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国际合作项目(2005Z3-I0041)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姚丽贤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周昌敏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广州市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养分
  • 4篇土壤
  • 4篇香蕉
  • 4篇蕉园
  • 3篇土壤养分
  • 3篇香蕉园
  • 2篇养分限制因子
  • 2篇养分状况
  • 2篇园土
  • 2篇土壤养分状况
  • 2篇土壤养分状况...
  • 2篇主产区
  • 2篇高粱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养分
  • 1篇叶片营养
  • 1篇植物
  • 1篇指示植物
  • 1篇土壤特性
  • 1篇种植密度

机构

  • 7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姚丽贤
  • 6篇李国良
  • 6篇何兆桓
  • 5篇杨苞梅
  • 4篇周修冲
  • 4篇周昌敏
  • 1篇付长营
  • 1篇张政勤
  • 1篇李国度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6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巴西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从植株长势、叶片光合特性和养分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及种植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主栽品种巴西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1 680~2 160株/hm2范围内,提高第一造蕉种植密度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种植利润,但植株生长延迟,叶片(尤其是下位叶)光合作用下降,叶片N、K、Mg养分含量受到影响,单株产量下降,收获推迟;第二造蕉调整至相同密度时,第一造蕉密度较大的处理使其第二造蕉植株长势受到较大影响,但叶片N、K养分含量却显著提高,最终使第二造蕉产量接近、收获时间也基本一致。结合香蕉收获时间及种植效益,提出在不降低株产及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春种第一造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1 920株/hm2。
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周修冲涂仕华
关键词:巴西蕉种植密度光合特性叶片营养
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了广州市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这6大典型香蕉主产区蕉园土的养分状况,盆栽试验以巴西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Brazil)为指示作物。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K>B>P>Mn>Zn>S>Cu,番禺东涌点为Mn>K>P>S>Zn>B>Cu,番禺灵山点为B>P>K>Zn>S>Cu>Mn,高州沙田点为S>K>P>B>Cu>Mn>Zn,博罗长宁点为B>P>K>S>Cu>Zn>Mn,四会大沙点为B>P>K>S>Cu>Zn>Mn。(2)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N,P,K,番禺东涌点为N,番禺灵山点为N,高州沙田点为N,博罗长宁点为N,P,四会大沙点为N,P。N是这6大香蕉主产区蕉园土普遍存在的养分第一限制因子。
杨苞梅李敏怀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昌敏涂仕华
关键词:养分限制因子香蕉
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养分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对各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特点,本论文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四会大沙点及中山横档点七个有代表性的蕉园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番禺南沙>四会大沙>中山横档>番禺东涌>高州沙田。(2)蕉园土壤对钾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山横档>番禺南沙>番禺灵山>番禺东涌>博罗长宁>四会大沙>高州沙田。(3)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州沙田>番禺灵山>番禺东涌>中山横档>博罗长宁>番禺南沙>四会大沙。(4)蕉园土壤对硼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四会大沙>番禺南沙>中山横档>高州沙田>番禺东涌。(5)番禺南沙和东涌点蕉园土壤对锰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番禺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铜的吸附强于番禺南沙点,但两者都非常弱;番禺南沙和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锌的吸附较强,番禺东涌点蕉园土壤则较弱。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度何兆桓周修冲周昌敏涂仕华
关键词:土壤养分香蕉园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蕉园土壤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香蕉为指示作物,对广州市番禺区3种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广州市番禺区3种蕉园土壤均缺N,减N处理产量分别比最佳处理(OPT)下降59.7%、46.7%和55.1%,减产极显著。番禺东涌蕉园与灵山蕉园土壤K、Mg含量偏低,B丰富;万顷沙蕉园土壤P、K含量较缺乏;3种土壤中的Ca与Fe含量充足,Mn含量较充足。
李国良姚丽贤付长营何兆桓涂仕华
关键词:香蕉园土壤养分指示植物
不同养分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蕉园土壤条件下不同养分及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研究表明:在OPT基础上,(1)不施N,极显著降低高粱对N的吸收,但提高了高粱对P的吸收,且极显著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不施P,严重降低高粱对P的吸收,却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2)不施Mg、施S或施B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P和K的吸收。(3)施Fe、施Mn或施Cu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K的吸收。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昌敏涂仕华
关键词:养分高粱
广东荔枝园土壤供肥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探讨了茂名高州市、惠州博罗县和广州增城市荔枝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高州为P>K>B>S>Mn、Cu、Zn,博罗为Mn>K>P>B>Cu>S、Zn,增城为K>B>S>Zn>P>Mn、Cu。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高州和增城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和P,博罗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修冲周昌敏涂仕华
关键词:土壤特性荔枝园养分限制因子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广东蕉园的改进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分别采用高梁[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香蕉(Musa acuminata colla)作为指示作物,利用ASI法进行广东香蕉园土壤养分评价的比较研究,以确定ASI法在广东蕉园土壤中的适宜指示作物。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P>N>Zn;番禺东涌点和灵山点N>Ca;高州沙田点N>Ca>Mg;博罗长宁点N>P>Mg;四会大沙点N>P。(2)香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N>P>K;博罗长宁点和四会大沙点N>P;N是番禺东涌点、番禺灵山点及高州沙田点的唯一限制因子。(3)N是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6个香蕉主产区有代表性香蕉园土的第1养分限制因子。(4)建议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时,盆栽试验仍可采用高粱作指示作物。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修冲涂仕华
关键词:香蕉园土壤高粱香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