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44B03)

作品数:15 被引量:333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家福李京范广洲蒋卫国占文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灾害
  • 6篇暴雨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4篇洪水
  • 3篇基于GIS
  • 2篇信息提取
  • 2篇沿江
  • 2篇沿江地区
  • 2篇应急
  • 2篇影像融合
  • 2篇孕灾环境
  • 2篇灾害救助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模型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融合
  • 2篇重现期
  • 2篇自然灾害

机构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教育部
  • 3篇西南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国家地球...

作者

  • 7篇刘家福
  • 5篇李京
  • 4篇范广洲
  • 4篇梁雨华
  • 3篇蒋卫国
  • 3篇占文凤
  • 3篇马国斌
  • 2篇张静
  • 2篇马兰艳
  • 1篇孙瑾
  • 1篇李加林
  • 1篇宋文玲
  • 1篇张永恒
  • 1篇曹海维
  • 1篇杨晓霞
  • 1篇董一平
  • 1篇刘湘南
  • 1篇袁慧敏
  • 1篇张建忠
  • 1篇李秀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亚洲孕灾环境评价研究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从暴雨洪灾孕灾环境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地形、土地利用数据、植被、河网密度指标,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标准化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
刘家福梁雨华李京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孕灾环境
2009年6月淮河中下游三次飑线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8
2010年
2009年6月我国淮河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三次飑线天气过程,作者应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监测、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NCEP/GFS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三次飑线的生成环境和形成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飑线具有类似的500 hPa环流形势、较强的不稳定能量积累、低层通量的水汽输送、相似的不稳定层结。在低层辐合抬升、高层干冷空气侵入和较强的风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动力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发展成有组织的飑线系统。通过卫星雷达的监视,可以较好地预报飑线的影响。
曲晓波王建捷杨晓霞刘鑫华
关键词:飑线东北低涡低层辐合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被引量:35
2012年
选取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87个站点,利用1957-2007年中国高密度台站地面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首先选取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4个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或T分布拟合,然后利用相应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反函数确定数年一遇的概率等级作为等级标准,将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暴雨过程划分为5个等级,最终运用权重分析法建立了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应用此模型对1999年6—8月的5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估效果较好,可以在实际业务中应用。
袁慧敏王秀荣范广洲李泽椿
关键词:重现期
SCS模型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10年
流域水文模型主要用于模拟流域上发生的水文过程,美国水土保持局提出的SCS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地表径流模型之一。SCS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所需参数少、对观测数据的要求不严格等特点,能够客观描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前期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条件下的地表径流过程,对于小面积集水区径流预报具有较强的能力。介绍了SCS模型的基本原理,从模型应用、发展与改进等角度对SCS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指出了SCS模型在时空尺度、预报精度等方面尚存的问题。最后,对SCS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的地表径流研究提供借鉴。
刘家福蒋卫国占文凤周纪
关键词:SCS模型流域水文模型降雨径流
基于GIS的亚洲孕灾环境评价研究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从暴雨洪灾孕灾环境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地形、土地利用数据、植被、河网密度指标,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标准化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
刘家福梁雨华李京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孕灾环境
基于AHP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优化研究
建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指标体系,基于AHP方法构建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优化模型,并采用2009年真实案例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与预案实际启动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范春波张云霞
关键词:AHP
文献传递
做好华西地区秋季暴雨灾害防御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首先分析了2011年华西地区秋雨期间的雨情、汛情等特点,并从气象因素、地理特征、救灾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华西秋雨致灾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到几点启示:建议加强信息员队伍在预警信息发布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华西地区中小流域的山洪防御依然是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治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御灾害意识及能力;加强规划与建设,提高社会整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张建忠孙瑾张立生
关键词:华西秋雨洪水灾害
亚洲典型区域暴雨洪灾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基于洪灾风险基本原理,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河网密度、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利用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亚洲洪灾进行风险综合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归一化数据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相关指标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洪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利用GIS的地图代数功能,得出亚洲典型地区洪灾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结果表明,暴雨洪灾等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及沿海一带,紧邻孟加拉的印度东部,孟加拉东部及缅甸的东北部地区;中等、较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北部及西南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的吕宋岛地区;而在中国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中低风险区。
刘家福李京梁雨华刘湘南
关键词:暴雨洪灾灾害风险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AHP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优化研究
建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指标体系,基于AHP方法构建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决策优化模型,并采用2009年真实案例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与预案实际启动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范春波张云霞
关键词:AHP
文献传递
ENSO与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1951—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信息化资料、ENSO事件以及海温指数资料,讨论ENSO事件与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关系。结果表明,7—9月热带海洋持续维持ENSO事件状态,对当年登陆热带气旋有明显影响,暖(冷)事件年,登陆热带气旋频数易偏少(多)、初旋日期偏晚(早)、终旋日期偏早(晚),活动期偏短(长),平均登陆强度偏强(弱),登陆TY频数偏少(多),即ENSO事件对登陆热带气旋有明显的预报信号。当年有ENSO事件的结束或开始,但7—9月热带海洋维持正常偏暖(偏冷)状态,对当年的登陆热带气旋也有一定的影响。暖事件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比冷事件更明显。
王小玲宋文玲
关键词:ENSO登陆热带气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