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654)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6H指数:10
- 相关作者:赵志礼倪梁红嘎务米玛吴靳荣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ITS及atpB-rbcL等多片段鉴定粗壮秦艽及其近缘种被引量:17
- 2015年
- 传统藏药"解吉"主要基原植物之一粗壮秦艽Gentiana robusta分布区广,且与近缘种呈同域分布现象,遗传背景复杂。多居群平行取样,直接测定该物种及其近缘物种麻花艽G.straminea、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长梗秦艽G.waltonii,外类群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的r DNA ITS区序列及叶绿体DNA的mat K,rbc L,rpo C1,trn L(UAA),psb A-trn H,atp B-rbc L,trn S(GCU)-trn G(UCC),rpl20-rps12,trn L(UAA)-trn F(GAA)序列228条;TA克隆法测定粗壮秦艽ITS区序列120条。对粗壮秦艽进行基因分型,形态学及DNA分子证据显示其可能为一杂交物种;克隆序列中寻找稳定位点,多片段组合可鉴定粗壮秦艽及其近缘种。该文对遗传背景多样的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熊波赵志礼倪梁红嘎务米玛
- 关键词:ITS序列自然杂交叶绿体DNA
-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特有物种江孜乌头的分类学订正
- 2015年
-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不仅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的频度中心、多样性中心,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分化中心,而且是特有类群的分布中心。作为该亚区特有物种之一的江孜乌头(Aconitum ludlowii Exell),是Arthur Wallis Exell于1926年根据采自我国西藏江孜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其繁殖器官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均与原始文献记载(狭域种)不尽一致。为此,对其做分类学修订。该研究应用经典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的相关标本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该物种不同标本心皮从无毛、近无毛至被毛,呈现一连续过渡情况。因此,考虑将心皮被毛一类不作为新分类群处理,只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做如下修订:心皮5,无毛或上部被毛,西藏拉萨、山南地区、那曲地区及日喀则地区均有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为国产乌头属植物的整理以及江孜乌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熊安东赵志礼嘎务
- 关键词:毛茛科分类学订正
- 藏药“巴莴色保”基原鉴定及其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常用藏药之一"巴莴色保",根入药,治疗"黄水病"等。在民族植物学考察基础上,首次确定其基原植物的系统学位置——龙胆科獐牙菜属轮叶獐牙菜Swertia verticillifolia T.N.Ho et S.W.Liu;物种鉴定要点:基生叶发达,茎生叶轮生;花冠钟状,黄绿色,4裂,每裂片具裸露腺窝1。作为我国高山特有物种,首次得到其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51 682 bp,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分别为82 623 bp和18 335 bp,反向互补重复区(IR)为25 362 bp。注释叶绿体基因129个,其中84个编码蛋白基因、37个t RNA基因、8个r RNA基因。该工作可为"巴莴色保"品种鉴定、活性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标准制订及原植物就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魏似婕赵志礼倪梁红吴靳荣高娜娜嘎务
- 关键词:藏药獐牙菜属叶绿体基因组
- 川甘产藏药解吉嘎保主流品种的分子生药学鉴定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梳理川甘产藏药“解吉嘎保”(■)主流品种,并基于DNA条形码对其进行分子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在川甘产区进行民族植物学考察,共采集11个居群55份样品标本,对其进行基原、药材性状、显微鉴定及质量评价;并基于课题组前期相关工作进一步筛选DNA分子标记,测定各样品及西藏产麻花艽与秦艽组Sect.Cruciatar 9个近缘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psbA-trnH、rpl20-rps12及线粒体基因组nad1 b/c序列,以龙胆科花锚属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及龙胆属Gentiana高山龙胆组Sect.Frigidat直萼龙胆Gentiana erecto-sepala为外类群,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各片段的系统学意义,构建DNA条形码。结果:①川甘产藏药解吉嘎保的主流品种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②各样品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的标准。③叶绿体psbA-trnH序列可将秦艽组10个物种分为两类,麻花艽与粗壮秦艽Gentiana robusta为一类,其余8个近缘物种为另一大类;线粒体nad1 b/c序列可进一步区分麻花艽与粗壮秦艽;叶绿体rpl20-rps12序列则具有麻花艽种下不同产地间分辨率。因此,构建川甘产藏药解吉嘎保主流品种麻花艽基于叶绿体psbA-trnH、线粒体nad1 b/c、叶绿体rpl20-rps12三个片段的组合型DNA条形码。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川甘产藏药解吉嘎保的主流品种来源,并构建了其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可为解吉嘎保的基原植物鉴定、道地藏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及龙胆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等提供基础资料。
- 尕让甲倪梁红赵志礼康恒吴靳荣嘎务
- 关键词:藏药麻花艽分子生药学DNA条形码
- 粗茎秦艽转录组及其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析与验证被引量:10
- 2021年
- 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秦艽组(Sect.Cruciata)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中药秦艽及藏药“解吉那保”()基原植物之一,含有龙胆苦苷等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对粗茎秦艽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分别构建其根、茎、叶、花转录组数据库,并对可能参与编码环烯醚萜苷类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部分unigene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如下:①共得到159534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679。根据GO功能分类,可将unigene分为3大类67分支;基于KOG功能可将unigene分为25类;②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粗茎秦艽中215条unigene参与到20个次生代谢标准通路中,有305条unigene参与编码环烯醚萜苷类合成通路中的28个关键酶,且在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存在差异;③qRT-PCR与RNA-Seq结果基本吻合,实验涉及的HMGS、DXS、MCS、GPPS、G10H、7-DLNGT及STR 7个基因皆为地上部位(茎、叶、花)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地下部位(根)。环烯醚萜类为中药秦艽、龙胆、当药及青叶胆等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及活性成分之一,本工作可为应用生物技术方法获取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或其中间体,探讨药用植物次生产物累积规律、不同生态型品种的质量评价及药材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 康恒赵志礼倪梁红李尉涛赵淑娟刘铜华
- 关键词:转录组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代谢通路QRT-PCR
- 藏药“龙胆花”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龙胆花"是藏医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治疗各种热症及解毒的功效,其药用品种繁多且较为混乱。在文献查阅及野外实地考察基础上,该文从藏药"龙胆花"品种考证、分类学研究、生药显微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龙胆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曹海峰赵志礼嘎务
- 关键词:藏药龙胆属
- 基于ITS序列的藏药“川布”的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常用藏药川布进行品种整理。方法:野外实地考察,经典分类学鉴定,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确定西藏产川布的2种基原植物为大戟科大戟属的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前期基础工作表明,在甘肃藏区所使用的川布,基原植物为甘肃大戟E.kansuensis;序列分析显示,高山大戟E.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的完整序列(ITS1-5.8S-ITS2)总长度均为646 bp:其中ITS1区为261 bp,ITS2区为221 bp,5.8S编码区为164 bp;高山大戟E.stracheyi的ITS 1区序列在72号位具有1个杂合位点(C/G)。结论:nrDNA ITS区序列在藏药川布及来源于大戟属的中药品种的鉴定中具有很好的种间分辨率,可用于川布及其相关品种的分子鉴定。
- 杨耀华赵志礼嘎务米玛孟千万倪梁红
- 关键词:藏药ITS区大戟属
- ITS与叶绿体基因组多片段组合鉴定甘肃产秦艽基原植物的策略被引量:15
- 2016年
- 对甘肃产龙胆属Gentiana秦艽组6种植物(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麻花秦艽G.straminea、大叶秦艽G.macrophylla、小秦艽G.dahurica、管花秦艽G.siphonantha及黄管秦艽G.officinali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物种DNA条形码。测定各样品(包括外类群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核糖体ITS区及叶绿体mat K、rbcL、rpoC1、trnL(UAA)intron、psb A-trnH、atp B-rbc L、trnS(GCU)-trnG(UCC)、rpl20-rps12、trnL(UAA)-trnF(GAA)共410条序列,对基因组内存在明显多样性的物种,梳理其基因型式样;进行基于大叶秦艽叶绿体DNA基因II型,小秦艽ITS区基因II型、III型、IV型序列鉴定相关物种的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7个叶绿体片段具有物种鉴定意义;大叶秦艽随机取6个样品,小秦艽或黄管秦艽每个样品随机取12个阳性克隆测序,实际获得相关基因型鉴定序列的概率大于90%。建立的甘肃产秦艽组植物DNA分子个性化鉴别方法可将6个物种有效区分。
- 倪梁红赵志礼熊波嘎务米玛
- 关键词:龙胆属DNA条形码基因型
- 全萼秦艽转录组中环烯醚萜类相关基因挖掘及验证被引量:6
- 2021年
- 国产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植物广泛分布有龙胆苦苷等环烯醚萜苷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藏族药"解吉那保"(■)基原植物之一全萼秦艽G.lhassica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分别构建其根、茎、叶、花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可能参与编码环烯醚萜苷类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unigene,应用qRT-PCR技术验证AACT、DXS、MCS、HDS、IDI、GPPS、GES、G10H、7-DLNGT、7-DLGT、SLS 11个基因在根、茎、叶、花中的表达量,测定根、茎、叶、花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含量。(1)共得到76486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852 bp。(2)335条unigene参与到19个KEGG次生代谢标准通路中,其中,条数最多的通路为苯丙素生物合成,有75条;没有注释到异黄酮生物合成通路。(3)171条unigene参与编码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的27个关键酶;值得注意的是,1-脱氧-D-葡萄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基因表达量非常高。(4)qRT-PCR与RNA-Seq数据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实验涉及的11个基因皆为地上部位(茎、叶、花)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地下部位(根)。(5)龙胆苦苷、马钱苷酸总量的HPLC测定值均为地上部位(茎、叶、花)大于地下部位(根),差异明显。该研究可为藏族药"解吉那保"客观、准确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评价,探讨龙胆科药用植物次生产物累积规律及高山濒危物种保护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 康恒赵志礼倪梁红李尉涛赵淑娟刘铜华
- 关键词:转录组环烯醚萜类代谢通路QRT-PCRHPLC
- 基于多基因组片段构建枸杞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采用核基因组核糖体DNA ITS区、叶绿体基因组9个DNA片段和线粒体基因组2个DNA片段构建国产枸杞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方法采集枸杞属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黄果枸杞L.barbarum var.auranticarpum、宁夏枸杞L.barbarum、枸杞L.chinense和新疆枸杞L.dasystemum 5个分类群标本及实验样品,测定各样品的核糖体ITS区,叶绿体mat K、rbc L、rpo C1、trn L(UAA)intron、psb A-trn H、atp B-rbc L、trn S(GCU)-trn G(UCC)、rpl20-rps12、trn L(UAA)-trn F(GAA)和线粒体nad1第2内含子、nad5第4内含子序列;以全萼秦艽Gentiana lhassica为外类群,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08条序列,ITS区变异位点最为丰富;筛选出6个叶绿体DNA片段;2个线粒体DNA片段可作为该属3个物种的条形码推荐序列;构建各物种多基因组多片段组合DNA条形码。结论 ITS区及筛选的6个叶绿体DNA片段均具有物种鉴别意义;2个线粒体DNA片段具有一定鉴别意义;为枸杞类物种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 倪梁红赵志礼陆佳妮
- 关键词:枸杞属叶绿体DNA线粒体DNADNA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