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汉寿刘淑园陈永萱纪燕玲回丽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原体
  • 11篇螺原体
  • 5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系统发育
  • 4篇系统发育分析
  • 4篇发育分析
  • 3篇蜜蜂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牛虻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骨架
  • 2篇克隆表达
  • 1篇电镜
  • 1篇电镜研究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脱乙酰
  • 1篇微形态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于汉寿
  • 3篇李霞
  • 3篇陈永萱
  • 3篇纪燕玲
  • 3篇回丽静
  • 3篇刘淑园
  • 2篇王志伟
  • 2篇钟志平
  • 2篇胡冰
  • 2篇阮康勤
  • 2篇贺子义
  • 2篇俞徐斌
  • 2篇周丹霞
  • 1篇康昕
  • 1篇史明乐
  • 1篇杨冰
  • 1篇仇小妹
  • 1篇张杰
  • 1篇马云龙
  • 1篇苏萌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虻螺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分离自牛虻体内的螺原体NM1108-1和NM1108-5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了解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研究螺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信息。【方法】运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牛虻螺原体,利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及系统发育学特性研究初步确定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牛虻中分离到大量螺原体,以其中两个代表性的菌株NM1108-1和NM1108-5为主要研究材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均呈螺旋状,做翻滚式运动;两者都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作为碳源,不利用尿素和精氨酸,对四环素比较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到的牛虻螺原体菌株NM1108-1和NM1108-5属于Apis一支但属于不同亚支,NM1108-1与S.turonicom聚为一支;NM1108-5与S.gladiatoris聚为一支。【结论】两株牛虻螺原体NM1108-1和NM1108-5的分类地位分别初步被确定为S.turonicom和S.gladiatoris,这是首次报道我国牛虻体内的螺原体。
俞徐斌于汉寿史明乐周丹霞
关键词:螺原体牛虻系统发育分析生物学特性
我国牛虻螺原体的初步研究
螺原体(Spir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以昆虫和植物为主要宿主,大多数与宿主互生,有些螺原体对动植物具有致病性。螺原体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江苏南京,浙江永康,广西桂林三地采集110只牛虻样品...
俞徐斌于汉寿
文献传递
蜜蜂螺原体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表达载体p ET-28a(+)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中可能与致病相关的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基因chid,并测定其部分酶学性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蜜蜂螺原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Overlap Extension PCR(OE-PCR)定点突变技术,在引物设计时插入目的突变,通过3次PCR获得突变后的目的片段,测序验证后构建重组质粒p ETchid,挑取BLchid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NTA-Ni2+柱纯化,Western blotting验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酶活力和酶学性质。[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chid基因中待突变位点已由TGA突变为TGG,成功克隆到chid基因全长,并得到外源表达的完整目的蛋白。该基因编码区为672 bp,编码的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28×103的蛋白,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S.melliferum KC3/BC3/IPMB4A菌株序列相似性为97%。测得外源表达的该酶活力最高可达10.14 U·m L-1,最适温度为50℃左右,最适p H值为7.0~7.5。[结论]首次克隆了螺原体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chid,并得到具有活性的外源目的蛋白,为后续研究螺原体与宿主蜜蜂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危蓉萍杨东航卜莹莹纪燕玲于汉寿
关键词:克隆表达酶学性质
螺原体超微形态的电镜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透射电镜对从患"爬蜂病"的蜜蜂体内分离到的螺原体(Spiroplasma meilliferum CH-1)在不同生长繁殖时期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在低渗条件下对螺原体的细胞骨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原体在四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尤以在对数生长期形态最为多样,除典型的螺旋特征外,还有串珠、出芽和分枝等结构,提示螺原体可能通过二分裂、多分裂、缢缩、出芽等多种方式繁殖。此外,本文在低渗条件下观察到螺原体菌体胞质内的微丝和微管样细胞骨架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螺原体的运动模式提供了重要技术途径。
胡冰贺子义李霞
关键词:螺原体超微形态繁殖方式细胞骨架电镜
蜜蜂螺原体细胞骨架相关基因mreB的克隆表达及在螺原体二种形态时的表达差异
2014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蜜蜂螺原体细胞骨架相关基因mreB1?5,并预测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这些基因在螺原体螺旋状和非螺旋状时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从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基因组中获得mreB1?5基因,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ETmreB1?5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镍亲和树脂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在线工具预测MreB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域。利用Real-Time PCR比较螺原体CH-1在两种不同形态时mreB1?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成功克隆到5个mreB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MreB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6、23、23、37和25 kD,可能均为疏水性的蛋白,属于MreB/Mbl蛋白质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螺原体在非螺旋状时mreB1?5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远低于在螺旋状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本文第一次克隆表达了螺原体细胞骨架相关基因mreB1?5,初步表明这些基因在螺原体形态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研究螺原体mreB基因在其运动和形态方面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周丹霞危蓉萍康昕钱正宗纪燕玲于汉寿
关键词:螺原体细胞骨架
南京及周边地区螺原体菌株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系统发育分析和RAPD技术对我国南京及周边地区的20株昆虫和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位于以16S rDNA序列构建的螺原体系统发育树的Citri-Chry-sopicola-Mirum类群;菌株ZHUF0901和MF0905位于Apis群内,但二者又分为2个不同的分支。利用筛选的34条RAPD引物共检测出6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644个,多态性比率为96.99%。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达到0.6时,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的18株菌可根据螺原体宿主的不同分为明显的3个类群,菌株ZHUF0901与MF0905各为一类。同一时期不同宿主(植物花、蜜蜂以及其他昆虫)中的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亲缘关系很近,说明自然界中螺原体可通过水平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李霞于汉寿回丽静刘淑园阮康勤陈永萱
关键词:螺原体系统发育分析RAPD
分离自蜜蜂(Apismellifera)的三株螺原体的基本特性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我国蜜蜂螺原体的种类,研究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螺原体在自然界中的传播途径提供依据。【方法】螺原体的分离、培养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选16S rDNA、ITS、rpoB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血清学方法(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菌体变形试验)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结果】从健康的意蜂(Apis mellifera)体内分离到3株螺原体MF0903、MF0904、MF0905。3株螺原体都呈典型的螺旋状,但菌株MF0905的菌体短小,螺旋数较少;MF0903和MF0904菌落呈规则的圆形,MF0905菌落近圆形、较大;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D-果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尿素;菌株MF0903、MF0904能强烈代谢精氨酸、不能利用蔗糖作为碳源,而MF0905不能代谢精氨酸、能利用蔗糖作为碳源;根据16S rDNA、ITS、rpo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MF0903、MF0904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较近,而MF0905与Spiroplasma clarkii聚类较近。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菌体变形试验结果均表明标准菌株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的抗血清对菌株MF0905没有抑制作用,而能抑制菌株MF0903和MF0904生长。【结论】分离菌株MF0903、MF0904属于Spiroplasma melliferum,而MF0905可能是Spiroplasma clarkii,这表明我国蜜蜂中存在的螺原体不仅仅是Spiroplasma melliferum。
回丽静钟志平胡冰杨冰纪燕玲于汉寿
关键词:螺原体蜜蜂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血清学
螺原体检测方法概述
2010年
螺原体(spiroplasma)是一种个体极小(直径约为100~250nm),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的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1973年建立了螺原体属(Spiroplasma)。与一般细菌相比,螺原体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螺原体的检测方法比较特殊。对4种螺原体检测方法,即分离培养、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
钟志平回丽静仇小妹张雯雯杜金芝于汉寿
关键词:螺原体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螺原体的分类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螺原体(spiroplasma)是基本形态为螺旋形,无细胞壁,具有滤过性,能独立生活的一类原核微生物,是研究生物的运动、代谢及性比生物作用机理的重要模式生物。自从1973年建立了螺原体属(Spiroplasma)以来,已从许多昆虫等节肢动物、植物中分离到大量的螺原体,根据血清学特性目前发现的螺原体被分为34个血清组(包括15个血清亚组),并已确立了37个螺原体种。目前螺原体的分类采用的是多相分类法,主要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血清学以及系统发育学特性进行分析。螺原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互生和致病3种。在我国开展螺原体的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类重要的生物资源。
于汉寿刘淑园阮康勤陈永萱王志伟
关键词:螺原体生物多样性
分离自我国蜜蜂的一株新的致病螺原体及其基本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分离自我国患病蜜蜂体内的螺原体MF1006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及致病性。【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运用常规螺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并采用饲喂接种法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菌株MF1006具有典型的螺旋形和运动性,能通过0.22μm孔径的滤膜,与我国之前发现的引起蜜蜂螺原体病的参比菌株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差异较大。S.melliferum CH-1抗血清对其没有抑制作用。根据16S 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MF1006与在法国发现的引起蜜蜂"五月病"的Spiroplasma apis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MF1006对供试意蜂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分离菌株MF1006是在我国蜜蜂体内发现的除S.melliferum以外的另一种致病螺原体。
李霞张杰马云龙于汉寿
关键词:螺原体蜜蜂生物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