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593)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世红周宽基张永生冯毓琴张俊儒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不育
  • 2篇雄性不育
  • 2篇育种
  • 2篇小麦
  • 2篇MS
  • 1篇单体异附加系
  • 1篇遗传学
  • 1篇异附加系
  • 1篇育性
  • 1篇育性遗传
  • 1篇育种应用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小麦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利用
  • 1篇突变体
  • 1篇外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遗传

机构

  • 4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周宽基
  • 4篇王世红
  • 2篇冯毓琴
  • 2篇张永生
  • 1篇张怀刚
  • 1篇张俊儒
  • 1篇刘忠祥
  • 1篇袁明璐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 既实现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白粒种子(正常小麦粒色,相对蓝粒而言,基因型为2n=42W(msms)=42)与雄性不育保持系蓝粒种子(可自交繁殖、“一系两用”,基因型为2n=42W(msms)+4E’=43)粒色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使小麦核不育杂种优势的育种和生产利用成为可能.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创建的遗传育种学原理、“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及蓝粒小麦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育种应用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冯毓琴周宽基王世红张永生张俊儒
关键词:小麦核雄性不育蓝粒育种
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本文简述了前人关于细胞遗传学方法实现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设计方案及其实例,重点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关于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创建及其育种应用研究进展,由此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关键词:GMS细胞遗传学
文献传递
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以小麦不育系257A为母本,中国春、阿勃、甘麦8号、陇春7号、陇春11号、宁春4号、宁春16号、KUZA、西农1376为父本,杂交后代F1、F2和BC1为材料,调查F1结实率和F2代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分离比率,结果表明:F1正常结实,平均结实率为87.4%,F2代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分离比符合1∶3的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和回交遗传的1∶1分离规律。证明该核不育突变体为单隐性核基因突变,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不育性遗传稳定、彻底,不受光温变化的影响。利用该核不育突变体(2n=42W(msms)=42)和蓝粒附加系小麦[2n=42W(MSMS)+2(4E)=44]杂交,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创建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实现了小麦隐性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开辟了我国小麦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组配的杂交种2574A/墨引45在2003年的产量比较试验中,小区平均折合产量为9 183 kg/hm2,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15.3%,表现中矮秆,株高91.5 cm,优质、高产,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刘忠祥周宽基王世红
关键词:小麦育性遗传育种应用
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石蜡切片显微观察、雄性不育基因遗传分析和缺体定位等方法,对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进行了遗传研究,以明确该不育基因的遗传学特性。显微观察发现,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系257A的不育花药各壁层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没有明显的结构发育异常现象,但不育花药的绒毡层及中层组织有延迟解体的趋势。257A与中国春等小麦品种的杂交F1结实率、F2和F1BC1代育性分离比率调查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材料不育性是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性遗传稳定,不受小麦品种细胞质以及光、温等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缺体分析将不育基因定位在4B染色体上。
王世红周宽基张怀刚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
关键词:花药发育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