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作品数:1,254 被引量:6,460H指数:27
相关作者:黄志全任凤章苗明三文建国陈性元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6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1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3篇医药卫生
  • 174篇农业科学
  • 1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7篇理学
  • 100篇建筑科学
  • 61篇天文地球
  • 56篇化学工程
  • 4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6篇生物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0篇水利工程
  • 2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经济管理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9篇机械工程
  • 19篇电气工程
  • 16篇电子电信
  • 14篇文化科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2篇细胞
  • 47篇蛋白
  • 39篇病毒
  • 33篇小鼠
  • 31篇基因
  • 30篇免疫
  • 29篇网络
  • 26篇荧光
  • 26篇小麦
  • 25篇纳米
  • 25篇干细胞
  • 24篇胶囊
  • 21篇血管
  • 21篇涡虫
  • 17篇玉米
  • 17篇尿动力
  • 16篇尿动力学
  • 16篇慢性
  • 15篇感器
  • 15篇传感

机构

  • 149篇郑州大学
  • 128篇河南中医药大...
  • 118篇河南科技大学
  • 110篇华北水利水电...
  • 85篇河南农业大学
  • 83篇河南理工大学
  • 71篇河南师范大学
  • 70篇郑州大学第一...
  • 57篇解放军信息工...
  • 55篇华北水利水电...
  • 55篇河南大学
  • 36篇郑州轻工业学...
  • 35篇河南省动物疫...
  • 29篇河南中医学院...
  • 28篇信阳师范学院
  • 2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3篇洛阳理工学院
  • 22篇河南省科学院
  • 19篇河南科技学院
  • 18篇河南省中医院

作者

  • 67篇黄志全
  • 47篇任凤章
  • 45篇苗明三
  • 35篇文建国
  • 33篇陈性元
  • 29篇闫若潜
  • 24篇孔云峰
  • 23篇杜学绘
  • 22篇王庆伟
  • 22篇陈广文
  • 22篇赵雪丽
  • 21篇关方霞
  • 19篇王振涛
  • 16篇贺德先
  • 16篇张旦闻
  • 16篇王东方
  • 15篇马珊珊
  • 15篇吴志明
  • 13篇王安明
  • 10篇张瑞莉

传媒

  • 59篇郑州大学学报...
  • 18篇河南师范大学...
  • 16篇信阳师范学院...
  • 16篇河南农业科学
  • 16篇华北水利水电...
  • 15篇河南科学
  • 14篇计算机应用研...
  • 14篇中医学报
  • 14篇华北水利水电...
  • 13篇人民黄河
  • 13篇计算机科学
  • 1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2篇计算机应用
  • 1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0篇工程地质学报
  • 10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时珍国医国药
  • 10篇材料热处理学...
  • 10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0篇2023
  • 17篇2022
  • 14篇2021
  • 45篇2020
  • 90篇2019
  • 124篇2018
  • 125篇2017
  • 103篇2016
  • 105篇2015
  • 82篇2014
  • 90篇2013
  • 98篇2012
  • 65篇2011
  • 42篇2010
  • 52篇2009
  • 63篇2008
  • 61篇2007
  • 53篇2006
  • 35篇2005
  • 15篇2004
1,2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故障辅助因子的配电网高容错性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被引量:18
2017年
针对基于逻辑关系的馈线故障定位间接方法存在过分依赖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固有缺陷,采用代数关系描述,构建了基于故障辅助因子的馈线故障区段定位的非线性方程组模型,并采用具有并行特征的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其优点在于:对报警信息畸变的情况具有强适应性,故障定位时具有高容错性;能够对含T型耦合节点的配电网多重馈线故障区段进行准确定位;无需采用逻辑运算和最优化算法,决策效率高、算法稳定性好;单一故障下可准确定位信息畸变的位置。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进行馈线故障区段定位的准确性、快速性和高容错性。
郭壮志陈涛洪俊杰毛晓明陈璟华
关键词:故障区段定位牛顿-拉夫逊法
钐促进sp-C间偶联反应合成1,4-二芳基丁二炔被引量:1
2007年
氮气保护下干燥的四氢呋喃中,金属钐(B)促进1-碘代炔(A)sp-C间的偶联生成1,4-二芳基丁二炔化合物,收率37%~50%.反应的最佳条件:室温,n(A);n(B)的比例为2:1,时间为30~45min.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NMR、HRMS(EI^+)确证.
张松林赵阳崔凯
关键词:偶联
氢致TA10钛合金焊接接头断裂韧度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钛合金焊接件在氢环境中服役面临着氢脆断裂风险,断裂韧度对钛合金损伤容限设计至关重要。研究充氢量对钛合金焊接接头断裂韧度、断口形貌和断裂方式的影响,揭示了固溶氢、氢化物导致焊接接头断裂韧度演变的微观机理。充氢0~0.21wt.%CT试样断裂韧度KQ值由39.6MPa·m^1/2减小到22.1MPa·m^1/2,扩展区断口形貌由大量韧窝+局部少量脆性断裂转为脆性断裂,氢致断裂韧度损失和脆性断裂加剧。应力诱导氢扩散使固溶氢局部富集形成富氢气团,气团存在内压剪切分量使产生局部塑性变形所需外应力下降,焊接接头表观屈服应力下降,促进微裂纹在低KI下孕育。位错运动无法直接切过大尺寸氢化物,位错塞积在氢化物界面处,致局部应力集中,微裂纹在氢化物界面处孕育;同时氢化物为软基体金属中的一种脆性相,应力集中致其产生高应变,氢化物自身断裂,微裂纹在氢化物内部孕育;固溶氢、氢化物均致焊接接头加速开裂。
刘全明龙伟民傅莉张朝晖张雷宋晓国
关键词:钛合金断裂韧度断口形貌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件尺寸效应系数
选取国内定型生产的钢板剪切型钢纤维,通过试验研究了强度等级CF40-CF60钢纤维混凝土,在纤维长度为32mm、40mm,纤维体积率为0.5%-2.5%条件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弯拉强度等力学性...
杜晖钱晓军赵顺波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河南白头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河南地区野生白头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合理采收野生白头翁药材以及开发利用白头翁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考察植物生长习性;高效液相包谱法测定野生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B4质量分数、2010年药典项下方法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浸物含量及其培养皿法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结果:描述了白头翁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及白头翁皂苷B4动态积累变化规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较低。结论:本实验为确定野生白头翁的适宜采收期以及保护开发利用野生白头翁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代震陈随清
关键词:白头翁白头翁皂苷B4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采取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后根系发达,根系数量增多,根量增大,根系活力和后期根系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延缓根系衰老,且复合处理的效应明显大于单一处理。在各处理中,E调控效应最为明显,玉米产量较CK提高9.93%。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玉米生产应用复合生长调节物质E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杨青华赵宇邵瑞鑫马兴立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玉米拌种根系衰老
沥青对催化改性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选用三种不同沥青(环保沥青、中间相沥青和高温沥青),以硝酸镍为催化剂,研究了沥青种类对催化改性低碳铝碳耐火材料常温或高温强度、抗热震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沥青对纤维碳生成的...
杨文刚杨凤玲李红霞刘国齐钱凡
关键词:显微结构沥青催化抗热震性
文献传递
2016年华北南部二代二点委夜蛾成虫迁飞的雷达观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明确玉米新发害虫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的迁飞行为,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7月在华北南部的新乡市原阳县,利用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和高空诱虫灯观测了2代二点委夜蛾成虫在空中的迁飞行为,利用轨迹分析软件HYSPLIT分析该虫的迁飞范围。【结果】2代二点委夜蛾成虫在日落后(19:00左右)开始起飞,2 h后达到最大值,二点委夜蛾成虫最大高峰时间主要出现在前半夜,次日凌晨虫量逐渐降低,至7:00左右迁飞活动停止,整个迁移活动持续12 h。二点委夜蛾成虫在空中成层分布,其最髙飞行高度低于1 200 m,但虫量最大处位于600-700 m。第2代二点委夜蛾成虫每晚的平均最长飞行时间为7.972 h,平均位移速度为9.12 m/s,每晚平均最远距离大约为261.74 km。结合风场和轨迹模拟分析表明,7月份二点委夜蛾以北迁为主,河南中部的漯河及许昌等地区是雷达观测点二点委夜蛾峰值时的直接虫源区,其余来自邻近区域。【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华北南部地区2016年2代二点委夜蛾在空中的迁飞参数及迁飞范围。
黄建荣黄博朱健封洪强
关键词:迁飞行为雷达观测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对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P物质释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嗜铬细胞移植镇痛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各8只。分别在空囊组、微囊化细胞组和裸细胞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不包裹牛嗜铬细胞的含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空囊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和单纯牛嗜铬细胞。移植8周后,在3组大鼠右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50μL5mL/L的甲醛溶液,观察其注射后1h内每5min大鼠的疼痛反应时间,即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在行甲醛处理后1h,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制备脊髓切片,免疫组化法染色,通过测量各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分析大鼠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空囊组和微囊化细胞组分别有1只大鼠移植术后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共22只。①各组大鼠缩腿舔爪时间比较:微囊化细胞组、裸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空囊组(F=31.271~122.402,P<0.05),微囊化细胞组大鼠显著低于裸细胞组(F=31.271~122.402,P<0.05)。②各组大鼠两侧脊髓后角浅层P物质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吸光度比较:微囊化细胞组及裸细胞组大鼠显著高于空囊组[右侧:0.065±0.003,0.040±0.006,0.034±0.004;左侧:0.066±0.002,0.042±0.004,0.035±0.005(F右侧=156.672,F左侧=155.841,P<0.05~0.01)],而微囊化细胞组显著高于裸细胞组(P<0.01)。结论:牛嗜铬细胞移植对甲醛致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可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同时还可以抑制甲醛致痛诱发的P物质的释放,增加脊髓后角P物质的含量,提示P物质可能参与了嗜铬细胞移植镇痛过程。其中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镇痛效果,提示微
游言文臧卫东曹靖
关键词:疼痛嗜铬细胞P物质
基于无干扰理论的分布式多级安全核心架构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提高分布式环境下多级安全实施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多级安全保护核心架构——分布式可信计算基(DTCB)。DTCB具有三层结构,包括系统层可信计算基、模块层可信计算基和分区层可信计算基,实现了从模块间、分区间到分区内部的逐步细化的信息流和访问控制,有效降低了分布式环境下多级安全实施的复杂性。最后,采用组合无干扰模型形式化证明了DTCB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TCB能够从整体上为分布式系统提供较好的多级安全保护。
邵婧陈性元杜学绘曹利峰
关键词:无干扰可信计算基分布式系统架构
共1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