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SZYB12)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肖建原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辨析
  • 5篇王夫之
  • 4篇心理
  • 4篇唯识
  • 3篇佛教
  • 2篇心理观
  • 2篇缘起
  • 2篇认识论
  • 2篇儒佛
  • 1篇道心
  • 1篇心理过程
  • 1篇心理思想
  • 1篇因明
  • 1篇哲学
  • 1篇正理
  • 1篇刹那
  • 1篇庄子
  • 1篇宗教
  • 1篇逍遥
  • 1篇逍遥游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肖建原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佛教世界与《因明正理门论》宗、因、喻关系再辨析
2012年
《因明正理门论》重在立破,宗、因、喻组成的"三支论式"沟通信仰的现量世界与名言思辨的比量世界,体现启发立、敌之智并证成所立之宗的独特推理形式。通过因喻,喻宗,因宗以及立破规则四个方面,辨析《理门论》新因明逻辑推理规则与体系的本质,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思想,进一步明确陈那新因明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肖建原
关键词:因明
大乘唯识心理观之辨析被引量:1
2012年
玄奘建立的中国佛教唯识宗,继承了印度瑜伽大乘细致的心理认识和分析,从而构建成为一个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佛法精义皆在寓理幽玄、含义深远的法相唯识学。中国传统思想对佛教的许多误读皆源于此。唯识学从禅慧之修证中而来,所研修问题与科学、哲学相连,因而其凸显科学的实证性而更加充实,蕴含哲学的玄奥性而更加深刻。唯识学非科学而科学,非哲学而哲学,具有宗教的信仰性而更加广泛,显示非有神论宗教而至深、至圆、至显的宗教之理。
肖建原
关键词:心理观哲学宗教
王夫之对儒、佛、道心理思想关系的辨析被引量:1
2012年
从辨析儒家与佛、道思想关系的角度,王夫之提出了"有"境界的心理认识标准。通过"大辨体其至密,而至密成其大辨"的心理认识过程分析,王夫之揭示了佛、道思想入于"空"、"无"的认识论根源和相通于儒家的心理思想成分。从心理活动的主客关系和认识过程的境界高度方面,王夫之以认识和构建"有"境界思想的心理认识活动为核心,从辩证性心理认识过程与非辩证性本体之心的角度取舍佛、道有益于儒家道德之学理论建设需要的思想成分,提炼和总结了"三教合一"的心理思想成果。
肖建原
关键词:王夫之心理过程佛道
佛教五重唯识心理观的认识论辨析
2015年
唯识学以其对心理活动的细致分析而构建成系统、庞大的独特理论体系。从代表佛教思想的大乘唯识学理论方面进行剖析,以唯心之性相与诸心所流转变化的认识论切入心与心所相应的心理活动过程,依此显示唯识世界能成立之心理观。心与心所相应,依据种子与诸转识流转还灭为缘起法门而摄持诸法,则以诸法缘起抉择为多重法界心理观的基础。以认识论为基础,佛教唯识学依据诸法缘起逆转清净分的认识作用划分八种识,通过唯识一心观法证解和成立五重层次心理观。通过对唯识变现之心的心理阐释显示佛教信仰能成立的"正理",以五重心理观显示大乘唯识世界心理相的特征,引导当代佛教脱离偏失而归于中道,能够在适应时代的意义上趣入大乘的轨范。
肖建原
关键词:唯识缘起
佛教刹那缘起观与王夫之《相宗络索》唯识思想
2012年
刹那缘起观是佛教摄持诸法而证解教理的基本观念,它能联系和生起抉择佛法的诸理论。王夫之依据刹那缘起观悟入唯识学八识流转还灭之义,体现他吸收、改造相宗唯识理论,建立刹那缘生与真如本体之二重法界,悟入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世界的研究视角,分析和揭示《相宗络索》唯识思想特征,在于阐释王夫之援佛家思想入儒,尤其是吸收唯识思想为儒家伦理道德之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目的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肖建原
关键词:佛教王夫之唯识
心气交辅:王夫之对儒佛认识论的辨析
2014年
王夫之立足于"心气交辅"的儒家认识论基础,坚决反对和批判禅宗思想对宋明儒学的影响,认为禅宗入"空"之心弱化了儒家实有对象性心理活动的操作性与超越性境界认识过程的道德修养高度。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心理认识思想,独向具有庞大而具有细致心理分析体系的法相唯识学吸取理论营养,从援禅宗转向援唯识入儒,论证儒家立足实有对象操作性的心理活动,能够实现道德修养目标并具有超越性境界认识过程的思想合理性与理论可能性。
肖建原
关键词:禅宗唯识学王夫之
心之藏——王夫之对儒佛心理思想的辨析
2013年
王夫之注意到,传统儒家实现道德修养目标的心理活动及其认识过程具有不致密性的缺陷。他继承了从孔孟到张载关于心的基本观点,通过辨析和取舍佛教唯识学细致的心理分析理论,从心之藏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思想内涵方面,梳理和阐释儒家上下相通的完整思维过程。王夫之在心理认识过程的操作性与实现道德修养目标超越性方面,提炼出正心、存心、养心与尽心的心理思想体系,解决援佛入儒的认识矛盾,构建了包含操作性与超越性的儒家心理认识的圆融体系。
肖建原
王夫之与庄子“逍遥”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逍遥游"的实质是庄子对主体修养境界高度地提升与合理性论证,体现了"无无"境界的思想性质和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批判庄子反对"有待"和以"无待"论证"逍遥游"境界的虚无思想性质和理论思维取向,揭示"无无"境界思想本质;(二)改造和吸收庄子提升境界高度并论证其合理性的理论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思想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与庄子思想的同异及其思想根源;(二)他遵循的从"无无"到"有"境界线索并论证"有"境界的思想本质。
肖建原
关键词:无待王夫之庄子逍遥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