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B0203)

作品数:27 被引量:271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先英赵鹏刘江张进虎柴成武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梭梭
  • 5篇绿洲
  • 4篇植被
  • 4篇理化性质
  • 4篇民勤绿洲
  • 4篇荒漠
  • 3篇梭梭林
  • 3篇土壤理化
  • 3篇土壤水
  • 3篇群落
  • 3篇人工梭梭林
  • 3篇理化性
  • 2篇植物
  • 2篇生境
  • 2篇石羊河下游
  • 2篇双向指示种分...
  • 2篇水分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27篇甘肃省治沙研...
  • 15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广东省环境污...
  • 1篇巴彦淖尔市林...

作者

  • 22篇徐先英
  • 14篇赵鹏
  • 11篇刘江
  • 7篇张进虎
  • 6篇柴成武
  • 3篇乔宇
  • 3篇马全林
  • 3篇唐卫东
  • 3篇靳虎甲
  • 3篇金红喜
  • 3篇唐进年
  • 3篇徐梦莎
  • 2篇李得禄
  • 2篇张莹花
  • 2篇屈建军
  • 2篇尉秋实
  • 2篇孙涛
  • 2篇魏林源
  • 2篇董志玲
  • 2篇郭挺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沙漠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梭梭林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破碎度及点格局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路、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统计和Programita软件,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下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的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类斑块与梭梭林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塌陷斑块破碎度远大于鼠丘斑块,植物园整体破碎度大于新果园;(2)新果园塌陷斑块在0~3.8m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3.8~5m尺度上随机分布,5~10m尺度上均匀分布;新果园中鼠丘斑块与植物园中塌陷斑块在整个尺度上基本随机分布;植物园鼠丘斑块在0~4.6m尺度上聚集分布,4.6~10m尺度上随机分布;(3)两样地中人工梭梭林对塌陷斑块影响较小,植物园中梭梭林在1~4.4m尺度上有利于鼠丘斑块的保存,而新果园中梭梭林对鼠丘斑块影响较小;(4)两类斑块平均面积在两样地间和梭梭冠内外均无显著差异。
刘江徐先英张荣娟丁爱强付贵全赵鹏
关键词:斑块破碎化人工梭梭林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生殖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1974—2009年开花及结实物候的观测,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植物生殖物候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年降雨量波动,变幅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2)3种植物始花期提前,花期延长;3种植物结实始期先延迟后缩短,结实期延长;(3)3种植物生殖物候与年降雨量、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前期累计降雨量、累计平均气温、累计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相关性不一致;(4)3种植物始花期与前期累计降雨量、累计平均气温、累计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大于年降雨量、年均气温、年均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除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对结实始期影响大于前期累计降雨量、累计平均气温和累计空气相对湿度外,其他与开花物候相似,表明植物开花物候和结实物候与前期气象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物候发生前期累计气象指标。
韩福贵徐先英尉秋实孙涛常兆丰李得禄
关键词:固沙植物气候变化
长江源区沙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8
2019年
草地沙化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源区七渡口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沙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微地形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0个调查样方中出现29个植物种,隶属16科,27属。赖草、细叶亚菊、绳虫实等植物种的出现指示高寒草地沙化处于进展之中,植被群落向旱生方向演替。物种标准频度分布在不同微地形表现各异,总体上优势种比例低于稀有种,植被群落处于高度演替阶段。TWINSPAN将沙化高寒草地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Ⅰ赖草+阿尔泰狗娃花+牛耳风毛菊Leymus secalinus+Heteropappus altaicus+Saussurea woodiana,Ⅱ赖草+喜马拉雅嵩草+绳虫实Leymus secalinus+Kobresia royleana+Corispermum declinatum,Ⅲ赖草+披碱草+细叶亚菊Leymus secalinus+Elymus dahuricu+Ajania tenuifolia,Ⅳ赖草+高山野决明Leymus secalinus+Thermopsis alpina,Ⅴ老芒麦+早熟禾Elymus sibiricus+Poa annua,Ⅵ老芒麦+批碱草Elymus sibiricus+Elymus dahuricus,Ⅶ绳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CCA排序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是沙化高寒草地物种分布的微地貌主导因子。
赵鹏赵鹏徐先英徐先英唐进年谢胜波王涛赖俊华
关键词:沙化高寒草地群落特征微地貌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灌丛沙堆形态特征及分布格局被引量:22
2015年
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区到绿洲内不同梯度生境中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中灌丛沙堆的形态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绿洲区灌丛沙堆的平均高度、底面积、纵横断面积和体积均最大,其次为荒漠区,过渡区最小。(2)过渡带3种生境灌丛沙堆的长、短轴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过渡区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78;绿洲区相关性最低,相关系数为0.57;高度与底面积、体积与高度间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59以上;(3)过渡区灌丛沙堆分布密度较大,呈聚集分布,而荒漠区及绿洲区沙堆分布密度较小,均呈随机分布。
张进虎唐进年李得禄魏林源满多清柴成武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灌丛沙堆
五种生物质炭的特性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以南北方5种农林废弃物水稻壳、果壳、花生壳、玉米秸秆和竹子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质炭,分析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种生物质炭呈碱性,炭化结构清晰良好,呈疏松多孔结构;竹炭的pH值、灰分含量、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秸秆类炭和壳渣类炭,500℃热裂解条件下竹炭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花生壳炭平均孔径最大且为多孔隙结构,表明有最佳的组成与结构用于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富丽徐先英付贵全邱晓娜张仁铎赵锦梅
关键词:生物质炭热裂解理化性质
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被引量:41
2015年
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与严重衰退阶段样地,研究了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共出现9科18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占到55%—80%,是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主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以稳定阶段最高,达到660.7粒/m2,是初始阶段、衰退阶段和严重衰退阶段的5.6、14.5倍和6.2倍。不同沙堆部位,土壤种子库密度以迎风坡中部与背风坡中部最高,分别达到329粒/m2和309粒/m2;沙堆土壤种子库密度是堆间地的1.9倍,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灌丛沙堆上。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6以下,除稳定阶段外,其他阶段间均属于中等相似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5以上,达到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水平。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灌丛沙堆和土壤种子库在白刺灌丛植被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人为干扰损害了白刺灌丛地下潜在植被及其恢复潜力。因此,需要开展人工种子库或人工植被建设以控制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沙堆活化,并实现退化白刺灌丛植被恢复。
马全林卢琦魏林源靳虎甲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灌丛沙堆土壤种子库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赵鹏徐先英金红喜张进虎唐卫东柴成武靳虎甲董志玲
关键词:双向指示种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环境梯度
民勤绿洲边缘2种生境红砂种群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梭梭林固定沙丘2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分形维数(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砂种群在丘间低地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Ⅰ,更新较好;在固定沙丘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Ⅲ,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2)与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相比,丘间低地生境下红砂种群个体间竞争较弱,但占据和利用空间能力较强且格局强度较大。红砂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种群的个体数量、更新状况和分布情况反映灵敏,而且关联维数在干旱地区有其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即只表示种群竞争的强弱。(3)分形维数不仅与群落结构(密度、幼体数量等)有关,还与生境因子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结皮类型是红砂种群格局分形维数的第一主成分,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量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002%。(4)建议在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时,丘间低地生境下可以通过增大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密度来提高整体的防风固沙能力和幼苗的成活量,但在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如何提高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成活率是保护和利用红砂的关键。
付贵全徐先英徐梦莎孟源源赵鹏刘江
关键词:生境影响因素
干旱荒漠区物理结皮的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13
2015年
在干旱荒漠区,物理结皮是广泛发育的一类结皮,其存在对维持干旱荒漠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物理结皮种类、形成及影响因素,综述了物理结皮对土壤降雨入渗、蒸发、地表径流以及土壤发育和微生物生长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了物理结皮和生物结皮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结皮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认为: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民勤沙区,粘土沙障加梭梭的固沙造林模式,促使粘土沙障在雨滴的冲刷下物理结皮广泛发育,发育的结皮降低了降水入渗,增加了地表径流,使深层土壤旱化,造成人工梭梭固沙林衰退和较深层土壤水分的减少,导致沙区生态水文过程和植被格局变化,研究对退化荒漠植被恢复与干旱沙区土壤水分循环具有意义。
乔宇徐先英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土壤水文效应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植被–土壤碳储量的恢复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碳汇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功能之一,也是生态修复关注的重要方面。以地带性植被区为对照,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选择流动沙丘及造林恢复5年、15年和25年沙化土地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沙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恢复演变过程、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沙植被碳储量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先增加后降低,造林恢复25年平均固碳速率仅达到0.05 Mg/hm2?a。尽管沙漠化逆转过程的不同恢复阶段地上植被碳储量大,但是造林恢复5年、15年和25年沙化土地地下植被总碳储量也仅占到地带性植被的22.6%、54.9%和45.3%。0~1 m土壤和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均随沙漠化逆转过程持续增加,造林恢复25年平均固碳速率分别达到0.48 Mg/hm2?a和0.53 Mg/hm2?a,远远高于固沙植被的固碳速率,而且0~5 cm表层土壤是有机碳储量为增长最快的层次。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均在87.5%以上,是沙漠化逆转不同恢复阶段沙化土地和地带性植被区的主要碳库。上述结果证明,固沙造林加速了沙漠化逆转过程,快速提高了沙化土地植被和表层土壤的碳储量,是固定大气CO2于沙地植被和土壤中的有效途径。但是,造林恢复25年沙化土地碳储量与地带性植被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地下植被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还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
马全林徐丽恒陈芳张德奎王新友靳虎甲刘有军
关键词:沙化土地固沙造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地带性植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