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68)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凛卫勃李荣唐云李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单纯结扎
  • 1篇蛋白
  • 1篇滴度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预后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转运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 1篇脐静脉内皮
  • 1篇腔静脉
  • 1篇切除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卫勃
  • 4篇陈凛
  • 2篇唐云
  • 2篇李荣
  • 2篇吕伟
  • 2篇李涛
  • 1篇梁发启
  • 1篇吴欣
  • 1篇李沛雨
  • 1篇赵云山
  • 1篇彭正
  • 1篇王宁
  • 1篇李杰
  • 1篇郝璐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ll4基因靶向RNAi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高滴度病毒制备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一个表达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基因Delta-like ligand4(Dll4)小干扰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靶向性抑制Dll4表达的高滴度重组腺相关病毒。方法:将包含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基因Dll4特异性小干扰RNA片段的质粒用EcoRI+SalI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将pSNAV2.0质粒用EcoRI+SalI双酶切后同目的片段连接,脂质体法转染BHK-2l细胞,G418筛选后以辅助病毒感染获取病毒。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包含U6启动子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基因Dll4特异性RNA干扰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制备出滴度为2.4×l011vectorgenome/L高滴度腺相关病毒。结论:成功构建携带Dll4基因短发夹状干扰RNA的腺相关病毒载体。为下一步探索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
吕伟陈凛卫勃赵云山李涛彭正唐云李荣
关键词:重组腺相关病毒
Delta样分子4/Notch信号途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特异性阻断Delta样分子4(D11)4/Notch信号途径,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自行构建的含短发夹样结构介导RNA干扰(aNAl)抑制D114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rAAV—DIM—shRNA)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空病毒载体rAAV感染[HUVEC(-)组]及未转染细胞ttUVEC(HUVEC组)为对照。半定量逆转录(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HUVEC细胞D114mRNA和蛋白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基质胶三维培养系统观测HUVEC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HUVEC(+)组和对照组[HUVEC组、HUVEC(-)组]D114mRNA表达与内对照GAPDH的比值分别为0.636_4-0.082、0.972-t-O.022和0.948±0.046(P=0.024),D114蛋白表达与内对照B-肌动蛋白的比值分别为0.6324-0.052、2.016±0.048和1.946±0.066(P=0.033)。rAAV-D114-shRNA转染HUVEC后,HUVEC(±)组及HUVEC组增殖指数分别为(39.9±2.2)%、(25.74-4.5)%(P=0.036)。HUVEC在基质胶中形成小管样结构72h时HUVEC(±)组与对照组[HUVEC组、HUVEC(-)组]细胞长度分别为(12.5±0.5,8.7±7.7,8.5±3.0,P=0.028)。结论D114/Notch信号途径对HUVEC生长、增殖、小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发挥负性调控作用,特异性阻断D114/Notch信号途径将为进-步深入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分化、成熟过程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陈凛吕伟卫勃王宁李涛
关键词:NOTCH新生血管化腺病毒科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单纯结扎和切除下腔静脉的可行性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腹膜后肿瘤累及下腔静脉时,评估单纯结扎和切除下腔静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腹膜后肿瘤病人116例,接受手术的93例完全切除率93.55%,肿瘤累及下腔静脉共13例(11.2%),按照肿瘤累及位置将下腔静脉分为3个节段,A:第二肝门至肾静脉以上;B:肾静脉节段下腔静脉;C:肾静脉以下至髂血管分叉。结果A组2例,B组2例,C组8例,1例累及下腔静脉全程。下腔静脉修补5例,肾静脉以下至髂血管分叉下腔静脉单纯切除、远近端缝扎4例,肾静脉平面节段下腔静脉切除,两侧肾静脉结扎1例,第二肝门至肾静脉以上平面结扎2例,下腔静脉全程切除1例。结论腹膜后肿瘤累及并导致下腔静脉闭塞时,第二肝门至肾静脉以上平面下腔静脉结扎并不影响肾脏和其他盆腔器官的血液回流,切除累及肾静脉平面下腔静脉时,肾功能可能受损。肾静脉以下至髂总静脉分叉平面受累的下腔静脉无论是否闭塞,均可安全结扎或切除。
卫勃陈凛李沛雨吴欣唐云郝璐梁发启李荣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下腔静脉结扎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卫勃陈凛李杰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