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6B44)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3
相关作者:米运生易秋霖雷鸣潘勇辉李丹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资本
  • 2篇自由化
  • 2篇金融
  • 2篇金融自由
  • 2篇金融自由化
  • 2篇储蓄
  • 1篇信贷
  • 1篇信贷可获得性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
  • 1篇中国银行
  • 1篇生产率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收入差距
  • 1篇数据分析
  • 1篇私人
  • 1篇私人储蓄
  • 1篇区域发展差异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机构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4篇米运生
  • 2篇易秋霖
  • 1篇潘勇辉
  • 1篇李丹
  • 1篇谭莹
  • 1篇刘仁和
  • 1篇雷鸣

传媒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被引量:40
2008年
日本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本研究拟在对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借鉴日本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雷鸣潘勇辉
关键词:乡村旅游
中国银行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源于储蓄、资本形成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2008年
与质量效应不同,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存在于水平方向,它主要表现为对私人储蓄率、宏观投资率的提升和(尤其是对私人部门)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等方面。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于200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个步骤,金融自由化应该在水平方向影响着中国的私人储蓄和投资,但鲜有文献涉及此问题。作为一种尝试,以国内金融部门(银行)为代表,本文计算了一个金融自由化指数。利用这个指数,我们就银行自由化对私人储蓄和投资的水平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是显著的:自由化指数每提高1,私人储蓄率提高16%,信贷可获得性提高1%,宏观投资率提高9%。本文结论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效应提供了有利的经验证据。它也表明,在过去的一个时期,要素效应仍是金融作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机制。
米运生刘仁和易秋霖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私人储蓄资本形成信贷可获得性
资本配置效率、金融服务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金融自由化视角,本文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重审此问题。自由化缓解信贷空间错配问题,储蓄流出农村并被配置于相对高效的城市和工业部门;金融自由化意味着农村将获得逐渐增加的公共政策支持;国有银行反应过度,降低农户相对经济地位但后果并不严重;银行基层机构和部分农村储蓄本来就外生于农村经济;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下的低金融需求抑制了农村金融供给过度调整的不利影响;配置效率改善的正外部性抵消了(农户金融机会减少的)消极影响,自由化总体上缩小城乡差距。
米运生李丹
关键词:资本配置效率金融自由化
全球化、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地处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相继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但珠三角仍然保持一种相对优势。这种区域差异是源于全球的数量效应还是质量效应?本文比较分析表明,三大区域之间的TFP存在显著差异;TFP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基于贸易、投资和金融维度,本文以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全球化对区域TFP差异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全球化促进了TFP的提高;但在区域内,全球化对三大区域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无统计意义。全球化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数量效应实现的,质量效应尚未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质性因素。外贸和FDI增长方式的外延和粗放、较低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制约了区域层面TFP的增长。
米运生易秋霖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差异
银行自由化的储蓄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动员储蓄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削弱了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这种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私人储蓄率,不利于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能通过利率、收入、资产选择效应等多种机制提高私人储蓄率。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推行金融自由化运动。选取1992-2006年为样本区间,通过对中国银行自由化的储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银行自由化对提高私人储蓄率作用是显著的,且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
米运生谭莹
关键词:储蓄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