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GZKZ1141)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6H指数:7
- 相关作者:冯洁周劲帆赖茂祥韦柳婷覃富景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14年
- 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在体内发挥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的关键作用,它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的功能、调节与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能为以PI3K-Akt信号通路中某些关键分子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及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 韦柳婷冯洁莫书荣
- 关键词:PI3K-AKT信号传导细胞凋亡肿瘤靶向治疗
- 两面针根和茎的抗菌部位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对5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根和茎的抗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根和茎各部位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样品Ⅵ的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作用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不同时间的活菌落数,绘制菌落存活率与时间关系的杀菌曲线图(KCs)。结果:茎的乙酸乙酯部位抗菌活性最好,对所试验的5个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93.8和46.9μg/ml;其次是沙门氏菌,其MBC和MIC分别为750和187.5μg/ml,且杀菌作用迅速。根的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佳,其MIC为187.5μg/ml。结论: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活性不同,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植物资源。
- 黄依玲冯洁王海华赖茂祥
- 关键词:两面针抗菌活性
- 天然抗大肠埃希菌的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大肠埃希菌是常见的肠道条件致病菌。由于抗大肠埃希菌药物长期滥用,造成的病原菌耐药性日趋增强,寻找能够代替抗生素的抗大肠埃希菌的天然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天然药物抗大肠埃希菌感染及消除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 黄依玲冯洁杨秋燕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天然药物耐药性
- 两面针根和茎抗炎镇痛不同部位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3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和茎的不同部位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评价两面针茎能否成为抗炎镇痛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脚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等实验综合评价两面针根及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除茎水层低剂量组的抗炎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部位的高、中、低剂量组(1 g/kg,0.5 g/kg,0.25 g/kg)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根的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强。结论:两面针根和茎均有抗炎镇痛活性,根的活性比茎强。
- 冯洁周劲帆覃富景梁春宏赖茂祥张海英
- 关键词:两面针抗炎镇痛
- GC-MS测定两面针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测定中药两面针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样品经丙酮超声提取,经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PSA-C18-石墨化碳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应用GC-MS法、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和外标法定量,对中药两面针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一次进样可同时对两面针中8种有机氯农药准确定量和定性。12份样品中,除1、4、5、6、11、12共6批次样品含有少量的OP'-DDT外,其余样品均无其他有机氯农药残留;仪器精密度RSD在0.89%~2.21%之间,8种有机氯农药平均回收率在85.33%~103.70%之间,RSD均小于4%。结论:广西产两面针药材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含量均小于0.2 ppm,GC-MS法可达到同时定量和定性的目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可应用于两面针药材中有机氯微量农药残留的检测。
- 焦爱军冯洁赖茂祥
- 关键词:两面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有机氯农药
- ICP-AES测定广西10个产地两面针药材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广西10个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中14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方法通过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有效地彻底消解样品中的有机物,在确定的光谱条件下,测定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各元素加样回收率(n=6)为90.01%~104.14%,精密度均〈3%。结论10个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中1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别,此结果为研究两面针药材微量元素和药效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
- 王冬梅冯洁焦爱军莫遗盛
- 关键词:两面针微量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两面针根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挥发油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方法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脚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等实验评价两面针根挥发油的抗炎活性。结果两面针根挥发油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肉芽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实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两面针根挥发油有强的抗炎镇痛活性。
- 周劲帆覃富景冯洁韦柳婷
- 关键词:抗炎镇痛
- 中药两面针不同入药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测定中药两面针植物根、茎和叶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通过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有效地彻底消解样品中的有机物;而对于易挥发元素Hg、Se,则通过控制样品的消解量、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消解效果,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SF)进行元素分析。结果:中药两面针不同入药部位金属元素含量有别,Na在根中的含量比茎、叶高,而K、Ca、Mn和Mg在叶中的含量较根、茎高,20种元素回收率为93.9%~102.2%,RSDs均小于2.0%。结论: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结果可为研究扩大中药两面针药用植物资源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冯洁王冬梅周劲帆魏涌标
- 关键词:两面针金属元素ICP-AES
- 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两面针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足跖肿胀、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热板法水部位低剂量的镇痛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1)外,各剂量的两面针叶粗提取物和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正丁醇部位在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棉球肉芽肿胀、足跖肿胀等3个抗炎实验和热板法镇痛实验中均显示最强的药理活性,而乙酸乙酯部位在扭体法镇痛试验中活性最强。结论两面针叶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主要的有效部位。
- 韦锦斌周劲帆冯洁赖茂祥阿优
- 关键词:活性部位抗炎镇痛
- 两面针中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两面针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为两面针的安全用药及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GC-MS法、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对两面针中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样品经石油醚-丙酮(4∶1,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PSA-石墨化碳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外标法定量,测定两面针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应用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成功地对两面针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准确定量和确证。在检测的12批次两面针中,除1号和4号样品含少量的联苯菊酯、8号和9号样品含少量氰戊菊酯和3号、4号、5号样品含少量溴氰菊酯外,其余样品均检测不到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结论:12批次两面针样品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未超标。该方法可用于两面针中拟除虫菊酯类微量农药残留的检测,可以推广应用。
- 莫遗盛冯洁周劲帆赖茂祥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农药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