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晖周涛王进姜国钧冉晋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工科
  • 1篇大学课程
  • 1篇大学生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选修课程
  • 1篇隐性课程
  • 1篇知情意行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转型
  • 1篇师生
  • 1篇师生关系
  • 1篇通识
  • 1篇通识课
  • 1篇通识课程
  • 1篇迁移
  • 1篇情意
  • 1篇主义
  • 1篇理教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篇周涛
  • 1篇姜国钧
  • 1篇王晖
  • 1篇王进
  • 1篇陈科平
  • 1篇冉晋

传媒

  • 3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要求——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以国内外著名的评估机关、行业协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多个教育科研机构公开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可迁移技能等方面详细讨论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指出知识技能的培养仅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不应过分夸大知识技能的影响力而忽视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工科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6大类可迁移技能包括交流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计算与信息、管理技能和个性品质。目前化工专业大学生可迁移技能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理解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领导意识和熟悉管理技巧等几个方面。
王晖周涛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科大学生化学工程专业
回归人性本位的大学课程被引量:8
2011年
人性本位的大学课程是按照人性和人性发展的要求组织的大学课程。孔子手订的六经是以人性为本位的,以培养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洁静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的人文品格为目的。近代以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大学课程改变为学科本位的课程,1950年代初院系调整过程中模仿苏联正准备抛弃的做法,改变为社会本位(专业本位)的课程。古代欧洲的大学课程是以专业为本位的,近代以后转变为学科本位的课程,二战以后在传统的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的理念,更多地关注人的教育。以人性为本位的课程首先要重视通识教育,既要重视中国古代经典的学习,也要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经典引介到大学的课堂里,并且将当代的文化创新成果开发为大学课程。以人性为本的课程并不排斥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学科、服务社会,而是为了完善人性、成就人生。以人性为本的课程还特别重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具有广泛的选择性的课程。
姜国钧
关键词:大学课程通识课程隐性课程选修课程
融渗式工程伦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被引量:14
2011年
培养有责任伦理和自主性道德的工程师,是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紧迫要求。融渗式教学在工科学生伦理责任意识培养中逐渐获得青睐,但机动灵活的渗透方式受制于工程伦理教育跨学科性强、任课教师志愿精神不足等因素影响,期望藉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与德育过程相结合,在融渗式工程伦理教学中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工程伦理教学渐进式变革提供了持续驱动力。"知"是奠基石,提供责任履行指南;"情"是催化剂,激发高尚道德追求;"意"是推进器,推动自律行为实施;"行"是落脚点,实现伦理决策的知行合一。四者间彼此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上螺旋体系,籍由"明知、创情、炼意、践行",将道德实践的经验内化,以提升"未来工程师"的工程伦理素养。
王进
关键词:知情意行工程伦理教育工科学生
知识转型视野中的师生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思想转型中,知识正在发生质变。客观主义的知识传统,使师生关系沦为一种技术、秩序与服从的关系;然而,师生关系在建构主义的知识视野中,却是一种共生、对话与理解的关系。
陈科平冉晋
关键词: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师生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