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08GG05)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慧英吴信宇唐慧敏郑平屈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微通道
  • 1篇对流换热
  • 1篇液滴
  • 1篇通量
  • 1篇强化换热
  • 1篇温度梯度
  • 1篇流动与换热特...
  • 1篇流型
  • 1篇换热
  • 1篇换热特性
  • 1篇硅基
  • 1篇硅基微通道
  • 1篇高通量
  • 1篇表面温度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吴慧英
  • 3篇吴信宇
  • 2篇唐慧敏
  • 1篇胡定华
  • 1篇屈健
  • 1篇郑平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硅基微型振荡热管的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MEMS技术,首次在硅基芯片上加工制作了梯形截面的微型振荡热管.借助摄像机,对以FC-72为工质的两个通道水力直径分别为352μm(#1)和394μm(#2)的微型振荡热管的启动和稳定情况下的运动特征和流型等进行了可视化观察.结果发现微型振荡热管的启动相当迅速,在启动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核化现象,蒸发段内的汽塞主要通过液塞断裂而产生;进入稳定阶段后,微型振荡热管对倾斜角度的适应性较强,在10°~90°的范围都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大幅振荡,但只在#2热管内明显地观察到工质的单向循环运动.实验中观察到泡状流、塞状流、环状流、半环状流和波环状流等,而核态沸腾只发生在#2热管的蒸发段,在其冷凝段还观察到了喷射流.
屈健吴慧英郑平
关键词:流型
局部微型加热下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直接影响液滴内部微流状况,而目前文献对液滴表面温度研究主要基于平板全局加热模式。采用MEMS集成工艺和红外热像分析手段,对基于中心局部微型加热下的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局部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与平板全局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不同,呈现顶端温度高、边缘温度低的凸形温度分布规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滴表面温度和温度梯度都会随之增加,而当加热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液滴表面温度增幅趋于一致,表面温度梯度趋于稳定分布状态。同时对液滴局部沸腾时气泡破裂前后液滴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和控制液滴微流分布。
胡定华吴慧英吴信宇
关键词:液滴温度梯度
微通道内高通量磁泳分离实验研究
2011年
磁泳是实现生物分离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功能磁珠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高效磁泳分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直径为1μm的超顺磁磁珠在当量直径为114.3μm的矩形微通道内的磁泳分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高速CCD观测了磁珠在微通道内捕获与释放的全过程,并通过图像分析,得到了磁珠的捕获情况随时间及流速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高流速时,捕获数量随着时间呈现线性增加,而在低流速时,捕获数量增加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缓;在一定磁场下,存在一个临界流体速度,当流体速度小于此临界速度,捕获磁珠数较多,大于此临界速度,捕获数量则迅速下降,且下降速度随流速增加而趋缓。研究对认识微通道内磁珠运动规律以实现快速高效的磁泳分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信宇吴慧英唐慧敏
关键词:高通量微通道
锯齿形硅基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实验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在硅片上制作锯齿形微通道,并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与相同高宽比和当量直径的平直微通道进行了对比,讨论了锯齿形硅微通道强化换热的机理.研究表明:锯齿形微通道内流动摩擦常数fRe和换热努塞尔数Nu较平直微通道均有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随雷诺数Re增加而增加;相同泵功条件下锯齿形微通道换热热阻显著下降.
唐慧敏吴慧英吴信宇
关键词:硅基微通道对流换热强化换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