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1217)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单鸿孟晓春何炳钧苏中振朱康顺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脂肪
  • 6篇脂肪肝
  • 3篇肝移植
  • 2篇移植肝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术后
  • 2篇肝移植术
  • 2篇肝移植术后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超声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胆道造影
  • 1篇胆道造影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孟晓春
  • 9篇单鸿
  • 6篇苏中振
  • 6篇何炳钧
  • 4篇朱康顺
  • 4篇练荣丽
  • 2篇吕文天
  • 2篇陆敏强
  • 2篇陈规划
  • 2篇杨扬
  • 2篇邹艳
  • 2篇王劲
  • 1篇张俊峰
  • 1篇方圆
  • 1篇康庄
  • 1篇陈俊伟
  • 1篇彭令荣
  • 1篇易述红
  • 1篇罗琳
  • 1篇郑荣琴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兔脂肪肝的综合定量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寻找和筛选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最佳预测指标,建立多指标联合定量诊断脂肪肝的新方法。方法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大体观测、血生化、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对22个观测指标进行筛选,寻找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最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脂肪肝综合定量诊断的数学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多指标联合应用与单指标应用诊断脂肪肝的价值。结果肝脏湿重、肝脏指数、肝CT值、肝/腰大肌密度比率、1H-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超声衰减系数、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12个指标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诊断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肝脏指数、肝CT值和血TC为脂肪肝分级诊断的最佳预测指标,数学模型为Y=1.98+3.91×10-2X1+0.37X2-2.84×10-2X3(Y:脂肪肝分级;X1:血TC;X2:肝脏指数;X3:肝CT值);ROC分析显示多指标联合应用(Y)诊断脂肪肝的价值优于单指标应用。结论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考虑多个最佳预测指标的综合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快速、准确地判断脂肪肝程度提供帮助。
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
关键词:脂肪肝
STEAM和PRESS序列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STEAM和PRESS序列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采用STEAM和PRESS两种脉冲序列对同一位置、同一体素进行磁共振氢波谱扫描,共观察和测定9个指标,并逐一进行配对对照研究。结果经STEAM和PRESS两种定位方法测定,肝内水化学位移、脂肪化学位移、脂/水峰值比率、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组间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内水峰峰值、脂峰峰值、水波峰下面积、脂波峰下面积组间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STEAM序列下上述各指标均数明显低于PRESS序列,信号相对损失率平均约47.9%;且STEAM序列下各观测指标与脂肪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普遍低于PRESS序列。结论PRESS较STEAM序列更适用于肝内脂肪含量的定量研究。
苏中振单鸿何炳钧吕文天孟晓春王劲朱康顺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脂肪肝
血生化、超声、CT、^1H MRS定量诊断脂肪肝的综合对照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生化、超声、CT、1H MRS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生化、超声、CT及1H 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观测多个变量指标,并进行对照研究。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在所选择的18个观测指标中,血清谷草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脂、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肝/竖脊肌密度比率、1H 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等10个指标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血清胆固醇、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和1H MRS脂肪曲线下面积分别是生化、超声、CT、MRS诊断方法中与脂肪肝分级相关系数最高的观测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483、-0.764、0.558。结论在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中,生化、CT检查的应用价值高于超声波和1HMRS检查。
苏中振单鸿何炳钧吕文天孟晓春王劲朱康顺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脂肪肝
近似人病理生理过程动物脂肪肝模型的综合建立方法
2009年
目的建立近似人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脂肪肝模型,使之适用于影像学定量诊断或药物疗效的验证研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0只,普通饲料及水喂养9周;实验1、2、3组,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酒精饮料分别喂养3周、6周和12周;补充组5只,给予实验组相同的喂养和处理。采用HE染色和苏丹Ⅳ染色对动物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成模率为87%(39/45),死亡率为13%(6/45),出现正常肝10只,轻度脂肪肝10只,中度脂肪肝9只,重度脂肪肝10只(HE染色),与苏丹Ⅳ染色Vv值分级的诊断符合率约为75%。结论综合运用高脂高糖饲料+酒精饮料可成功建立近似人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脂肪肝模型。
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
关键词:脂肪肝动物模型影像学研究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的CT灌注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CTP)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3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接受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计算主动脉强化峰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排除此范围以外的病例。测量无并发症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的平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及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29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有术后并发症14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HAP、PVP、TLP和HPI的95%可信区间范围分别为(0.1509~0.3183)、(0.7223~1.3859)、(0.8367~1.7231)ml·min^-1·ml。和17.83%~31.63%。14例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P降低7例,其中肝动脉狭窄5例、脾大3例;HAP增高2例,均为中、重度门静脉狭窄患者。PVP减低13例,其中门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脾肾分流4例、脂肪肝2例;TLP减低12例,全部与PVP减低有关。仅2例HAP减低患者HPI减低。结论CTP技术通过定量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能够无创性评价各种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客观评价移植肝缺血的程度和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孟晓春朱康顺邹艳彭令荣罗琳单鸿李华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非肿瘤性实质病变的MRI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MR在肝移植术后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2例原位肝移植受体及1例活体右半肝移植受体在术后MR随访中发现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其中经再次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9例,炎性病变4例(肝脓肿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肝实质缺血或梗死3例;肝实质淤血2例;脂肪肝2例。长期随访证实为动静脉分流6例。分析上述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MR表现及MR在病因学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 MRI正确诊断所有肝脏炎症病变、肝实质缺血或梗死、肝实质淤血、脂肪肝,无漏诊及误诊病例;但1例嗜酸性肉芽肿根据MR检查仅能诊断肝实质炎性病变,未能直接得到嗜酸性肉芽肿诊断。首次MR检查正确诊断5/6例肝内周围型动静脉分流,1例在随访中证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脏MR检查无异常信号出现(7/9例)或仅表现为T2WI肝实质均匀或斑片状稍高信号(2/9例),所有病例均未在MR检查中得到诊断。LAVA序列MRA成像准确发现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的肝动脉狭窄(3例)和门静脉狭窄(1例),及肝淤血患者的肝中静脉狭窄(1例)或闭塞(1例),并在DSA检查中得到证实。3例肝脓肿患者中,2例在MR胰胆管成像中证实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MRA发现肝动脉狭窄。结论 MRI在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定位、定性及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无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
孟晓春刘卫敏唐文杰郭月飞方圆江婷康庄单鸿
关键词:肝移植
多层CT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多层CT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人接受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于1周内行胆道造影检查(cholangiography,CP).以CP结果为对照,分析多层CT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能力.CT对胆道系统的评价以动态增强门静脉晚期图像为基础,并结合胆道系统多平面重建进行分析.结果 CP证实肝外胆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狭窄23例,左、右肝管狭窄24例,肝内胆管狭窄27例.CT诊断肝外胆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3.3%、87.8%、87.5%、88.2%;诊断左、右肝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88.2%、85.4%、90.9%、78.9%;诊断肝内胆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2.7%、80.5%、95.2%、65.0%.CT发现4例肝内胆汁瘤及2例肝脓肿,而CP仅发现其中2例胆汁瘤,另4例因严重胆管狭窄和胆泥阻塞在CP上未能显影.CP证实3例吻合口胆漏,CT仅显示肝门区和腹腔积液,对漏口位置不能显示.CP证实3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泥,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100.0%、78.1%、100.0%、47.6%.此外,CT检查正确诊断1例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病人的急性活动性胆道出血.结论 多层CT可作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常用检查方法,对诊断胆管狭窄、胆漏、胆管结石或胆泥以及肝实质病变、急性胆道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孟晓春朱康顺邹艳陈俊伟庞鹏飞单鸿易述红张俊峰陆敏强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胆道造影术肝移植胆道并发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胆道造影术
筛选脂肪肝分级诊断最佳预测指标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筛选和寻找脂肪肝分级诊断的最佳预测指标。方法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肉眼观测、血生化、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氢磁共振波谱(1H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观测22个指标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选择的22个观测指标中,肝脏湿重、肝脏指数、肝CT值、肝/腰大肌密度比率、1H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超声衰减系数、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等12个指标总体均数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肝脏指数、肝CT值和血清胆固醇为脂肪肝分级诊断的最佳预测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709,-0.764,0.886,判断脂肪肝分级的回归方程Y=1.975+3.906×10-2X1+0.369X2-2.84×10-2X3,Y:脂肪肝分级,X1:血清胆固醇,X2:肝脏指数,X3:肝CT值。结论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考虑多个最佳预测指标的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快速、准确地判断脂肪肝程度提供帮助。
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
关键词:脂肪肝
影像学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利用ROC曲线比较生化、超声、CT、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生化、超声、CT及^1HMRS多种临床诊断方法,共观测18个变量指标,在每种诊断方法所观测的指标中,选取与脂肪肝分级相关性最高的指标,并以此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ROC曲线下面积Z检验,比较这几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所有18个观测指标中,血清胆固醇、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和^1HMRS脂肪波峰下面积分别是生化、超声、CT、^1HMRS诊断方法中与脂肪肝分级相关性最高的观测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P=0.000)、0.483(P=0.002)、-0.764(P=0.000)、0.558(P=0.001);ROC曲线分析和Z检验显示:上述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0.581,0.810,0.713,除^1HMRS脂肪波峰下面积与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几种影像学方法的应用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T2〉^1HMRs〉超声;生化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判断脂肪肝程度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郑荣琴
关键词:超声检查诊断显像脂肪肝ROC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