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xm43227)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童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管理
  • 3篇社会建设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管理创新
  • 2篇生性
  • 2篇青年
  • 2篇青年自组织
  • 2篇民间组织
  • 2篇基层社会
  • 1篇大型居住区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一体化
  • 1篇友好型社会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管理
  • 1篇人口问题
  • 1篇社会参与
  • 1篇社会后果
  • 1篇社会矛盾
  • 1篇社会学

机构

  • 7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7篇童潇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求实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工业反哺农业的“复合型”转向与欠发达农村社区的再建设——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视角被引量:7
2012年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实施六年以来,虽有效遏止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但当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未有根本改观。正是这样,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对已有"反哺—支持"模式进行"复合型"转向,而形成一种以造血式、综合型、持续型、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型"反哺战略,使反哺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从顶层设计了"复合型"反哺战略的构成,认为这应是一套包含宏观层面针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中观层面针对农村的以城带乡,及微观层面针对农民的乡村工业"三位一体"、"助农自助"的立体化体系,以提升"反哺—支持"的整体绩效。同时,本文认为,"复合型"反哺仍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欠发达农村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还应当定位于经济发达、政治正义和社会诚信的和谐社区,在反哺过程尤为需要注意控制冲突和矛盾,不能让反哺变成为官僚汲取不当利益的窗口,以保持反哺本身整体的和谐性和目的性。
童潇
关键词:工业反哺农业村落共同体和谐社会
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特征呈现及其结社形式——以上海青年自组织为中心的组织社会学透视被引量:6
2012年
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是指在城市社会中由个体通过自我成立、自我运作、自我发展而演化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当前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的成长发育,已逐步体现出它与"依附式发展第三部门"作为一种"他组织"系统所不同的"自组织"特质,而表现为它的原生性、草根性、非正式性、开放性、在线性、活力性、聚散性和非稳定性。受制于外部环境及其自身判断,当下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又有着多样性的结式形式,包括了松散型、社团民非型、社会企业型和单位内部型,这些多样性结社形式背后所体现的是自生性民间组织面对社会环境所做的适应性选择。面向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的兴起,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一是要在全国层面进一步推广降低社团民非成立门槛的做法,以实现国家和社会间的信息对称性;二是,推动成立民间组织评估机构以外部监督的方式构筑新型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三是,根据自生性民间组织的"自组织"特点,以"放养"、支持型政策为政策重心而加强对自生性民间组织的扶持。
童潇
关键词:民间组织结社
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辩证环境观与社会政策选择——基于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推—拉”模型分析
2012年
西部再开发应树立辩证的环境观,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不是指一个对环境"零"破坏或曰"零"使用的社会,而是指一个人类友好使用环境,友好修复环境,环境在其承载限度内为人类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撑的社会。当前,有两股力量影响着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筑,一股是"推"的破坏性力量,来源于西部地区城市化扩张、工业化推进、开放化流动及西部本身的环境脆弱;而另一股是"拉"的建设性力量,来源于法治环境优化、循环经济发展及社会组织、公民的参与。相对来看,这两股力量中,当前的"推力"要强于"拉力"。因此,面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进行政策的再调整,使"推力"和"拉力"获得平衡。具体来看,首先要进行宣传策略调整,宣传宜进一步突出环境权和环保效益宣传;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设置,充分运用产权界定、产权交易、征收污染税、直接控制、完善法治、发育社会组织、完善政策网络等多种政策工具;再次,要提升科技含量,以实现用科技创新推进环境建设。
童潇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
基层社会矛盾排解的若干思路模式及其运用环境——基于积极社会管理的视角
2013年
面对我国进入矛盾凸显期的现状,地方政府和学界提出了若干种矛盾排解调处的创新思路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的经济型排解思路模式;以管控维稳为代表的政治型排解思路模式;以整合各种调解优势,形成"大调解"方案的调处型排解思路模式;以宣泄怨气、构筑多元诉求渠道为中心的心理型排解思路模式;以发育公民权、建立能动社会为代表的社会型调解思路模式。这些思路模式间既存在着张力,互相间也有互补性。但不同的思路,应当应用于不同的现实环境。相对来看,经济型排解模式主要宜用于利益型矛盾排解;政治型排解模式仅应当在矛盾即将一触即发为冲突时使用;调处型排解模式主要适用于一般非尖锐型普通矛盾、常见简单纠纷排解;心理型排解模式宜使用于非直接利益型矛盾及普通矛盾等待型解决;社会型排解模式宜使用于平稳社会中的一般矛盾、类矛盾处理,同时还可以以此尝试排解历史遗留问题。
童潇
关键词: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
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建设:行动特征、驱动因素及社会后果——以上海城市自生性青年民间组织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青年自组织及其参与社会建设所呈现的行为特征既非一种为成员提供"庇护"的"小共同体"路径,亦非纯粹以"第三部门"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而是以其主动性、选择性、联合性和部分竞争性等行为特征彰显出基于"趣缘"和"事业"双重追求的群体性聚集方式变化。当前,国家的政策倡导,企业和有产者社会责任增长以及公共社会的逐步形成是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三轮驱动因素,其三方汇聚点是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工作交互点。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既有一定的正向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可以从吸纳式管理、项目对接、阶梯式培育等方式入手,寻找引导青年自组织有序和谐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
童潇
关键词:青年自组织社会建设社会参与
人口问题“外卷化”与人口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中的“大人口”体制创设被引量:1
2012年
在转型加速期,我国人口问题正日益呈现出"外卷化"的特征和趋势。人口问题正不断地和社会生活中的其它要素联动,而使人口问题从数量问题转化为综合问题,从暂时问题转化为历时问题,从地方问题转化为全局问题。面对人口问题的"外卷化",当前存在着认知、体制、规划等多方面的滞后性。对此,应当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管理部门的事权配置,在条件合适时推动建立国家人口管理委员会或国家人口管理总局;赋予并发挥人口管理部门在政策决策和执行中的综合性、统筹性功能;把人口管理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建立"全国人口管理配套改革试验区"以进行政策试验和点的突破。由此,以在我国逐步推进形成"大人口"的思路关怀及"大人口"的体制创设。
童潇
关键词:社会管理人口管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管社区”模式实践及其优化——面向城乡人口流动的大型居住区社会管理创新被引量:15
2012年
镇管社区是指建制镇作为一级政府,参照城区街居制社区管理方式,在镇域范围内设置若干"社区",而通过"社区"以直接或间接管理镇域范围内的社会事务,为属地居民(包括市民、农民、流动人口)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它具有体制结构杂糅、服务对象复杂、管理内容多样等相关特点。镇管社区之所以会形成,深层次原因是原有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城乡二元性,已经无法容纳当前由城市化、郊区化带来的人口布局变革,而直接变更当前农村既有的镇村制为城区街居制,又遇到变更既有利益格局而带来的成本和阻力,因此镇管社区可以被认为是快速城市化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互动耦合的产物,是面向人口流动和布局变更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城镇化的社会管理方案。当前,不同地区的镇管社区有不同的实践运行模式,大体形成了管理方式上的"分类管理"与"统一管理"并存,管理主体上的"政府管理"与"社区参与"并存,管理路径上的"预防管理"与"社区自治"并存的多元化状态。镇管社区有一定的管理优势,主要在于有利于发挥镇作为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及镇域内人大主席团的相关作用。镇管社区要进一步发展有两种思路:一是撤镇变街,二是强镇扩权,相对来看,近郊镇、经济弱镇宜走前一种道路,而远郊镇、经济强镇则宜选择后者。
童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