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2052)

作品数:27 被引量:551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晓廖秋林李守定成国文刘春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岩体
  • 6篇地质
  • 4篇盐岩
  • 4篇土石混合体
  • 4篇滑坡
  • 3篇岩体力学
  • 3篇岩体力学参数
  • 3篇隧道
  • 3篇逆作法
  • 3篇工程地质
  • 3篇公路
  • 3篇公路隧道
  • 2篇单轴
  • 2篇单轴压缩
  • 2篇单轴压缩试验
  • 2篇地表
  • 2篇地面沉降
  • 2篇地质灾害
  • 2篇盐穴
  • 2篇油气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城建集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建设综合勘察...

作者

  • 21篇李晓
  • 11篇李守定
  • 7篇廖秋林
  • 7篇成国文
  • 6篇赫建明
  • 5篇陈雨
  • 5篇马超锋
  • 4篇刘艳辉
  • 3篇韩现民
  • 2篇张年学
  • 1篇曾钱帮
  • 1篇李铁锋
  • 1篇陈剑
  • 1篇顾金略
  • 1篇唐灿
  • 1篇温铭生
  • 1篇连建发
  • 1篇宋成辉
  • 1篇张晋勋
  • 1篇李孝贤

传媒

  • 7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施工技术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矿冶工程
  • 1篇工程质量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矿产勘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极震区岩体滑坡滑动面振动破坏形成与稳定性评价的探讨
汶川Ms8.0级地震表明:极震区地质灾害最严重,滑坡密度、规模和分布面积等远大于该区以外区域。对极震区岩石坡体稳定性与滑坡发生的预测评价,必须考虑极震区地震波的特点与岩体的地质结构及其弱层面力学强度。已有方法只考虑水平加...
张年学李晓李守定赫建明
关键词:极震区滑动面
文献传递
Study of seismic response of colluvium accumulation slope by particle flow code
Colluvium accumulation slopes(CAS)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Jianming He·Xiao Li·Shouding Li·Yueping Yin·Haitao Qian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5,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文献传递
盐岩地下储气库泥岩夹层分布与组构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以江苏金坛地下盐岩储气库为例,在区域地质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盐岩及夹层分布与岩性分析、泥岩夹层全岩X光衍射试验、黏土矿物X光衍射试验及定量分析、泥岩夹层的粒度试验、崩解试验及水理试验研究表明,金坛地下储气库岩盐层夹层主要为层间夹层与层内夹层,盐岩层间夹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不溶物含量高;盐岩层内夹层层数多,厚度薄,分布不均,不溶物含量低。盐岩层间泥岩夹层的主要矿物为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伊利石/蒙脱石混成矿物;泥岩夹层主要为细粒颗粒;泥岩夹层沿层理面崩解,层状开裂软化,具有微膨胀性。对于储库水溶建腔速度、成腔形状与运营期的腔体蠕变具有重要影响。
刘艳辉李晓李守定赫建明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
高山峡谷地区坝陵河大桥西岸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坝陵河大桥地处高山峡谷地区,西岸是坡高300 m的顺向坡,为了保证大桥顺利施工和长期运行,准确评价西岸边坡在降雨、大桥荷载、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西岸边坡的结构类型、结构面与坡面的组合、岩体风化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基础上,进行了降雨条件下自然边坡稳定性研究;最后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自然边坡在自重、大桥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工程效应进行了分析。工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桥位具备建桥条件。
樊敬亮金雪莲梁玉红曾钱帮
关键词:坝陵河大桥边坡
基于RMR的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快速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介绍了岩体RMR值的确定方法,结合Hoek-Brown强度破坏准则和相关研究结果,编制了岩体力学参数的计算程序,实现了从岩体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向岩体力学参数的快速转化。通过应用于金川二矿水平矿层的岩体力学参数确定,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反映节理化岩体的力学特性,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韩现民李晓成国文
关键词:节理岩体RMR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程序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9
2014年
介绍了逆作法施工的国内外现状以及逆作法的原理和主要施工方法。从降水与止水技术,土体加固技术,土方运输,邻近建筑物保护,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间支承柱、桩施工,监测等方面对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介绍了逆作法技术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张晋勋廖秋林
关键词: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
工程岩体完整性评价的实用方法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采用结构面统计与结构面结合特征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从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和结合特征两方面评价工程岩体完整性。用体积节理数评价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并引入岩体几何完整性系数Ig来表征。根据结构面张开度和充填胶结特征将其结合程度分为5级,给出各级的定性特征描述,并引入结构面结合程度系数Ip对其量化。进而定义了岩体完整性指数将岩体完整性划分为完整、较完整、破碎、较破碎和极破碎5级,并给出对应的定性特征描述和Irm值区间。结合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文中方法、声波测试法和体积节理数测量法对隧道围岩完整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得到的岩体完整性指数Irm与声波测试法得到的Kv基本一致,而体积节理数量测法的评价结果整体上大于声波测试方法。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蒲丛林
关键词: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被引量:87
2008年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通过对大型基岩滑坡滑带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提出滑带形成演化的典型四阶段模式及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3)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泥化夹层和滑带结构的精细地质分析和测试,重建滑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千将坪滑坡发育及滑带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是三峡库区发育多期大型古滑坡的主要动因;层间剪切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耦合是基岩滑坡滑带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应重视三峡库区新生滑坡的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地层的层间剪切带地质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是发现和预测新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晓李守定陈剑廖秋林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成因滑坡三峡工程
万州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被引量:27
2008年
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类典型的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文章在研究万州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物质来源、结构成因、形成模式以及变形破坏特征。通过总结万州堆积层滑坡的滑体和滑床特征,得出了近水平地区堆积层滑坡的物质来源和结构成因为:崩塌堆积为主,冲、洪积为辅;形成模式为:后部陡壁形成,滑床形成,滑体底部物质形成,滑体土石混合体形成,滑体表层物质形成,滑动解体等6个阶段。变形破坏特征为:滑动多沿堆积层和基岩接触面滑动,同时也会沿软弱夹层发生滑动;滑体存在多层剪切带,并在不同位置的剪切带其变形速率和累计变形量差别较大,滑体存在着差异变形,对此文章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成国文李善涛李晓李守定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
超深逆作钢管柱垂直度控制施工技术被引量:16
2010年
结合国内规模最大的逆作法工程——南京德基广场二期工程的超深逆作法钢管柱施工,介绍了提高逆作法钢管柱垂直度的多项施工技术,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要点等。实践表明,逆作钢管柱实时调垂控制系统对纠偏是可行有效的;混凝土浇筑平台和钢管柱安装支撑架的使用,对提高钢管柱的垂直度至关重要。
廖秋林江绍忠许宁李孝贤曾志献曾广桃
关键词:逆作法垂直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