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BZZ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上官酒瑞程竹汝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行政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政治
  • 4篇政治信任
  • 2篇信任
  • 2篇压力型体制
  • 2篇社会
  • 2篇变动社会
  • 1篇党政
  • 1篇动员
  • 1篇演进逻辑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有限性
  • 1篇政党
  • 1篇政党政治
  • 1篇政权
  • 1篇政治传播
  • 1篇政治共识
  • 1篇政治认同
  • 1篇政治走向
  • 1篇职责同构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行政学院
  • 4篇中共上海市委...

作者

  • 11篇上官酒瑞
  • 1篇程竹汝

传媒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理论与改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产党的执政软实力、公信力及制度化能力被引量:4
2014年
用软实力理论分析政党政治现象,可形成执政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研究框架。从比较政治看,软、硬实力的区分对共产党长期执政意义非同寻常。新形势下共产党遭遇的挑战更多来自于软实力方面。公信力直接影响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格局与效能,是执政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由共产党与中国国家政权的紧密度、与社会结构的契合度决定的,也是由执政公信力在变动社会中面临比较严重磨损的现实决定的。根据现代社会政治信任的基本原理,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在根本上可转化为制度化不信任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作能力,也即政治制度化能力。
上官酒瑞
关键词:政党政治
政治信任“悖论”的有效展开与现实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良善的公共生活既要得到政治信任的润滑,也需要政治不信任与理性怀疑的促动,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悖论"。该"悖论"有效展开的关键是理性怀疑的有效实现,体现为怀疑方式的制度化和边界的合理化,并对民众理性怀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政治信任"悖论"及其有效展开,对中国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定位、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官酒瑞程竹汝
关键词:政治信任理性怀疑公共生活悖论
从解放政治走向生活政治——关于中国发展中政治的一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作为解释范畴与分析框架,有助于认识中国发展中政治的面貌、轨迹与走势。中国解放政治主要呈现为革命政治与增长政治两种形式。增长政治的发展孕育了生活政治的因素,推动生活政治兴起。随着社会变迁,增长政治的结构功能越来越难以适应生活政治发展的需求,两者之间的不适应、不兼容、不协调造成了诸多治理难题。这在增长政治框架中是无法解释,也无法解决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发展民主法治体系、优化政策过程体系,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增加生活选择机会为主旨,推动解放政治(增长政治)逐步走向生活政治。
上官酒瑞
关键词:解放政治生活政治
后物质价值观兴起背景下的政治认同被引量:5
2014年
用理性选择范式、利益分析框架无法解释中国社会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而政治认同不断弱化的现象。物质与后物质价值观可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和视角。后物质价值观及批判型公民的成长,不仅会改变政治认同的基础和环境,还可能直接挑战政治认同。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社会后物质价值观开始兴起,并呈现为局部性、代际差异大等特征。物质与后物质价值观的并存、冲突导致社会共识缺乏,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治理难题和政治认同困境。重构政治认同的关键是再造政治共识,这既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导向与凝聚功能,也要建立健全政治共识机制来拓展与增加共识。
上官酒瑞
关键词:政治认同政治共识
政治信任模式的根本分野及演进逻辑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可将政治信任划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模式。政治权能结构和制度化水平决定了传统与现代政治信任的根本分野为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传统人格信任向现代制度信任演进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政治逻辑的形成和国家制度成长;演进的基本轨迹为:人格信任日益消解,制度信任逐步成长,并最终实现人格信任的制度化。这在根本上是凭借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度化不信任体系建设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提高政治预期、降低政治风险两种机理。搞清楚政治信任模式的分野与演进逻辑,对中国转型社会政治信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上官酒瑞
关键词:制度信任
社会变革、官民关系与政治信任——理解中国国家治理进路的一个维度被引量:3
2017年
国家治理可聚焦为官与民、民与民两组结构关系的调适与规范。官民关系展现着变革社会中的政治信任,是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国家治理进路的一个维度。官民关系困境与政治信任衰微之间因果关系发生和演化的逻辑机理包括:政治信任结构序列的聚合机理,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机理,传统伦理政治的文化机理,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机理。这呈现了中国发展中政治与变革社会中国家治理的特征、面相与轨迹,也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种进路。这两种进路展开的过程,也是形成新型官民关系、建构现代政治信任的过程。
上官酒瑞
关键词:政治信任官民关系社会动员
级差政治信任的形成机理、风险及改革思路——基于压力型体制的一种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根据结构—功能原理,解释中国级差政治信任需撇开整体认知模式,关注国家政权的纵向结构与体制特征。压力型体制运行深度嵌入党政治理体系,通过政策选择执行、政绩过度激励、政治化运作等机理塑造着级差政治信任。这使地方基层政权失信带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并隐藏着风险。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变职责同构管理模式、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建立民主合作体制等途径,为地方基层政权缓减体制压力。
上官酒瑞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职责同构
论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特质、成因及可能风险被引量:8
2014年
级差政治信任是中国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结构最典型的特质,体现在人群分布、地域布局等方面,具有坚韧性和稳定性。级差政治信任形成的根源主要包括传统政治文化浸润中民众的清官情节、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形象塑造差异、权能结构配置中的政治接触差异和政治传播中的资源占有差异。如果政治信任级差"鸿沟"过大,会滋生相应的社会政治风险,导致政治信任整体恶化,影响社会秩序,增加治理成本等。
上官酒瑞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政治传播
推进型法治模式下的“关键少数”与全面依法治国被引量:5
2015年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个论断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指向,与中国政党建设现代国家、推进型法治模式及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密切相关。但推进型法治内含悖论,意味着"关键少数"是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因素,也可能是消极破坏力量。能否抓住并抓好"关键少数",有效规范约束领导干部权力,是检验中国法治发展状况的根本标准与试金石。这里的"抓住",意指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中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指依法有效治权治官,这需要教育之培养、环境之涵养,关键是需要制度之监管。
上官酒瑞张弈天
关键词:法治模式法治国家权力监督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的结构特质被引量:3
2014年
就中国变动社会中的政治信任状况简单进行或高或低的数量判断、或好或坏的价值判断,都可能会失之偏颇,甚至会产生不良政治与社会后果,因此需要从不同维度分析其结构特质。这主要包括:历史变迁的进步性,结构序列的可调控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纵向结构分布的级差性,供需关系的非平衡性等。这样形成的理论认识或政策认知,对执政党和政府推动政治信任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官酒瑞
关键词:政治信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