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1226)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军肖颂华廖小平黄仕雄文国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元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血
  • 1篇人脐血
  • 1篇人脐血间充质...
  • 1篇神经元细胞
  • 1篇受体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能神经
  • 1篇能神经元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肖颂华
  • 2篇刘军
  • 1篇刘运林
  • 1篇欧阳锋
  • 1篇邢诒刚
  • 1篇刘中霖
  • 1篇吕瑞妍
  • 1篇文国强
  • 1篇黄仕雄
  • 1篇廖小平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0、0.5、1.0、1.5、2.0、2.5mmol/L)作用于分化培养后的HT22细胞,采用MTS分析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并同时使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美金刚进行干预处理,进一步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Hoechst33342和PI染色观察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对分化培养后的HT22细胞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毒性作用,半数有效浓度约在1.25mmol/L。Hoechst33342和PI染色结果显示低浓度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主要引起细胞凋亡,而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2.0mmol/L),细胞则主要以坏死的形式存在。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美金刚可有效的抑制同型半胱氨酸的神经细胞毒性,分别在10μmol/L浓度时显示最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单纯同型半胱氨酸作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主要导致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其产生的神经毒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激活NMDA受体起作用的。对于同型半胱氨酸-NMDA受体之间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提供神经元坏死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刘军肖颂华刘中霖吕瑞妍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凋亡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urr1基因修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Nurr1基因修饰后的HUCB-MSC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通过立体定向的手段将其移植入毁损侧纹状体,观察移植前后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和脑内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以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变化。【结果】B、C两组在移植后第2周、4周和8周时旋转行为及脑内DA含量均较A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且B、C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P<0.05),这种差异以第8周时最为明显。移植后B、C两组TH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C组在各时间点上TH表达较B组含量高(P<0.05),并在移植后第8周时最为明显。【结论】Nurr1基因修饰HUCB-M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模型鼠,能有效地增加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和纹状体区TH的表达,改善PD模型鼠的症状,为细胞移植治疗PD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黄仕雄刘军文国强肖颂华廖小平刘运林欧阳锋邢诒刚
关键词:NURR1基因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帕金森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