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78-2008)
- 作品数:30 被引量:309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志安白红义刘勇沈菲陈刚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深度报道的轨迹回望与问题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尝试以新闻专业主义为理论视角,对新时期深度报道实践的轨迹进行回顾、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发现,80年代"启蒙"背后存在思维条框与主题先行的不足,90年代"监督"中存在权力受限与操作失范的问题,新世纪深度报道"多元"生产实践中不断受到商业控制与行政控制的双重压力。这些都影响着深度报道的专业化,为此,本文针对中国语境下的深度报道实践如何遵从专业主义规范提出若干建议。
- 张志安
- 关键词:舆论监督专业主义
- 博客应用与调查性报道的生产变革被引量:2
- 2010年
- 近年来,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Web2.0传播技术,不仅改变着媒介的文本特征、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也改变着新闻生产的组织机制和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具有自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而作为博客的衍生品,微博又以发布门槛低(140个字以内)、与手机联网、裂变传播等特点受到热捧。以揭示真相为诉求的调查记者,可以从博客运用中获得更多回报:
- 林乐心张志安
-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WEB2.0文本特征信息接受
- 汹涌的网络民意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以近期几起公共事件报道为例被引量:12
- 2011年
- 客观报道一直备受新闻媒介重视,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已经成为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既是一种宏观的理论和规范化的理念,也是一种微观实践;它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新闻操作的程序和标尺。①自20世纪以来,客观性的实践准则已逐渐成为新闻事业的自我规定,
- 白红义
-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网络民意新闻媒介新闻工作
- 从倡导到中立: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角色变迁被引量:25
- 2012年
- 本文以当代中国调查记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对于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状况。结果发现,在调查记者中间,倡导式与中立式两类职业角色都有体现,并有从倡导向中立转变的趋势。不过,随着微博平台的出现,调查记者的职业角色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向。一个可能的趋势是,倡导与中立两种角色会长期共存,二者相互缠绕,难分难解,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局面。
- 白红义
- 关键词:调查记者职业角色中立
- 融合报道的特征及生产机制被引量:29
- 2011年
- 本文探讨了融合报道的特征,认为其具有全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融合报道生产模式下,需要记者掌握多媒体的报道技术、多平台的传播意识,即成为技术全能的移动记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始终"一人包干",依然需要分工合作,建立起分工合作的协同关系。在该模式下,新闻从产品变成了过程,由原本的静态、单向、线性向动态、双向、融合转变,更注重速度与深度的平衡,与"钻石模型"(The News Diamond)的描述相吻合。
- 龚瀛琦张志安
- 关键词:全能记者
- 中国调查记者行动实践的社会学分析——一种媒介场域的视角被引量:5
- 2014年
- 随着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下中国的新闻场域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格局。曾被学者誉为最具职业精神和专业理想的"行动者"——调查记者置身于这种动态结构中,其行动实践出现了各种或明或暗、或进或退、或左或右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在重新定义着调查记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边界。如何解读这些变化及变化背后的逻辑,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视角。
- 曾丽红
- 关键词:调查记者行动者惯习场域资本
- 媒介环境与组织控制: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上)被引量:16
- 2012年
-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 张志安沈菲
- 关键词:调查记者媒介角色影响因素
- 媒介环境与组织控制: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下)被引量:8
- 2012年
- 结果显示(见表4),调查记者对五种媒介角色因子的认知排序中,最看重的是大众传媒的基础功能——信息传播,其次,比较看重的媒介角色因子是“鼓吹民意”“解释政府政策”和“批评与质疑”,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是“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可见,对调查记者来说,其对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期待和自觉,是以记录和传播事实为“底色”的,这点跟一般新闻从业者并无差别。
- 张志安沈菲
- 关键词:调查记者角色认知媒介环境媒介角色信息传播新闻从业者
- 中国市场化与工业化均衡关系的检验:基于30年的实证分析
- 2010年
- 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结合始自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30年来工业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本文构建了市场化指数与工业化指数的测度评价体系,对1978—2007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定量测度,并以测度结果进行计量分析,检验表明市场化和工业化高度相关,中国市场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促进工业化进程提高0.56个百分点。在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均衡协调发展。
- 董晓宇郝灵艳
- 关键词:市场化工业化实证分析
- “学者型记者”:中国语境下的解释性报道与新闻专业主义——以《三联生活周刊》的工作理论为例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对知名新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的个案研究,考察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并尝试用"学者型记者"的概念进行概括:一方面,它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共性,例如自主意识、服务公众、注重事实等;同时又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某些经常被研究者忽视的特定面向,诸如在媒体功能上强调以"理解"推进对复杂中国社会的认知来"服务公众"的基本内涵;在角色认同上,与一般的客观报道以及强调记者介入的调查性报道保持疏离,也不认同以"舆论监督"名义出现的"批评报道";在常规行为准则上,强调以特定社会科学知识构成的分析框架,注重对社会结构变动的理解,从而与关注事件、人物、行动为中心的一般新闻报道理念形成区分。本文认为,"学者型记者"代表着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实践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出现是从业者职业独立意识的体现,也构成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在新时期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 孙藜张志安
- 关键词:学者型记者解释性报道新闻专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