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04043050)

作品数:39 被引量:254H指数:11
相关作者:席贻龙张雷董丽丽温新利胡好远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轮虫
  • 26篇臂尾轮虫
  • 20篇萼花臂尾轮虫
  • 10篇温度
  • 9篇种群
  • 7篇生活史特征
  • 5篇品系
  • 5篇克隆
  • 4篇生活史
  • 4篇食物浓度
  • 4篇姐妹种
  • 3篇栅藻
  • 3篇生命表
  • 3篇生命表统计学...
  • 3篇食物密度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种群动态
  • 3篇种群增长
  • 3篇斜生栅藻

机构

  • 39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黄山学院

作者

  • 39篇席贻龙
  • 9篇张雷
  • 9篇董丽丽
  • 7篇胡好远
  • 7篇温新利
  • 6篇项贤领
  • 6篇陈芳
  • 5篇葛雅丽
  • 4篇李化炳
  • 4篇徐晓平
  • 4篇程新峰
  • 3篇刘桂云
  • 3篇储昭霞
  • 3篇陶李祥
  • 3篇胡存兵
  • 3篇杨冬青
  • 2篇钱方平
  • 2篇黄林
  • 2篇陆星家
  • 2篇赵兰兰

传媒

  • 11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Curren...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物浓度和品系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期历时和混交雌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藻类食物浓度(2.0、5.0、8.0和11.0×106cells/mL)和品系对采自广州、青岛和芜湖等地的萼花臂尾轮虫生殖期历时、后代数和后代中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和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轮虫的总后代数无显著的影响。品系对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总后代数和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影响。3品系间,广州品系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最长,为(4.53±0.19)d;总后代数最多达(18.75±0.26)个;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低,仅为4.32%±0.51%。而青岛品系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达49.90%±2.15%;其生殖期历时和总后代数与芜湖品系间均无显著的差异。食物浓度和品系间的交互作用仅对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有显著影响。3品系中,仅芜湖品系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总后代数和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受食物浓度的显著影响;母体年龄对轮虫每天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因轮虫品系的不同和培养时所用的食物浓度的不同而异。
葛雅丽席贻龙陈芳董丽丽储昭霞徐晓平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品系食物浓度
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000.0和10000.0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000.0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000.0μg.L-1的甲胺磷和100.0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000.0和10.0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000.0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0.0002X+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柯丽霞席贻龙查春旺杨冬青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甲胺磷17Β-雌二醇
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等位酶分析以及克隆间的生殖差异被引量:12
2005年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夏季种群内的16个克隆进行了等位酶分析。在检测的6种等位酶系统中,依据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谱在克隆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将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的16个克隆划分为4个互不相同的克隆群。对由4个克隆群中分别随机选取的1个克隆(共4个克隆,分别命名为克隆A、克隆B、克隆C和克隆D)在4种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密度(1.0,2.0,4.0和8.0×106cells/ml)下的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所作的研究发现,食物密度、克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4克隆中,克隆D的这4项指标均最高,而克隆B的种群瞬时增长率以及克隆A的其他3项指标均最低。克隆B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克隆A和C的种群瞬时增长率与食物密度间呈曲线相关,而其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克隆D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呈曲线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存在“克隆共存”现象。
张雷席贻龙董丽丽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等位酶食物密度孤雌生殖等位酶分析克隆
温度对三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被引量:21
2004年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著影响。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0℃和 2 5℃ ,芜湖品系轮虫则在 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Y =0 .0 0 0 9X2 - 0 .0 0 6 1X +0 .4 0 90和Y =- 0 .0 14 4X2 +0 .74 12X - 8.375 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 4 2 .90 %、14 .4 3%和 6 .2 3% ;2 0℃和 2 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 74 .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
关键词:温度角突臂尾轮虫地理品系种群增长率生活史
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18℃、23℃、28℃和33℃的温度梯度下比较了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18℃和23℃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产卵量也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8℃下,2种轮虫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33℃下,镰形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历时以及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尾突臂尾轮虫,产卵量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18℃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3℃和28℃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而其他种群增长参数间均无显著差异;33℃下,镰形臂尾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极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2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尾突臂尾轮虫更能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而镰形臂尾轮虫则相反.
陶李祥席贻龙胡存兵
关键词:温度
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水质的生态学评价被引量:57
2006年
2003年1—12月,对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有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1属。密度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前额犀轮虫(Rhinoglena frontalis)、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而生物量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多须伪前翼轮虫和暗小异尾轮虫。全年轮虫的总密度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及小型纤毛虫密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对全年轮虫总密度的影响最大,叶绿素a浓度对春、冬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小型纤毛虫密度对夏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而水温是影响秋季轮虫总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污染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Q值并结合水理化性质对治理后的镜湖水质所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经清淤、截流和换水等措施治理后,小湖区应偏属寡污-β中污至β中污型水体,大湖区属于β中污型水体;目前镜湖水体处于中营养后期—富营养化初期阶段。
温新利席贻龙张雷陆星家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水质生态学评价
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在4个温度(15℃、20℃、25℃和30℃)下对4个不同生化遗传特征的萼花臂尾轮虫克隆(A、B、C和D)所产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及其与温度、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下克隆B幼体耐饥饿时间最短,为45·67h;20℃和25℃下克隆C幼体耐饥饿时间均最长,分别为61·33h和72·01h;30℃下克隆A幼体耐饥饿时间最长,为40·11h.4个温度间,克隆A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15℃下最长,克隆B和C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30℃下均最短,克隆D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逐步显著缩短.4个克隆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克隆A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还与卵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克隆C相反;克隆B和克隆D轮虫幼体耐饥饿时间与个体体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董丽丽席贻龙张雷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克隆温度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姐妹种HE3,18℃下和23℃姐妹种LE9和HE1的世代时间分别最长和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净生殖率最高,28℃下姐妹种HE1的净生殖率最低;13℃下姐妹种LE9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18℃下姐妹种HE3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姐妹种LE9;18℃和28℃下姐妹种HE3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23℃下姐妹种HE1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低于HE3。3个姐妹种的生命表参数对升高的温度的响应也不相同。温度、姐妹种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姐妹种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李化炳席贻龙程新峰
关键词:姐妹种温度生活史特征
基于28S rDNA基因序列研究十种臂尾轮虫的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10种臂尾轮虫以及透明囊足轮虫、大肚须足轮虫和晶囊轮虫等其他3种轮虫的28SrDNA序列分析,使用MAGE软件构建这13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ME树、UPGMA树和MP树),探讨了臂尾轮属、须足轮属、晶囊轮属和囊足轮属之间以及10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28SrDNA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30.15%,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间和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从臂尾轮属中分离出来;裂足臂尾轮虫应隶属臂尾轮属;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是两个独立的种;透明囊足轮虫与臂尾轮属亲缘关系较近。
程双怀席贻龙项贤领胡好远
关键词:轮虫RDNA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5
2004年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温度 (2 0、2 5和 30℃ )和藻类食物浓度 (1 5× 10 6、3 0× 10 6、6 0× 10 6和9 0× 10 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 ,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 .三品系间 ,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 ,芜湖品系最短 .当食物浓度为 3 0× 10 6cells·ml-1时 ,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 ,9 0× 10 6cells·ml-1时最短 .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 ,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 ,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
董丽丽席贻龙刘桂云陈芳葛雅丽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品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