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52)

作品数:19 被引量:132H指数:8
相关作者:倪振华谢壮宁李方慧沈世钊江棹荣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屋盖
  • 14篇本征正交分解
  • 12篇风致
  • 12篇风致响应
  • 8篇风洞
  • 8篇风洞试验
  • 6篇网壳
  • 5篇单层球面
  • 5篇单层球面网壳
  • 5篇双坡屋盖
  • 5篇球面网壳
  • 5篇大跨屋盖
  • 4篇荷载
  • 4篇风荷载
  • 4篇风致响应分析
  • 3篇单层球面网壳...
  • 3篇单层网壳
  • 3篇单层网壳结构
  • 3篇球面网壳结构
  • 3篇网壳结构

机构

  • 25篇汕头大学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5篇倪振华
  • 15篇谢壮宁
  • 8篇李方慧
  • 7篇沈世钊
  • 4篇江棹荣
  • 3篇段旻
  • 2篇顾明
  • 2篇李杰
  • 2篇黄明开
  • 1篇孙逊
  • 1篇方勇
  • 1篇邢宇帆
  • 1篇王志坤
  • 1篇周福
  • 1篇蔡丫丫

传媒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力学季刊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广东土木与建...
  • 1篇2005全国...
  • 1篇2007全国...

年份

  • 3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块LANCZOS法在大跨屋盖风振分析中的应用
提出块 Lanczos 向量直接叠加法分析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将适用于单个荷载向量的 Lanczos 方法推广到由多个荷载向量线性组合的一般动力荷载情况.不仅 Lanczos 块中的向量之间相互正交,而且块之间也相互...
倪振华王志坤谢壮宁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
文献传递
POD方法在重建双坡屋盖风压场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讨论了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在重建双坡屋盖随机风压场上的应用。利用风洞试验同步测量了屋盖上非均匀分布的测压点的风压时间序列,借助相关矩阵和协方差矩阵本征值问题分析,分别对包含均值分量的随机风压场和不含均值分量的脉动风压场进行了重建。通过在时域和频域上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了POD方法在重建双坡屋盖随机风压场中的有效性,总结了屋盖上不同区域脉动风压场重建的规律,并指出仅使用相关矩阵的第一阶本征模态就可以很好地重建屋盖的平均风压场。
李方慧倪振华谢壮宁
关键词:风荷载分析本征正交分解协方差矩阵相关矩阵双坡屋盖
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等效静风荷载为大跨屋盖结构设计提供了处理时空变化动力风荷载的有效途径。从两个方案对等效静风荷载研究,一种方案是采用模态等效静风荷载组合法,另一方案采用共振响应分量对应的模态等效静风荷载与本征正交分解法(POD)简化的荷载响应相关法(LRC)计算的背景等效静风荷载组合法,两个方案中通过加权因子考虑模态耦合项的影响。利用风洞试验同步测量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风压数据,根据完全二次型组合法(CQC)和平方总和开方法(SRSS)计算风致响应,结果表明模态耦合项可以忽略,仅选取前几阶模态即可获得准确响应结果。等效静风荷载计算的响应结果与CQC法计算结果进行校核。等效静风荷载确定两方案对比分析显示,第一种方案是非常有效、实用的确定等效静风荷载的方法,而第二个方案有助于分别对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李方慧倪振华沈世钊
关键词:风致响应等效静风荷载本征正交分解法单层柱面网壳
柱壳屋盖的等效静风荷载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弹性恢复力的模态展开式和计算响应的拟静力公式导出产生屋盖结构最大峰值响应的等效静风荷载。给出两种计算等效静风荷载的途径,一种表示为模态等效静风荷载的加权组合,另一种表示为背景分量与共振分量的加权组合。利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对一个柱壳屋盖结构进行了风洞试验。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CQC法)和平方总和开方法(SRSS法)计算了不同风向角下竖向位移的峰值响应,说明了模态耦合的影响。将两种途径计算的柱壳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分布与平均风荷载分布作了比较,分析了相应的峰值响应与平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许多结点的等效静风荷载远大于平均风荷载,而且脉动风效应和共振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倪振华段旻谢壮宁
关键词:等效静风荷载
POD在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风洞试验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和本征正交分解方法重构作用于圆拱顶屋盖的脉动风力。对重构的脉动风荷载的时间历程曲线及其统计性质与实测风荷载进行比较。计算部分测压点上重构的风荷载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及相干函数,并用实测荷载的功率谱作了检查。提出一种采用缩阶技术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大跨屋盖的风致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少量本征模态计算缩阶的主坐标功率谱而得到脉动风荷载功率谱。为检验方法的效率,给出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圆拱顶屋盖部分节点竖向均方根位移的计算时间和计算误差,以及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缩阶技术得到的全部节点的竖向均方根位移响应的误差分布。
江棹荣倪振华谢壮宁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风致响应
利用带主坐标缩阶技术的SPT模拟随机时间序列
利用随机时间序列的功率谱矩阵与其协方差矩阵的关系,将基于功率谱矩阵的本征正交分解模拟多变量随机时间序列,变换为基于缩阶主坐标功率谱矩阵的本征正交分解模拟随机时间序列,再利用协方差矩阵的本征正交分解获得原始随机时间序列.文...
蔡丫丫倪振华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
文献传递
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在屋盖风压场重建与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对屋盖风压场进行重建和预测的研究结果。对一个双坡屋盖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系统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POD技术采用前若干阶本征模态重建屋盖风压场。采用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没有测压点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对参考屋盖和需预测的新屋盖分别进行试验,结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的本征模态和由新屋盖试验的风压数据计算的主坐标,预测出新屋盖未知区域的风压时间序列。文中对风压场重建和预测的效果作了分析,而且比较了根据测量的风压数据和预测的风压数据所计算的屋盖风致响应。
江棹荣倪振华谢壮宁
大跨屋盖的包络等效静风荷载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大跨屋盖不同等效目标的静风荷载分析,提出包络等效静风荷载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比较了不同等效目标的等效静风荷载产生的屋盖节点竖向位移峰值响应以及杆件内力峰值响应,说明包络等效静风荷载产生的各种响应与实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比较接近,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特征。而且还根据柱壳屋盖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杆件内力响应背景分量和共振分量的模态分布,讨论了不同结构刚度对杆件内力共振响应及背景响应的影响。
段旻倪振华谢壮宁
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技术预测屋盖风压场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技术预测屋盖未知风压场的研究结果。根据瑞利商导出本征正交分解原理,并提出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孔位置的脉动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预测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预...
倪振华江棹荣李方慧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双坡屋盖风洞试验
文献传递
不同地貌下几个典型屋盖的风压特性被引量:13
2007年
在均匀流场、市郊地貌及城市地貌中对包括双坡、球壳及柱壳的几个典型屋盖进行了风洞试验,利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得到屋盖的风压数据。将分布于屋盖的局部体型系数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不同地貌及风向角对屋盖风压的影响,分析了各风向角下的绝对值最大的负局部体型系数及出现的位置。发现位于双坡屋盖的屋角、屋檐及屋脊区域的风压远大于其它区域的风压,均匀流中这些屋盖的平均风压是市郊地貌屋盖的2至3倍,而市郊地貌屋盖的平均风压又是城市地貌屋盖的2至3倍。
李方慧倪振华沈世钊
关键词:双坡屋盖球壳柱壳风压系数风向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