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20090204)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宁郑峥李建卫陈艳吴长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缺血
  • 2篇颅多普勒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后循环
  • 2篇后循环缺血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对比剂
  • 1篇椎底动脉
  • 1篇椎底动脉供血...
  • 1篇椎动脉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性
  • 1篇基底
  • 1篇基底动脉
  • 1篇供血
  • 1篇供血不足

机构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2篇吴长明
  • 2篇陈艳
  • 2篇李建卫
  • 2篇郑峥
  • 2篇林宁
  • 1篇李永坤
  • 1篇程琼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评估后循环缺血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病变。方法将15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93例,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名,用于确定TCD检查中的正常峰值流速。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斑块的稳定性、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狭窄情况。结果①脑梗死组椎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1.4%(51/83),高于TIA组的38.4%(3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组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6.1%(41/62),高于TIA组的39.8%(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组后循环病变发生率为77.4%(48/62),高于TIA组的60.2%(5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组后循环颅内段病变发生率为56.5%(35/62),高于TIA组的34.4%(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脑梗死组后循环狭窄的发生率为27.4%(17/62),高于TIA组的11.8%(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是PCI,特别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能快速、较准确评估PCI血管病变的分布。
陈艳郑峥程琼李永坤季晓林李建卫林宁吴长明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对比剂血流动力学
后循环缺血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 228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16例,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例。比较脑梗死组、TIA组和对照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和减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流速减慢较多见;搏动指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和颅外段峰值流速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有利于准确评估PCI患者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异常。
陈艳郑峥李建卫林宁吴长明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