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FX130)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马得懿俞世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无居民海岛
  • 2篇政府补贴
  • 2篇融资
  • 2篇保证金
  • 2篇BOT模式
  • 2篇补贴
  • 1篇地缘
  • 1篇第三部门
  • 1篇行政建制
  • 1篇争端
  • 1篇融资机制
  • 1篇剩余权
  • 1篇剩余权利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契合
  • 1篇权利
  • 1篇权属
  • 1篇权属制度
  • 1篇主权

机构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8篇马得懿
  • 1篇俞世峰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法学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北方法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机制是决定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融资机制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马尔代夫模式"表明了BOT模式软化下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机制在投资主体、投资领域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投融资制度。基于对融资契约模型的解读,引入保证金和政府补贴融合机制是BOT模式软化下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机制植入社会效益理念的重要机制保障,同时是由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所使然。BOT模式软化下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机制为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培育和发展我国完备的海洋金融法律制度提供了支撑。
马得懿
关键词:无居民海岛融资机制
海岛主权争端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国内法逻辑被引量:5
2014年
晚近国际法院的实践催生了海岛主权争端中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日渐成熟和完善,然而,海岛主权争端的复杂性,导致了适用有效控制规则中所考量的各种因素或者证据的权重和分量的不同。在理解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日渐成熟和被接受的情境下,理解海岛主权争端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国内法逻辑,即从国际法体系中的"国内法"因素、国际法体系中作为"事实"的国内法以及国际法院的司法中证据规则三个角度来诠释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国内法逻辑进路,将为理性理解有效控制规则提供另一种绵长的动力。主要海洋国家的海岛立法表达模式表明,有效控制规制的适用不仅受到不同海岛立法的表达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而且理解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国内法逻辑的务实措施是强化国内立法,且必须明确国内法表达的类型、特点与机制。中国同周边国家的海岛主权争端为深入和系统地审视有效控制规则提供了实践经验和依据,更为海岛主权争端适用有效控制规则提供了理论修订机会。就中国而言,在理解海岛主权争端适用有效控制规则的国内法表达上,一方面要展开海岛立法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有选择地强化特定海岛的专门立法。
马得懿
无居民海岛使用权阐释:海洋属性与海权发展被引量:4
2014年
在自然资源物权化倍受争议的背景和语境下考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只有在不同的逻辑进路下予以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开,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准物权和生态化下的无居民海岛使用权都存有法理上的不足。在"体系后研究范式"之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公权属性颇为明显,尽管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法律属性具有复杂性和独立性,但是其具有公私法兼备的混合权利的属性亦是情理之中。无居民海岛的海洋属性决定了在海权发展的逻辑进路理解和阐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是可行的。系统地审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法律属性,不仅是厘清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基础性问题的需要,而且在弘扬海洋意识和诠释财产权与国家主权的可通约性方面具有相当的法学意义。
马得懿
BOT模式软化下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采用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不但丰富和发展了BOT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促进了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的多元化和灵活化。马尔代夫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实践表明,通过在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内资介入等若干不同进路来实现BOT模式是可行的。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法律属性的认知,我国无居民海岛BOT模式软化视野下的融资法律机制,是BOT模式软化趋势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通过融资契约模型的解读,提出BOT模式软化下的融资机制——构建政府补贴和保证金的有机融合模式。
马得懿
关键词:无居民海岛
美国无居民海岛集中管理机制及中国的选择被引量:9
2013年
美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的"分而治之"、保护优先开发模式、重在综合性的开发机制以及"公地信托"模式,形成了美国颇具特色的无居民海岛集中管理模式。美国的海岛集中管理体制的形成是其长期奉行追求协调和高度重视无居民海岛战略价值的海洋政策的结果。美国无居民海岛丰富的立法例和司法实践表明,美国无居民海岛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保护优先原则,并且适度追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性。就中国无居民海岛的管理体制而言,应该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深化和完善无居民海岛的行政建制是构建中国无居民海岛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马得懿
关键词:行政建制
海洋资源权属制度的多维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海洋资源利用的"xx使用权模式"引发一系列海洋资源权属理论上的困境。在"体系后研究范式"下,海洋资源权属从"公有物"到私权盛行的变迁,表明传统私法视域下海洋资源权属制度具有反思和检讨的必要性,这是由海洋资源权属立法上的诟病、适用范畴的不周全性以及理论依据的争议性所决定的。基于海洋资源国家所有权、环境法理念以及国家主权或者管理权等多维逻辑进路的考量,海洋资源权属制度是公私法色彩兼具的混合权属机制。海洋资源权属制度的多维解读,其主要的现实价值在于提升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能力。
马得懿
海洋意识的内涵、体系与演化路径被引量:10
2015年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给予海洋意识一个历史性的正解。作为意识范畴问题,海洋意识具有多元、包容的色彩,并且被赋予丰富的、引申的涵义。海洋意识在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中具有核心和统领的地位,其内涵、体系与路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差异性。中外各国实施海洋战略的实践表明,从海洋意识的历史脉络与地缘差异性上看,海洋意识在海洋战略实施进程中不但具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的属性,而且其内涵与体系日益明朗化。就中国的海洋意识培育和增强而言,我国的海洋意识历史悠久,亦积淀了独树一帜的海洋文化,海洋意识不再属于一个虚幻的概念或者范畴。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意识的新内涵和新体系,关键在于实施海洋意识法治化的路径。
马得懿
关键词:海洋意识
造岛行为的主权合法性判别被引量:14
2015年
造岛是国家行使主权行为的一种,属于传统国际法理论中的领土添附,在实践中,国家始终根据主权至上主义充分行使该项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标志着现代法律体系对造岛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进行了割裂适用,造岛行为不仅是国家单方行为,而且也涉及到国际法律秩序的维护。造岛行为受到主客观因素和主权合法性因素的影响,造岛主权的行使不再仅适用国内法,还受到国际法的约束。在国家主权行使过程中,需判别主权合法性界限,防止出现主权滥用等不合法倾向。与日本在冲之鸟礁的造岛行为不同,中国在南海所进行的造岛行为,始终恪守主权平等原则,并进行了合法性判别,故并不违反国际法。
俞世峰
关键词:剩余权利
行政私法下无居民海岛管理机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多元化的属性决定了其开发与管理的复杂性。行政私法理论对于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功效绝不能满足于理论层面上的探讨,而予以实证分析才具有价值。行政私法理论与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契合性、主体以及法律规范的适用共同构架行政私法理论下无居民海岛管理机制。推进无居民海岛管理机制改革的法律进路在于探索无居民海岛管理合同的成型、行政许可的恰当适用以及管理机制中融入"管制—协商"程序规制。然而,实践表明反思和检讨行政私法理论亦具有正当性。行政私法理论下无居民海岛管理机制,不仅是弘扬和反思行政私法理论的本土化和实证检视的过程,而且是对行政私法理论的修订和改进。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实践,为我们认真总结和归纳行政私法理论所衍生的新合同类型提供了机遇和素材。
马得懿
关键词:第三部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