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246)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志刚苑晓晨魏开华田贵华宋金玲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不同时段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检测电针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6、24、48h差异蛋白变化情况,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h模型组、6h电针组、24h模型组、24h电针组、48h模型组和48h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自制的Allen’s打击装置造ASCI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取脊髓损伤区脊髓组织对样本蛋白进行提取、定量、蛋白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找出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了10个丰度变化大于1.5倍的差异蛋白。在6h段,有5种差异蛋白,与正常组比,模型组4种差异蛋白表达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4种差异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24h段,有7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6种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48h段,有8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2种下调,电针后其中5种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被逆转。与电针效应有关的蛋白功能涉及细胞能量代谢、信号转导、DNA修复、细胞凋亡、构建细胞骨架等。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被鉴定出的脊髓内差异表达蛋白也增多。24h组与6h组比较,多了2种差异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磷酸丙糖异构酶1,造模后其表达上调,电针后下调。48h组与24h组比较,多了3种差异蛋白: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1及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这3种蛋白在造模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上调,电针后均表现为上调,减少了2种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E2泛素结合酶。结论:电针可逆转急性损伤脊髓内多数差异蛋白表达的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异常蛋白等途径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随着时间和针刺次数的增加,电针可能逐渐侧重于发挥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而对受损蛋白的调节作用在减弱。
- 苑晓晨宋金玲田贵华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电针差异表达蛋白
- 督脉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6h后大鼠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确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探讨其功能,从差异蛋白组学角度研究SCI的病理机制,以及电针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共75只。采用自制的改良式Allen’s打击装置造模。术后6h取脊髓损伤区2cm的脊髓组织称重,保存。对样本蛋白进行提取、定量、蛋白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找出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成功鉴定出6种蛋白质:假定蛋白LEF3-IAP2、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先驱B环蛋白3、假定蛋白ORF F-93、角蛋白16、泡溶酶蛋白。结论通过本动物实验可见,针刺对早期脊髓损伤具治疗效果。鉴定出的蛋白质可能通过引起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凋亡等途径参与了SC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
- 李志刚耿昊苑晓晨魏开华
- 关键词:差异蛋白质组学电针急性脊髓损伤
- 双向电泳-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蛋白质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和修复机制,建立了正常和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确认了16个变化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斑点,其中在急性脊髓损伤组蛋白斑点表达上调的10个,表达下调的6个。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成功鉴定出16个差异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是新鉴定的,2个蛋白为同一蛋白的不同修饰。除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和中相对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NF-M)已证实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外,其它蛋白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有待研究。
- 王鸿丽韩静李萍赵永强刘炳玉刘锋薛燕何昆杨松成李志刚魏开华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双向电泳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