浚陈明春
关键词: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表达谱阴虚内热证地塞米松PBMC
大鼠空白血清对阴虚内热型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在蛋白表达谱水平探讨大鼠空白血清作为含药血清空白对照的价值。方法:收集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孵化液量的20%加入大鼠空白血清,对照组按孵化液量的20%加入RPMI 1640培养液,收集孵化后细胞进行PMBC的蛋白表达谱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核细胞的32个蛋白峰表达有差异,其中11个蛋白峰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建立了质荷比(m/z)为7027、5270、2908、4128、2311Da模式来判别大鼠空白血清和对照之间的差别。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7027Da模式蛋白,可知其对应的蛋白为HLADRB1,相应的基因为HLADRB1。结论:大鼠空白血清本身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明确的调节作用,因此分析含药血清作用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程喜平范瑞强赖梅生陈明春余捷凯朱晓浚许德清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表达谱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阴虚内热证SLE淋巴细胞167个基因的动态表达
本文应用基因达谱芯片技术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从7458个基因中筛选出176个基因,分为25类,通过对25类基因表达模式中基因治疗前中...
范瑞强赖梅生陈达灿吴元胜禤国维李红毅吴晓霞黄咏菁朱晓浚韩凌危建安孙静张娴周丹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与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共孵育,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检测孵育后PBMC蛋白表达谱。结果: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比较,3个蛋白峰表达有统计学差异;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和大鼠空白血清比较,1个蛋白峰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对阴虚内热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具有影响,SELDI-TOF-MS是寻找SLE患者PBMC表达差异蛋白的有效方法,结果对SLE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程喜平范瑞强赖梅生陈明春余捷凯朱晓浚许德清
关键词:蛋白表达谱含药血清
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BCL-2基因家族动态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相关BCL-2基因家族的动态表达。方法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中、后三次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对BCL-2基因家族成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找到BCL-2基因家族基因16个,其中BCL-2、BAG3治疗前、中、后均明显下调,而BAG1、BCL6、BCLA21治疗后表达均上调。结论阴虚内热证SLE患者PBMC存在BCL-2基因家族凋亡基因的异常,激素与滋阴清热方治疗后抑制/促进凋亡的BCL-2基因比例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凋亡减少。BCL6可能是中医药等治疗SLE的靶基因之一。提示研究不同证型SLE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型的凋亡情况及凋亡机制,是合理评价凋亡在SLE发病及诊治中的作用的关键。凋亡基因的调控可能是滋阴清热方实现阴平阳秘的内在机制之一,有待深入研究。
赖梅生范瑞强
关键词:阴虚内热证BCL-2
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治疗前、中、后PBMC基因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激素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中、后3次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谱芯片检测与比较。结果找到治疗前、中、后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20个。结论激素与滋阴清热方可以上调或下调许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T、B淋巴细胞的的分化与凋亡,减少补体级联反应等导致的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改善病情。
赖梅生范瑞强
关键词: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基因芯片
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用滋阴清热方等治疗前、中(6周)、后(1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蛋白表达谱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化学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ELDI)方法建立15例女性阴虚内热证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用ZUCI-PDAS软件包分析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基因数据库与ExPASy蛋白数据库交连比对法初步确定质荷峰蛋白属性。结果发现20个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建立的四个蛋白质峰(4787、2724、4804、4831)判别模式可以对SLE样品是治疗前还是治疗3个月后进行判别,预测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正确率分别为100%与90%。结论阴虚内热证SLE治疗前、中、后存在淋巴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差异,提示滋阴清热方等治疗可能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多种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治疗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找到治疗相关蛋白。
范瑞强赖梅生程喜平陈达灿吴元胜韩凌危建安孙静张娴周丹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芯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