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843)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荣鑫郗戈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消费社会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内在逻辑
  • 1篇主义
  • 1篇资本主义
  • 1篇无意
  • 1篇无意识
  • 1篇历史性
  • 1篇逻辑
  • 1篇拜物教
  • 1篇拜物教批判

机构

  • 2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篇荣鑫
  • 1篇郗戈

传媒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现代消费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被引量:3
2015年
日常生活表现出的诸种特征是人的理性意识与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的现代转型,日常生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现代社会,消费活动异常活跃,同时消费逐渐从实体性意义中解放出来,一种能标示主体身份、地位的符号性意义被发掘。消费意义的这种转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形成一种符号消费的观念,即将商品的符号意义作为进行现实消费的重要动因。此外,形成符号消费观念的过程表现为在人脑中自然形成的无意识过程,这与消费社会中流行的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关联。在当代中国,符号消费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这对发展经济是有帮助的,但也要避免形成一种以过度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主义观念。
荣鑫郗戈
关键词:消费社会无意识意识形态
从生产到消费: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的历史性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对商品形式的反思与批判构成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商品形式也成为该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的形式。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的形式,就获得了神秘的性质,成为资本主义拜物教产生的现实基础。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正是要揭示商品的这一神秘性质,恢复使用价值相对于商品形式的本真性地位。随着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的转变,一种可以标示社会身份的符号价值被引入商品的内在结构当中,使价值形式产生的社会前提变得更加复杂,也使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历史性反思。
荣鑫
关键词:拜物教消费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