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609)
- 作品数:5 被引量:110H指数:5
- 相关作者: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孙铃陈会昌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2岁活跃性、自我控制与5年后学校适应——父母养育方式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5年的追踪,考察儿童早期气质特征对后期社会适应的影响。选取200名2岁儿童,采用实验室观察法评价其气质上的活跃性和自我控制;在其7岁时追踪到125名儿童,请父母报告养育方式、班主任老师评价其社会能力和学业表现。结果表明:(1)儿童2岁时的活跃性对5年后学校适应的预测总体是消极的,并且受父母养育方式调节;父母的高限制和低压制能够抵消活跃性对学习问题和任务定向的消极影响;(2)儿童2岁时的自我控制对于5年后的所有积极学校适应指标(学业成绩、低学习问题、果敢社交、挫折耐受、任务定向)有直接预测作用。这一结果揭示了气质上的活跃性与自我控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实行差别化教育。
- 孙铃梁宗保陈会昌陈欣银
- 关键词:活跃性自我控制父母养育方式
-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一项追踪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歧视体验和知觉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单向的、消极的影响。
- 张光珍姜宁梁宗保邓慧华
-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
-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7
- 2013年
- 通过追踪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454名学前儿童的父母婚姻关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与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第一年父子亲密性后,第一年的夫妻婚姻关系质量不能直接预测第三年父子亲密性,而是完全通过第二年父亲的情绪表达作用于第三年父子亲密性,第二年母亲情绪表达在第一年夫妻婚姻关系质量与第三年父子亲密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在控制了第一年母子亲密性后,第二年母亲的积极情绪表达在第一年的夫妻婚姻关系质量与第三年的母子亲密性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第二年母亲消极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第二年父亲情绪表达在第一年夫妻婚姻关系质量与第三年母子亲密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宋媛郑文明孙铃
- 关键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家庭系统中介作用
- 父母婚姻关系质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父母养育行为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关系质量、养育行为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追踪设计对454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前测儿童敏感合作后,第一次测查的父母婚姻关系质量通过第二次测查的父亲温暖鼓励间接作用于第二次测查的儿童敏感合作行为;2在控制前测儿童社会适应后,第一次测查的父母婚姻关系质量通过第二次测查的母亲温暖鼓励和拒绝间接作用于儿童愤怒攻击、敏感合作、焦虑退缩等社会适应行为。结论:父母婚姻关系既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社会适应,也可以通过父母养育行为间接影响其适应情况。
- 梁宗保马林阁张光珍邓慧华
-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中介作用
- 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对其7岁及11岁社会适应的预测被引量:14
- 2014年
-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追踪考察了138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对其7岁及11岁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4岁时,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孩;(2)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7岁时父母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以及母亲报告的内隐问题行为,7岁时教师评价的学习问题;(3)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11岁时父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正向预测11岁时教师报告的挫折耐受能力。
- 张萍梁宗保陈会昌张光珍陈欣银
- 关键词:自我控制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