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0929011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00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军骥沈振兴甘小凤王启元王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水溶性有机碳
  • 2篇PM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能见度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秋季
  • 1篇污染
  • 1篇细粒子
  • 1篇夏季
  • 1篇空气污染
  • 1篇化学元素
  • 1篇化学组成
  • 1篇灰霾
  • 1篇PM10
  • 1篇PM2.5
  • 1篇大气降水
  • 1篇大气能见度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沈振兴
  • 5篇曹军骥
  • 3篇王启元
  • 3篇甘小凤
  • 2篇张琨
  • 2篇田晶
  • 2篇王昕
  • 1篇涂夏明
  • 1篇徐红梅
  • 1篇郭旭
  • 1篇张婷
  • 1篇赵竹子
  • 1篇陶俊
  • 1篇霍宗权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安市大气PM_(10)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探讨西安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悬浮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水平与季节变化,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分季节(每个季节选取1个月)采集了西安市大气PM10样品,并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PM10中的水溶性有机碳,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显示,WSOC在春、夏、秋、冬季节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2、14.9、28.3、32.5μg/m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WSOC占OC的质量比在夏季最高(83.7%)、冬季最低(53.3%).WSOC与OC和E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与EC的相关性微弱,相关系数为0.22;WSOC与OC的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高达0.86.进一步分析显示出WSOC与二次有机碳的相关性达到了0.87,表明西安市大气颗粒物中的WSOC主要是在大气中气-固二次转化形成的.
霍宗权沈振兴田晶曹军骥张琨王昕
关键词:PM10水溶性有机碳
成都市灰霾与正常天气下大气P118M_(2.5)的化学元素特征被引量:46
2010年
为研究成都市灰霾期间PM2.5中元素的特征,于2009年4月和5月采集环境大气中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非灰霾与灰霾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4.9μg.m-3和152.8μg.m-3;Na、Mg、Al、Si和Ca的质量浓度在非灰霾期间略高于灰霾期间,其它元素则基本上是灰霾大于非灰霾期间.富集因子分析表明,Na、Mg、Al、Si和Ca在不同天气下主要是地壳来源,而Cu、Zn、Mo、Pb、Br、S、Cd、As和Cl在灰霾期间更容易富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子分析显示,灰霾期间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地面扬尘、冶金化工.
王启元曹军骥甘小凤涂夏明沈振兴郭旭陶俊
关键词:PM2.5
西安市春、夏季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探索西安市大气降水的水溶性化学组分浓度水平及来源,在春季和夏季采集了西安市降水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春、夏季降水样品的平均pH值分别为5.85和5.83,表明西安市春、夏季降水酸度偏高,但尚未达到酸雨范畴;SO24-、Ca2+、NH+4和NO-3是降水中最主要的无机离子,在春季它们分别占总离子数的35.8%、28.2%、18%、9.1%,在夏季占总离子数的34%、25%、19%、8%.利用相关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春、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人为因素.SO24-、NO-3当量比值变化揭示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能源结构和燃烧方式的改变使得NO-3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有相对增大的趋势.
田晶沈振兴张琨王昕曹军骥张婷
关键词:大气降水水溶性离子水溶性有机碳
西安市夏、冬季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1年
利用2009年7月和12月的气象资料(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PM2.5、SO2、NOx和O3)和能见度的监测数据,探讨了西安市夏冬两个季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夏季能见度平均值为11.12±5.78km变化范围在2.99~26.99km;冬季能见度明显低于夏季,其平均值为8.31±4.85km,变化范围2.56~18.08km。夏季早晨08时能见度最低为6.74km,下午18时最高为10.47km,而冬季下午14时能见度最高为8.10km:凌晨02时最低为5.13km。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大,而冬季风速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3)。夏、冬季能见度与PM2.5、NOx和SO3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而O3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甘小凤曹军骥沈振兴王启元赵竹子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气象要素空气污染
西安市秋季大气细粒子(PM_(2.5))中化学元素的浓度特征和来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研究西安市秋季大气细粒子(PM2.5)中化学元素的浓度特征及来源。[方法]于2009年10月利用微流量采样器采集西安大气中PM2.5样品,分析其元素浓度特征及来源。[结果]西安市秋季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168.44μg/m3,最小值为53.29μg/m3,最大值达358.16μg/m3,高于北京、珠江三角洲;PM2.5中S、Zn、K、Cl、Ca、Fe的质量浓度均超过1.0μg/m3,处于较高污染水平;PM2.5中K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75(P<0.0001),说明OC、EC与K具有相同的来源,生物质燃烧对OC、EC有一定的贡献;元素的富集因子分析表明,K、Ca、Fe、Ti、Mn和Cr主要来源于地壳或岩石风化等自然源,而S、Zn、Cl、Pb、Br、Mo、Cd和As主要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而受土壤扬尘等自然源的影响较小,其中Cd的富集因子最大,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等人为污染;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冶金化工、扬尘等是该区秋季PM2.5的主要来源。[结论]该研究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甘小凤曹军骥王启元沈振兴徐红梅
关键词:大气细粒子化学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