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468)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汪铮邱云郑青萧树东卫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干细胞
  • 7篇细胞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4篇体外
  • 4篇间充质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脂肪间充质干...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细胞外
  • 3篇细胞外基质
  • 3篇扩增
  • 3篇基质
  • 3篇胞外基质
  • 2篇生物学
  • 2篇体外扩增
  • 2篇体外模拟
  • 1篇血管基质
  • 1篇血清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消化疾病...
  • 2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455...

作者

  • 8篇汪铮
  • 4篇萧树东
  • 4篇郑青
  • 4篇邱云
  • 2篇卫超
  • 2篇曹蕴
  • 1篇崔大祥
  • 1篇周婷婷
  • 1篇王园园
  • 1篇李海
  • 1篇朱殷
  • 1篇路红社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胃肠病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利用细胞外基质大规模扩增临床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如何运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大规模扩增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保持"干性"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建立含细胞外基质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验证其扩增细胞的高效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体外分离得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和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上。经过体外扩增后,比较2种条件下细胞数量、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细胞衰老状况以及体外多向分化能力(诱导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差异,考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临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到第5代时,包被细胞外基质培养板的细胞产量已经是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的10倍以上,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干细胞表面特定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5代时,细胞仍几乎无老化现象,而使用二维塑料培养板扩增的细胞在第5代时已出现明显老化,传代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体外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至第15代时仍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功能,并且与第5代时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显著优于传统培养条件下的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小鼠成瘤性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后仍具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上结果证实,含细胞外基质的无血清培养系统可以更高效且安全地扩增出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苏约翰卫超吕品雷曹蕴邱云郑青萧树东汪铮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体外扩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8例被引量:13
2011年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任何病理过程导致的神经元丢失都将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8/11上海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50~78岁。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移植前相比,8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邱云汪铮路红社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帕金森病神经变性震颤强直
脂肪组织血管基质部分中克隆形成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能力
2015年
背景:脂肪组织消化后得到的血管基质部分是多种细胞的混合体,其中以克隆样生长的细胞组分可能是真正具有"干性"维持能力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目的:分离、传代、培养脂肪组织血管基质部分中的克隆形成细胞,并检测其在动物模型中修复膝关节软骨的能力。方法:培养新鲜分离得到的脂肪组织血管基质部分,挑选其中以克隆样生长的贴壁细胞,消化、传代、培养至第3代。通过手术建立骨关节炎兔模型,将第3代克隆形成细胞移植入模型兔关节腔,与未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模型兔进行比较,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的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细胞接种后第3天,贴壁细胞中出现克隆样生长的细胞集落,生长至第5天时,克隆样生长的细胞集落数和周围的单个细胞数均增加,传代至第3代时,仍然呈克隆样的集落生长,梭形形态。大体观察和MRI检查此类克隆形成细胞能在关节腔内帮助软骨修复,增加滑液分泌,同时有助于控制炎症,溃疡面积呈缩小趋势。实验结果有助于优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为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吕品雷苏约翰曹蕴汪铮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
体外模拟干细胞微环境培养扩增脐血及脐带基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建立稳健的扩增体系,在体外扩增时最大限度地获得治疗剂量的干细胞数,同时保存干细胞的特性是临床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体外模拟干细胞微环境细胞外基质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与传统的2-D培养体系比较。方法:建立体外模拟干细胞微环境细胞外基质,体外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分别接种到细胞外基质及传统的2-D塑料培养体系,分别从细胞计数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评估两种扩增体系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优劣。结果与结论:使用骨髓源性的细胞外基质培养体系单位时间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产量是2-D体系的4~6倍,并且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外基质体系能更好地保持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因此,3-D较2-D培养系更接近生理环境,已建立的骨髓源性细胞外基质培养体系能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为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更大数目同质、高活性的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可能。
邱云郑青萧树东汪铮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培养扩增
干细胞微环境的体外模拟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细胞外基质是组织微环境的重要组分,为维持细胞功能提供了关键的生化和物理信号。目的:对体外模拟骨髓干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于介绍体外再造细胞外基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10-10)、Embase(1999-01/2010-10)数据库中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extracellular matrix;niche;growth factor modulation;culture in vitro"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32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2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源性的细胞外基质培养体系能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对纯化这些细胞和形成更多数量的同质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便利。使用3D合成材料建立一个独特的骨架,包被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并添加正确的生长因子组合,有利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邱云郑青萧树东汪铮
关键词: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调控体外培养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三维培养系统中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量子点和磁粒子的双重特质,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被胞吞入细胞质高效地标记细胞。目的:验证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脂术抽取健康人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贴壁培养纯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孵育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体外标记细胞情况,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内示踪效果。结果与结论: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以蓝色颗粒的形式分散于脂肪间充质细胞胞质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被Hoechest33258染成蓝色,细胞质被标记成绿色;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标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果提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示踪剂在体外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转化研究提供新方法。
吕品雷苏约翰崔大祥汪铮
关键词:脂肪组织间质干细胞生物学标记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示踪剂
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 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在着进一步应用的障碍。目的: 建立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取脐带华通氏胶(Wharton’sJelly),采用机械法将组织胶切碎,1-3mm3大小,分别培养到含胎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以及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第11,14,17天收获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在符合2006年制定的干细胞最低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以集落形成单元指标评估何种培养体系能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原代细胞。结果与结论: 无血清培养体系相对于经典的含血清的培养体系而言,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另外,培养第11天,集落形成实验表明无血清培养体系下能获得更多的集落。因此,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以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为替代含血清培养体系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供了可能。
周婷婷卫超陈晓东李海汪铮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无血清
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CD133^+和CD133^-亚群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2011年
背景: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肿瘤干细胞学说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CD133是一种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目的:比较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CD133^+和CD133^-亚群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并初步探讨CD133^+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SMMC7721细胞中CD133^+和CD133-亚群,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表达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D133体外增殖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体内致瘤性,CCK-8法检测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结果:MACS分选并培养1周后,CD133^+亚群中CD133表达量明显下降。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裸鼠肿瘤的体积明显升高,对5.Fu的敏感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SMMC7721细胞中CD133^+亚群较CD133^-亚群更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朱殷郑青汪铮王园园萧树东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干细胞CD133氟尿嘧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