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4WD68)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国磊李国磊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枣庄学院德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去中国的小船》之中国人形象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去中国的小船》主要讲述了三个与"我"不期而遇的中国人的故事。村上春树借笔下的三个中国人形象,与其说表达了其对中国人的愧疚,不如说其借中国人的遭遇,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并借此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及安于现状的不作为。
- 张淑婧
- 关键词:中国人
- 论「テイル」的心理现时性特征
- 2014年
- 日语中"体"的意义可以划分为事态与情态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对持续动词、瞬间动词「テイル」的情态侧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先行研究中仁田(1995)"经历"说、寺村(1984)"回顾"说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这一情态侧面可以界定为"心理现时性"。此时,持续动词展现出"线"性到"点"性的转换,瞬间动词也不再表达现状说明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テイル」心理现时性成立的必要条件。
- 李国磊
- 关键词:点性
- 战争叙述与“被害”意识的预设--评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上之云》
- 2017年
- 司马辽太郎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著作甚多,影响深广。《坂上之云》被认为是最能集中体现司马辽太郎思想的作品之一,从叙事结构来看,日清、日俄战争的宏大叙事支撑了小说对明治日本的历史叙述。然而,司马在日清、日俄战争的历史叙述中预设了牵强饶舌、一以贯之的"被害"意识,企图为这两次战争提供道义和法理依据,"漂白"战争发动者的污迹和模糊历史原貌。这使小说的叙述逻辑扭捏阻涩之余,呈现出消解历史记忆的"暴力"和解构日本战后历史认知的倾向。
- 李国磊
- 关键词:司马辽太郎战争叙述预设
- 被湮没的诺门罕——司马辽太郎所疏离的战争视角
- 2015年
- 司马辽太郎极力颂扬明治之向上,垂叹昭和之黑暗,人为创制出完全异质性的两个时代的幻象。本文以他所逃避和疏离的诺门罕战争为研究视角,指出他对这场战争的知识性态度和对现实主义表象的过分执拗,而将战争的缘起退而次之,使其历史叙述和创作倾向呈现出消解历史记忆的暴力。大众媒体时代的语境下,司马辽太郎的大众文学创作和历史叙述超越了文学场域,参与到了国民共同体层面上的历史认知之建构中。
- 李国磊
- 关键词:司马辽太郎现实主义历史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