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159019)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吕刚于德水王岩峰黄涛金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锦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尚不能清楚阐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4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Wistar大鼠75只,3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8)、DMEM组(n=2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27)。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参照Nystrom’s压迫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作后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进行DME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区周围局部4点注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RT—PCR法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仅见微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细胞移植后1,3,5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趋势与DMEM组相同,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DMEM组(P〈0.05),移植后7,1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仍明显高于DMEM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时间。
- 于德水吕刚王岩峰刘丽波张宝辉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脊髓
-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注射。术后3、7和14 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7、14 d,BM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与DMEM组相比,术后3 d两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和14 d,BMSCs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EM组(P<0.01)。此外,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 于德水吕刚曹阳王岩峰智晓东范仲凯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d,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d 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SC在移植后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王岩峰吕刚黄涛金哲于德水马旭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Eph/ephrinA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神经干细胞提取自新生大鼠的海马区,经分离培养及鉴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 A3)及其配体ephrin A3的表达情况。结果Eph A3表达于神经干细胞的胞质,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Eph A3在胞质中的表达稍有减弱;ephrin A3逐渐在分化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出现并且表达增强。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期存在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二者的跨膜信号传导在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 王岩峰吕刚赵宇许卫兵王洪林于德水董宝铁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 BMSCs 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VEGF 基因和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恢复、VE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治疗SCI的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4代细胞进行实验。取Wistar雌性成年大鼠87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1只)、DMEM注射组(B组,33只)和BMSCs移植组(C组,33只)。A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B、C组参照Nystrom方法制备T8~10 SCI模型,伤后30 min C组注射BMSCs(共3.0×105个),B组注射等量DMEM。于术后3、7、14、28 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3、7、14、28 d应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计数观测血管生成情况;术后1、3、5 d应用RT-PCR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组大鼠后肢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各时间点BBB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C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C组损伤周围区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7、14、28 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7 d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4、28 d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周围区脊髓白质内的微血管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内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B、C组与A组相比,于术后1 d开始VEGF mRNA表达增加,3 d时表达达峰值,5 d时表达下降但仍高于A组,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均高于B组(P<0.05)。结论 BMSCs可能通过上调VEGF基因表达和增加脊髓内新生血管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
- 于德水吕刚曹阳栗刚智晓东范仲凯
- 关键词:脊髓损伤BMSCS细胞移植血管生成VEGF
-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王岩峰吕刚赵宇金哲黄涛于德水董宝铁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低温保存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逆行示踪标记观察
- 2008年
- 目的: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的指标各有不同观点。实验观察了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Wistar成年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新生大鼠10只,用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70℃冻存2周,复温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实验分为3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DMEM培养液填充组、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36只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因麻醉过量死亡4只,感染死亡5只,予补足。复苏的神经干细胞经Brdu核标记后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第7天可见,第14天增多,第28天逐渐减少并消失。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DMEM培养液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 杨永利刘宏志李佐文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再生
- 低温保存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70℃)的神经干细胞(NSCs)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NSCs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冻存2周,复温后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u)标记,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脊髓损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观察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复苏的NSCs经Brdu标记后移植到SCI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DMEM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多,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 王岩峰吕刚许卫兵金哲黄涛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
-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受体胎肝激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VEGF受体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 1,Flk-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SCI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只,体重100~120g,进行BMSCs分离及培养。取81只Wistar雌性大鼠,体重220~250g,采用改良Allen's打击装置制备S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n=21),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DMEM组(B组,n=30),SCI区周围注射DMEM;BMSCs组(C组,n=30),SCI区周围注射BMSCs。于移植术后1、3、5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SCI区Flk-1基因表达的变化;于移植术后3、7、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内Flk-1蛋白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细胞形态多样,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趋于均一,多为扁平形和长梭形。RT-PCR结果显示,在移植术后1、3、5d,C组Flk-1 mRNA表达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与A组比较,Flk-1 mRNA表达于术后1d明显增加并达峰值(P<0.01),术后3d下降(P<0.01),至术后5d表达仍高于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移植术后3、7d,B组Flk-1蛋白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d,A、B组Flk-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d,B、C组Flk-1表达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7、14d,C组Flk-1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SCI后BMSCs移植对Flk-1 mRNA的表达无调节作用,但上调Flk-1蛋白的表达,是修复SCI的机制之一。
- 于德水吕刚王岩峰刘丽波
- 关键词:脊髓损伤BMSCS移植VEGF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