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809)

作品数:13 被引量:738H指数:9
相关作者:戴翔金碚张二震张雨金京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服务贸易
  • 3篇制造业
  • 3篇服务业
  • 2篇生产率
  • 2篇发展方式转变
  • 2篇比较优势
  • 2篇出口
  • 1篇对外经济
  • 1篇对外直接投资
  • 1篇要素分工
  • 1篇缘何
  • 1篇战略机遇期
  • 1篇制造业国际竞...
  • 1篇中国服务贸易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企业走出...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中国制造业国...
  • 1篇生产者服务业
  • 1篇实证

机构

  • 12篇安徽财经大学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3篇戴翔
  • 2篇张雨
  • 2篇张二震
  • 2篇金碚
  • 1篇郑江淮
  • 1篇金京

传媒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国际贸易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品内分工、制度质量与出口技术复杂度被引量:307
2014年
本文从分工演进视角,提出了制度质量、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及其二者交互作用,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机制的理论假说。借鉴Hausmann et al.(2005)的方法,利用1996—2010年HS92六位数分类贸易统计数据,本文测算了62个国家(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并分别运用OLS法和系统GMM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制度质量的完善对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与此同时,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及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同样也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理论假说通过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据此,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等传统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逐步丧失,新一轮开放应注重释放制度红利,从而在进一步深度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提升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谋求全球分工新地位。
戴翔金碚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出口技术复杂度
服务进口复杂度与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采用最新测度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方法,并据此实证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从总体层面来看,提高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效率水平提升;(2)从服务贸易分部门来看,新兴服务贸易领域进口技术复杂度变化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水平的影响,要强于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进口技术复杂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3)从制造业分部门来看,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效率水平的影响,要甚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提升制造业效率水平,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不能脱离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格局和全球分工体系。因此,进一步利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契机,努力提升我国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戴翔
关键词:服务贸易制造业
战略机遇期新内涵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被引量:11
2013年
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以扩大出口的传统机遇正在弱化,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为此,中国新一轮的开放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需求市场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国内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戴翔
关键词:扩大内需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被引量:145
2015年
本文基于贸易附加值,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中,比较优势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但有弱化迹象;资本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均未取得显著比较优势,但有迹象表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比较劣势特别显著且无明显改善趋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现实地位及进一步发展基本上是"依托低端,挺进中端,遥望高端"。基于贸易附加值所得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纠正传统总值核算法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误判,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及政策的科学制定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戴翔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
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被引量:95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和积极融合,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开阔地式推进"乃至升级。然而,简单纳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的传统发展道路,也带来了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对资源环境过度消耗和损害等不可持续问题,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而全球要素分工深入演进所表现出的全球产业链长度进一步延伸、高端要素跨国流动性日益增强,以及跨国公司基于发展中经济体的"逆向创新"战略等当代趋势特征,又与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现实阶段所决定的演进方向和升级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而为中国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但与前一阶段简单"纳入"的要求不同,新一轮的开放要求中国进一步"扎根"全球要素分工体系。为此,中国产业发展不仅要有脚踏实地从事实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耐心,更要有扎扎实实用好现实比较优势、遵循循序渐进规律性的耐心。如此,才有可能抓住新机遇,依托高级要素的培育和国际先进要素的引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整合全球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
金京戴翔张二震
关键词:比较优势
“出口导向”特征缘何阻碍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基于“生产-消费”分离成本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间产品生产的区位配置与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存在着生产地和消费地的普遍分离现象,并会由此导致一个额外的"生产-消费"分离成本。而在"生产-消费"分离成本作用下,各国最终产品需求规模对各自专业化价值链条上的"临界点"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具有"出口导向"特征的国家,由于对最终产品消费比重低从而制约了价值链高端向本国的转移。中国目前发展的是实质上的开放型经济,但受到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影响,对外贸易又的确表现出显著的"出口导向"表象。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约束,改变"出口导向"特征的外贸发展方式,对于加快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
戴翔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服务业开放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面临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后的"新常态",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正遭遇严峻挑战,国际分工地位亟待提升,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又能支撑和引领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服务出口是在全球更大范围内专业化分工的直接表现和反映,服务进口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利用外资,不仅直接有助于我国服务业发展,而且会通过关联机制以及溢出机制等作用,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地区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开放对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现实效应。在我国服务业开放度相对不足、服务业"全球化"和"碎片化"已成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常态"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以此带动我国服务业发展,并由此引领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戴翔张二震
关键词:服务业开放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率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业和制造业有何不同?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计算企业生产率均值,计量检验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发现"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低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而"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则高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预期;但对"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并不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呈现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悖论"现象。
戴翔
关键词:生产率服务业制造业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数量、价格及种类分解被引量:23
2013年
本文首次提出了如何突破服务贸易自身特性和统计数据的现实约束,将目前较为流行的研究货物贸易增长边际分析法拓展至服务贸易领域,并据此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分解为价格、种类和数量,从而回答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如何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特征,其增长主要依赖于数量增长,价格和种类变化的边际贡献较小,并且从动态演进的角度来看,上述情形有加剧发展之势。如何实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量质齐升"成为理论和实践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戴翔
关键词:服务贸易
外向型发展如何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率被引量:1
2014年
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外资的大量利用,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我国本土企业无论是直接出口还是为外资企业配套,其实质都是参与全球生产的"流转"环节,是外向型发展的主要表现。本文利用我国昆山本土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揭示:本土企业在为外资企业进行外向配套中存在着"自我选择"机制和"溢出效应"机制,连同"出口中学习效应",共同促进本土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质。与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外向型发展的"生产率决定论"相对应,本文补充验证了生产率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本土企业外向发展的"果"。此外,本文的计量结果还显示,在同群效应上,有迹象表明主营中间产品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偏向于依赖技能型或高素质劳动力,而以投资品、消费品为主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则较显著偏向于依赖管理人员的作用。
戴翔张雨郑江淮
关键词:外向型发展生产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