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41047)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林玲孟涛叶婧伍兵杜越群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毁损侧(右侧)及健侧(左侧)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的变化.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右侧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偏侧PD模型,大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PD组.分别于建模后3周,6周10:00和22:00分离黑质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褪黑素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PD大鼠毁损侧及健侧黑质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表达水平.结果 PD大鼠毁损侧黑质与其健侧相比,建模后3周和6周多巴胺水平分别降低了83%和88%;建模后6周10:00和22:00,PD大鼠毁损侧黑质与其健侧相比,褪黑素水平分别增加了22%和29%.与溶剂对照组双侧黑质相比,PD大鼠健侧黑质褪黑素水平分别增加了46%和31%,毁损侧MT1和MT2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91.04%和90.24% (P<0.01),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58%和70% (P<0.01).结论 6-OHDA诱导的晚期PD大鼠双侧黑质组织褪黑素水平增加,以及毁损侧黑质褪黑素受体表达下调可能与PD的进展有关.
- 袁苏涛杜越群孟涛林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褪黑素褪黑素受体
- 成年大鼠脑透析液和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和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成年大鼠脑微透析液及血清中的褪黑素(MLT)含量,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将微透析引导管置入正常成年大鼠纹状体内1周后,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2:00,6:00,10:00,14:00,18:00和22:00的透析液,并于次日22:00行尾静脉取血;用 HPLC‐荧光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透析液及血清样本中的MLT水平。结果 HPLC‐荧光法测定MLT检出限为0.1 pg/mL ,在1.0~500 pg/mL之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10446 x+8603.5(r=0.9987,P< 0.001),日间、日内精密度均<6%;ELISA 法检出限为5.92 pg/mL ,检测线性范围为12.35~1000 pg/mL。用HPLC‐荧光法测定2:00,6:00,10:00,14:00,18:00和22:00大鼠脑透析液中的MLT含量分别为(32.99 ± 2.22),(18.25 ± 2.27),(4.03 ± 1.70),(2.92 ± 1.08),(12.08 ± 1.77)和(21.83 ± 2.04)pg/m L ,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探针回收率为12%~13%;22:00血清中的MLT含量为(82.62 ± 8.09)pg/mL ,提取回收率>90%,且血清与透析液中的MLT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87,P<0.001);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MLT含量为(81.31±9.62)pg/mL ,且用2种方法测定血清中ML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15)。结论用HPLC‐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和血清中的MLT 含量具有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且 HPLC‐荧光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ML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孟涛郑志竑叶婧林玲
- 关键词:褪黑激素色谱法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
- 不同病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点注射6-OHDA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建立偏侧PD模型。建模后2周、4周、6周的PD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1h后取左右纹状体,以1计数仪测定放射性计数,并计算单位质量的左、右放射性计数率以及左、右纹状体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同时取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黑质组织进行TH免疫染色,观察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结果: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计数明显低于健侧,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DAT相对放射计数较健侧分别降低了16.8%、35.9%和50.1%(P〈0.05~0.001);不同病程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AT的相对放射计数与TH阳性细胞数呈高度的正相关(P〈0.01,R=0.9,n=15)。结论:PD大鼠纹状体DAT含量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Tc—PRO-DAT-1的放射性分布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突触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
- 杜越群陈文新林志毅伍兵叶婧柯自立林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蛋白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
- 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眼内褪黑素受体的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同侧及对侧眼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变化及其与视网膜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关系。方法:将6-OHDA注射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两点,制备偏侧PD模型。大鼠分为溶剂对照和PD模型组,于建模后6周取双侧眼球。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两侧眼组织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MT1和MT2受体,以及TH在大鼠视网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PD大鼠毁损对侧眼组织MT1和MT2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84.06%和81.66%(P<0.01),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59.06%和41.06%(P<0.01),而PD大鼠毁损同侧眼组织MT1和MT2的mRNA、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MT1和MT2受体在视网膜全层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感光细胞层内段、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神经节细胞层,TH分布于内核层与内丛状层之间;与对照组相比,PD大鼠毁损对侧视网膜MT1和MT2以及TH荧光强度分别减少了61.6%、51.2%和43.0%(P<0.01),TH和MT1或TH和MT2存在共定位,且毁损对侧视网膜共定位细胞数减少52.3%,而PD大鼠毁损同侧视网膜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6-OHDA诱导的偏侧PD大鼠毁损对侧眼褪黑素受体表达下调可能与PD有关。
- 孟涛郑志竑伍兵林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视网膜褪黑素受体酪氨酸羟化酶
- 改良6-羟基多巴胺建立不同毁损程度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 2015年
- 帕金森病(PD)主要是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退变,致使DA合成能力下降.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之一,但损伤程度因其浓度及注射位点不同而存争议,对损伤早期大鼠行为学的观察比较缺乏.我们通过在同一位点注射不同浓度6-OHDA,建立不同毁损程度的PD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叶婧伍兵柯自立林玲
- 关键词: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毁损6-OHDA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