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92018)

作品数:9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侯文杰龚佑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西花蓟马
  • 9篇花蓟马
  • 4篇多杀菌素
  • 4篇杀菌素
  • 3篇种群
  • 3篇抗性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亚致死
  • 1篇亚致死浓度
  • 1篇药剂
  • 1篇药剂敏感性
  • 1篇有效积温
  • 1篇致死浓度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室内毒力
  • 1篇蔬菜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9篇徐宝云
  • 9篇吴青君
  • 9篇张友军
  • 3篇龚佑辉
  • 3篇侯文杰
  • 2篇王泽华
  • 2篇朱国仁
  • 2篇张治军
  • 1篇吕要斌
  • 1篇李飞
  • 1篇郝晨彦
  • 1篇王相晶
  • 1篇施秀珍

传媒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被引量:10
2010年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对每种类型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多杀菌素等。本文对国外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即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结合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寄主植物抗性等方式降低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选择压,从而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龚佑辉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
关键词:西花蓟马抗药性抗性机制抗性治理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被引量:10
2011年
对北京地区大棚栽培蔬菜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春茬甜椒在定植30d内,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但进入开花期,其数量迅速增长,到6月后持续保持在高数量水平。秋茬甜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明显低于春季,也主要集中在花中取食。西花蓟马的天敌有瓢虫类、草蛉类和花蝽类,以花蝽类昆虫最多,并对西花蓟马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郝晨彦王相晶侯文杰施秀珍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关键词: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天敌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30
2012年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近30d;而在30℃下,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d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平均寿命为36d,最长寿命达60d;在30℃下,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d。西花蓟马在15℃,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7.70,32.56,37.80头1龄若虫/雌,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0.10和0.178d-1,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d-1。据此得出,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16~18,13~14和1~4代,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张治军张友军徐宝云朱国仁吴青君
关键词:西花蓟马温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种群增长年发生代数
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43
2011年
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2009—2010年北京海淀地区和昌平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北京昌平和海淀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多数的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但对氯氟氰菊酯已产生近40倍的抗性,昌平种群对多杀菌素具有产生低水平抗性的趋势(抗性倍数为4倍)。推荐药剂包括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毒死蜱和溴虫腈,应注意与其它药剂的轮换使用,灭多威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水平最低,不推荐使用。
王泽华侯文杰郝晨彦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关键词:西花蓟马抗药性
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汰选和遗传方式被引量:20
2011年
在室内进行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筛选和抗性遗传方式分析。经过2年多的汰选,抗性水平相比较初始种群提高了30倍,与同时测定的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80.8倍。抗性遗传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后代显性度分别为0.51和0.43,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后代在死亡率50%处,自交后代在死亡率25%和75%处未出现明显平坡,回交和自交后代实测值卡方检验进一步证实抗性为多基因控制。
王泽华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抗性遗传
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相对敏感(SS)种群进行连续选育,获得亚致死(Sub)种群。处理36代后,Sub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到SS种群的5.2倍。用SS和Sub种群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分别处理两种群的2龄若虫,1、6、12、24和48h后测定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Sub种群对照组CarE和GSTs比活力在除第48h外的其他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且6h时两者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Sub种群是SS种群的1.37倍;Sub种群对照组MFOs比活力在各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在1和6h时差异显著,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2和1.36倍。再经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在各时间段Sub种群的CarE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LC25浓度处理后,Sub种群的GSTs和MFOs比活力虽在短时间内低于SS种群,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说明SS种群经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选育36代后,其体内CarE、GSTs和MFOs比活力有上升趋势;继续用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则Sub种群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动态调节能力要强于SS种群。
龚佑辉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
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生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在室内持续用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进行抗性汰选,获得抗性倍数达到11 999倍的极高抗品系。该抗性品系对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3 718和84倍,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敏感性也有显著下降,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为3.33和2.28倍,对虫螨腈无明显交互抗性。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力与敏感品系均无显著差异,推测抗性可能与靶标位点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侯文杰李飞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交互抗性
多杀菌素低剂量处理西花蓟马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用低剂量多杀菌素继代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40多代后,测定了处理种群对其他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用多杀菌素LC25的浓度继代处理,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处理47代后,该种群的LC50是敏感种群的6.7倍,达到了低水平抗性。在第41代,当处理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为敏感种群的5.19倍时,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也下降,分别为敏感种群的2.68倍和2.92倍。
龚佑辉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敏感性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被引量:7
2013年
在蓟马农药生物测定方法离心管药膜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1.5 mL离心管为容器,以甘蓝叶片为试虫食物,通过浸管和浸叶,测定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若虫、成虫的毒力。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若虫毒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5%菜喜悬浮剂、2.2%甲维盐微乳剂、48%乐斯本乳油、0.9%爱福丁乳油、10%除尽悬浮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8%杀虫双水剂,LC50值分别为0.11,0.68,1.04,4.81,5.02,7.77,9.63,44.92,63.73,92.34和212.31 mg.L-1。对西花蓟马成虫毒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5%菜喜悬浮剂、48%乐斯本乳油、2.2%甲维盐微乳剂、10%除尽悬浮剂、0.9%爱福丁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8%杀虫双水剂、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LC50值分别为0.02,2.73,6.77,8.73,14.19,21.31,56.52,125.21,250.14和365.03 mg.L-1。
张治军张友军徐宝云朱国仁吕要斌吴青君
关键词:西花蓟马杀虫剂毒力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