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49)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吴鹏韩润生江小均冉崇英张艳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矿床
  • 10篇成矿
  • 9篇铜矿
  • 6篇砂岩
  • 6篇铜矿床
  • 6篇盆地
  • 5篇滇中
  • 5篇砂岩型
  • 5篇砂岩型铜矿
  • 5篇砂岩型铜矿床
  • 5篇同位素
  • 5篇斑岩
  • 5篇楚雄盆地
  • 4篇银矿
  • 4篇矿物
  • 4篇老街
  • 3篇银矿床
  • 3篇示踪
  • 3篇成矿作用
  • 2篇地球化

机构

  • 2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0篇有色金属矿产...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冶金资源...

作者

  • 16篇吴鹏
  • 12篇韩润生
  • 6篇江小均
  • 4篇冉崇英
  • 4篇吴海枝
  • 4篇张艳
  • 3篇王蝶
  • 2篇黄智龙
  • 2篇管申进
  • 2篇王建飞
  • 1篇林冰霞
  • 1篇黄建国
  • 1篇王艳娟
  • 1篇胡煜昭
  • 1篇吴静
  • 1篇谷湘平
  • 1篇秦克章
  • 1篇王雷
  • 1篇梁徐文

传媒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分别对“矿石-接触带-围岩”3个带中的白云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中的CaO和MgO含量逐渐升高而FeO和MnO含量逐渐降低。同时,Mn、Fe、Ga、Sr、In、Sn、V等微量元素含量依次降低,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与白云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且越靠近矿体,水/岩相互作用越强烈,流体中的Mn、Fe、Ga、Sr、In、Sn、V等元素替代白云石中的Ca^(2+)和Mg^(2+),迁入粗晶白云石中参与沉淀。矿石中的白云石Cu、Zn、Ag、Cd等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接触带和围岩中的白云石,表明靠近矿体的白云岩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成矿元素迅速进入矿石中的白云石而富集。矿石→接触带→围岩中白云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并且3个带中均表现出Eu、Ce负异常,异常程度逐渐减弱,与白云石CaO含量呈现规律一致,指示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随白云石中C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相对演化方向为矿石→接触带→围岩,流体性质从碱性向中性、弱酸性演化,水/岩相互作用强度从矿石→接触带→围岩逐渐减弱,导致3个带中的白云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呈现规律性变化,成为重要的找矿指示标志,白云石的主、微量元素不仅能反映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还可以反映水/岩相互作用过程。
谭茂吴鹏韩润生张艳黄智龙杨航
关键词:白云石电子探针会泽铅锌矿床
汞银黝铜矿Ag6(Cu_(4)Hg_(2))Sb_(4)S_(13)——黝铜矿族新矿物
2022年
作为黝铜矿族矿物的新成员,汞银黝铜矿(Argentotetrahedrite-(Hg),IMA 2020-079),Ag;(Cu_(4)Hg_(2))Sb_(4)S_(13),发现于湘黔汞矿带北段之保靖东坪Hg-Ag矿床中,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和回收对象。汞银黝铜矿单晶晶体尺寸约为5~20μm,呈粒径20~300μm的粒状、片状集合体产出,与灰硒汞矿、黑辰砂、含汞自然银、硫锑银矿、辉锑银矿、脆银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共生,产于石英、方解石脉中。汞银黝铜矿为黑色,条痕红黑色,金属光泽,无荧光性和磁性,无解理,性脆,断口不规则。矿物的摩氏硬度值为3~3.5,计算密度为5.578 g/cm;。汞银黝铜矿的化学成分:Ag 17.79%;Cu 19.65%;Hg 16.17%;Zn 1.01%;Fe 0.37%;Sb 23.56%;As 0.36%;Se 0.15%;S 20.31%,总量99.52%。依据晶体结构精测和总原子数(29 apfu),得到汞银黝铜矿简化晶体化学式:Ag;(Cu_(4)Hg_(2))Sb_(4)S_(13)。根据1197个衍射点的单晶衍射数据确定了汞银黝铜矿的晶体结构(精修因子R;=0.0294),属立方晶系,空间群为Ⅰ43m,a=1.06330(3)nm,V=1.20217(11) nm^(3),Z=2。其结构中,四面体配位S(1)、八面体配位S(2)和三角锥形配位X(3)分别被S和Sb完全占位。三角形配位M(2)以Ag^(+)(3.39 apfu)和Cu^(+)(2.61 apfu)离子占位,四面体配位M(1)占位离子有Cu^(+)(3.96 apfu)、Hg^(2+)(1.56 apfu)、Zn^(2+)(0.29 apfu)和Fe^(2+)(0.19 apfu),其M(2)位以Ag为主、Hg作为电荷补偿占据M(1)位。
吴鹏杨航曲凯王艳娟谷湘平
关键词:新矿物
东川-易门式铜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1
2014年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冉崇英吴鹏
关键词:叠加成矿作用
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阶梯空当”定位矿体及其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证据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易门凤山铜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13~15中段南部矿体空间位置对比,矿体向SW深部侧伏,预测15中段2、4号矿体的SW端深部具找矿潜力。在纵投影图上,夹持矿体的“空当”呈现“阶梯、斜列、平行、等距”特点,表现出三个“空当”带与四个矿体带相间交替、平行斜列的组合型式。推测“阶梯空当”夹持的四个空白区为有利的找矿地段。在24号勘探线以南、15中段坑道开展1︰500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填图,圈定了5个铜异常和3个主要的元素组合(Cu-In-Bi-Hg-Sb)异常,其中,Ⅱ、Ⅲ号异常与“阶梯空当”定位的 d、e 位置相对应,为重点找矿靶区,对凤山铜矿床南部、深部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吴鹏韩润生冉崇英王雷黄建国
滇东北毛坪和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粗—巨晶碳酸盐岩成因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2022年
云南毛坪和会泽铅锌矿床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靠近铅锌矿体常见透镜状、囊状产出的蚀变围岩,因呈麻点状而被俗称为“麻石”,空间上与断裂、矿化结伴出现,是重要找矿标志。本文以这种麻点状的蚀变围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比例尺坑道剖面精细测量、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微区衍射分析、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其物质组成、组构特征及形成过程。根据组构特征将蚀变围岩分为两类,Ⅰ类呈砂糖状,矿物颗粒主要为粗晶结构(0.5~1 mm)的白云石和方解石,被褐色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胶结;Ⅱ类呈斑点状,矿物颗粒主要为巨晶结构(1~3 mm)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重结晶现象明显,被黑色泥质和有机质胶结。通过手标本观察、镜下鉴定和综合分析,将Ⅰ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Ⅱ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两类蚀变围岩的主量元素特征相比,Ⅰ类中SiO_(2)、Al_(2)O_(3)、K_(2)O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类蚀变围岩中主要矿化元素(Zn、Pb)明显富集。稀土元素特征显示,Ⅰ类中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Ⅱ类,其中Ⅱ类与矿化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两类蚀变围岩是同一流体系统不同阶段的产物,构建其成岩作用模式: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的原岩为钙质泥岩,高盐度卤水下渗,在岩性界面处与泥岩和白云岩反应形成泥质白云岩,沉积稳定后受构造运动影响,热液流体沿断裂上升,在有利地段形成泥质白云岩大理岩化(结构上改变);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Ⅱ类)比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蚀变更强烈,经历矿化、大理岩化作用和去白云石化(结构和成分上改变)而形成。综合分析认为两类蚀变围岩与铅锌矿体在时间、空间、成矿物质和
谭茂吴鹏韩润生张艳黄智龙姜龙燕杨航
陆相砂岩型铜矿床矿物组合分带的logfo_2-logfs_2相图——以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床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根据矿物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G在373K、423K、473K、523K温度下用Excel表格编写公式的方法计算了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床中铁、铜单质及其氧硫化物等共22种矿物及其矿物组合系统的氧硫逸度(logfo2,logfs2),以logfo2-logfs2和373K,423K,473K,523K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上述矿物及矿物组合的系统平衡相图4幅。以423K相图为例,解析后得出22种矿物及其组合稳定存在的logfo2,logfs2范围和该相图的氧化还原区块分布趋势。将相图氧化还原态势区块分布与六苴铜矿床中以氧化还原态势为基础的矿物组合与分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矿物氧-硫逸度相图中矿物的排列组合和矿物组合本身反映的氧化还原态势一致,而且也和该矿床地质产状上的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分带相符合。据此判定氧-硫逸度对六苴铜矿床形成的氧化还原态势、主要金属矿物组合沉淀及矿物组合分带起控制作用。温度下降,矿物沉淀的logfo2-logfs2值随之减小,氧化还原作用趋弱,矿物稳定范围(相图中占据的区块)向Fe,Cu单质移动,但辉铜矿占据的氧化还原过渡区块的面积始终很大,表明辉铜矿沉淀的逸度范围很宽。
张艳韩润生吴鹏魏平堂
关键词:砂岩铜矿矿物组合氧逸度
滇中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床煌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0~0.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吴鹏谭茂韩润生江小均王蝶杨航
关键词:煌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砂岩型铜矿床楚雄盆地
滇中六苴、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期成矿流体来源的H-O同位素示踪
<正>楚雄中新生代红层盆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构造活动改造所形成的汇聚型后陆盆地(张志斌等,2002)。盆地东侧牟定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中小型铜矿床,由北到南依次为团山、大村、凹地苴、六苴、铜厂箐...
吴海枝韩润生吴鹏
文献传递
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赋矿岩体对比及成矿模式被引量:6
2020年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是楚雄盆地中与喜山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矿化中心,二者相距仅2km,但是矿种和矿化类型均不同,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显著。两个矿化中心同空间、不同矿化类型的深部结构不清,成因联系不明,制约了姚安富碱斑岩区多金属矿床的理论认识与深部勘查。通过岩石组合、赋矿岩体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总结矿化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认为:(1)老街子正长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岩体内发育脉岩;白马苴正长斑岩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岩石组合和组构特征差异反映后者形成深度较前者更深;(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一致,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LREE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和Ti等),系中酸性富碱、高钾的正长岩-石英二长岩钾玄质准铝-过铝质系列岩石组合,为同源同期岩浆演化的产物。主要差异为老街子正长斑岩稀土总量及Rb/Sr比值整体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反映其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3)对比老街子矿床深部三个中段矿化元素异常分布特征,显示Cu-Mo异常往深部逐渐增强,矿床具有浅部Pb-Ag和深部Cu-Mo-Au的元素组合分带。白马苴矿床由岩体至接触带呈现出Au-Cu矿化/异常→Pb-Ag异常的分带特征。综合上述研究,认为白马苴、老街子矿床及其深部多金属矿化是成因上、时空结构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深部具斑岩型铜、钼、金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b-Ag-Au多金属成矿模式。研究工作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具实践意义,对区域上同类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矿产勘查具参考价值。
杨航吴鹏韩润生姜龙燕陶琴江小均管申进
关键词:成矿模式楚雄盆地
云南姚安老街子铅银矿床岩性-断裂控矿特征与找矿预测—以2108m中段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云南姚安铅银矿床与富碱斑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矿床深部2108m中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选取3号、5号穿脉建立岩性-断裂地质剖面,分析岩性-断裂控矿特征,总结铅矿化规律,提出深部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条带状、网脉状铅矿脉主要分布于肉红—灰白色正长斑岩内NE向断裂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NE向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灰白色正长斑岩脉上盘,铅矿脉变厚、加富,岩脉侵入正长斑岩较侵入砂岩,铅矿化更强。隐爆角砾岩(筒)中方铅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及浸染状,沿角砾裂隙及角砾的边缘充填,深部铅矿化加强。早期NNW向背斜与一系列NW向扭—扭张性断裂(F3、F4),限制了矿床就位的空间,总体控制矿床展布;后期NE—SW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NE向张性空间(F1及NE向断裂、岩脉)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是主要的成矿构造,控制铅矿脉、正长斑岩脉产出。正长斑岩脉与断裂的空间位置一致,产状一致,岩脉上盘矿化强、品位高,构造—岩脉—矿化三者耦合作用,具密切的时空关系与成因联系。铅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充填作用产物,同时或稍晚于岩脉就位。姚安老街子铅银矿体主要受岩性、构造控制。总结了岩性-断裂控矿特征及铅矿化规律,提出四个深部找矿预测区。
王建飞吴鹏姜龙燕管申进江小均孙春迪
关键词:铅银矿床富碱斑岩控矿特征找矿预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