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120)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蒋勇王志军周云亮廖巧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3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允准
  • 3篇扩域
  • 2篇信息熵
  • 2篇叙事
  • 2篇选词
  • 2篇隐现
  • 2篇任指
  • 2篇自信息
  • 2篇问句
  • 2篇函数
  • 2篇浮现
  • 1篇单调函数
  • 1篇灯火
  • 1篇定居
  • 1篇信条
  • 1篇行道
  • 1篇疑惑
  • 1篇意象
  • 1篇隐喻
  • 1篇涌现性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0篇蒋勇
  • 2篇王志军
  • 1篇周云亮
  • 1篇廖巧云

传媒

  • 4篇当代修辞学
  • 4篇语言研究集刊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张家口职业技...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沧桑美
2022年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歌词层面通过“横跳”的时间叙事、遥远的空间叙事,将“沧桑美”构建于叙事时空之中。落实到具体事件时,叙事主体由常见的“牧羊女”变为善良而深情的“牧羊男”;作为另一事件主体的“养蜂女”的隐退,在构造单向叙事的同时,更潜藏着两个事件主体间的“沧桑”张力;作为“沧桑”常见表达方式的颓废肉体的缺席,制造了留白的结局。尽管“沧桑”大多源自消极变化,但其并不指向消极,反而为沧桑者带来不惊与明悟。
赖逸平
关键词:时空叙事审美张力
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基于英语、汉语的语言事实和关联论、博弈论,评述等级含义论对任指词浮现极性特征的解释力并做出修正,指出任指词的浮现极性特征主要是由它本身的任选义和梯级蕴涵义决定的。Chierchia(2013)认为any表示some(某个、某些)的意义,同时具有穷尽领域的功能,上向蕴涵语境会激发与常识相背离的等级含义,故any不能获得允准,而下向蕴涵语境能把弱信息转化为强信息,实现any的强调功能,故any能获得允准。本文认为:(1)任指词能给听话人提供任意选择的自由,上向蕴涵语境的存在闭包性阻碍了选择的自由,故不能允准任指词,而下向蕴涵语境和任选语境能提供任选的自由,故能允准任指词;(2)任指词在不合适的语句中也传递强信息,并不诱发等级含义;(3)任指词的量化义是含义而不是本义;(4)任指词反映了讲话人的博弈优选策略,允准语境的作用就是配合讲话人以风险换取具有最大说服力的证据。
蒋勇王志军
关键词:扩域
“双行道”与“钳形结构”--论《信条》的时间叙述
2022年
《信条》以“熵减”设定时间逆行的元素,构造了独特的情节结构与镜头语言,在以往逆向叙述的基础上,将逆向叙述与正向叙述结合,并置时间逆行与时间顺行,形成了“双行道”式的叙述结构。这样的叙述方式造成叙述行为时间与被叙述时间的结构分歧:叙述行为时间的回旋结构是时向变形结果;被叙述时间的“钳形”结构不但缺少明晰的因果链,更展现了一种违背传统的“因果律则论”的世界观。
史航宇赖逸平
“任何”的隐现极性特征的信息论分析
2012年
"任何"的隐现极性特征不仅与它本身的任选义相关,而且与事件发生的先验累计概率相关。当"任何"用于指类句和或然情态句等内涵语境时,它不显现极性特征。当"任何"用于表示事物的存在和情节句等存在封闭性语境时,它显现出负极词的特征。"任何"能扩大它所修饰的普通名词指代的选项域。由于选项域的大小与例外事件发生的先验累计概率构成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所以讲话人可以用扩域手法突出命题所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使命题传递梯级含义和极大的信息量。
蒋勇
关键词:自信息扩域
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的概率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与它本身的任选义和函数映射相关。任选词语具有扩域功能,它把例外的选项也纳入域中,强调任何选项都不例外。选项的数量与例外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构成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含有任选词语的核心命题要么肯定先验概率极小的事件,要么否定先验概率极大的事件,它们都通过基于概率的梯级逻辑传递梯级含义。任选词语在情节句、存现句中能获得否定词语的允准,是因为它们的结合能顺应讲话人加强否定的力度的意图。任选词语不是对允准语的下向蕴含特征敏感,而是对任选义和概率条件敏感。此外,下向衍推本身也是基于概率的梯级推理。
廖巧云蒋勇
关键词:单调函数
“Any”与“任何”允准差异的优选论解释被引量:1
2015年
"Any"要受否定的成分统制而"任何"可以不受否定的成分统制。我们认为这一允准差异与英、汉语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Any"短语不能做否定陈述句的主语是因为在英语的主语位上否定吸附规则高于前焦规则,要求"any"吸纳谓语中的否定成分,用否定性不定代词取代任选词。现代汉语中无否定性不定代词,否定吸附规则被抑制,前焦规则被激发,"任何"短语可做否定陈述句的主语,它后面常跟焦点标记词"都"或"也"等。文章先评述解释这一现象的相关理论,然后用优选论说明任选词的允准差异与特定语言的优选规则相关。
蒋勇
关键词:优选论
任选词表极点义的关联条件
2015年
Fauconnier(1975a,1975b)等指出any暗示梯级中的极点,但未分析其中的原因。Lee&Horn(1994)等认为any的本义就是极点义,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有效地解决任选解释代表的不定指意义和梯级解释代表的定指意义之间的矛盾。而反梯级解释的一派(如Rullmann 1996,Dayal 1998)认为任选词指代集合中任意的一个选项,不能把它理解为指代梯级中的极点,然而他们无法解释任选词在某些语境中确实指代梯级中的极点的现象。文章用关联论(Sperber&Wilson 1986/1995)中词语的编码义在语境中被微调的原理来解释任选词any和"任何"在特定的语境中传递的极点义。我们认为任选词的本义表示允许听话人自由选择,而极点义是它的含义,听话人在某些语境中在最佳相关语境假设的引导下,推知集合中只有某个极端选项才是讲话人意图中真正所指的对象,于是任选词的外延在语境中被调节,由指代任意选项变为指代某一极端选项。
蒋勇
“都”允准任选词的理据被引量:9
2015年
Giannakidou&Cheng(2006)认为在"疑问不定词+‘都’"结构中,"都"能限定变量的范围,允准疑问不定词用于存在闭包语境。本文持不同的观点,提出显性-隐性限定说,指出:(1)"都"不具有限定范围的功能,它以总括义引导对疑问不定词的虚指义和任指义的辨识;(2)对无定任选和有定任选的识别依赖于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3)起限定范围作用的是显性或隐性的限定语。(4)是否使用限定语取决于可及度。
蒋勇
述谓式“一V一V”的语义机制与情状类型
2022年
“一V一V”具有述谓与指称两种语法功能,述谓式“一V一V”具有重叠式短语、非重叠式并列短语、承接式紧缩复句三种语法形式。从事件角度看,述谓式“一V一V”的语义机制是将上位事件拆分为原子事件,使上位事件以原子事件组合片段的形式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从情状角度看,前后两个“一V”构成了表示机械加合、笼统汇总、前后配合三种重复情状及单次完结的非重复情状的连续统。单次完结情状会因TP层表示重复情状的成分获得外部重复,部分单次情状属于主观小量的语用用法。
赖逸平
关键词:主观小量
《灯火里的中国》歌词的版本变迁与美学认知被引量:3
2021年
不同版本《灯火里的中国》的歌词有所不同,正式版对原版歌词的修改弱化了作品地域色彩,拉近其与更多审美主体的距离,赋予其更多的古典美,彰显了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本文围绕核心词汇"灯火",从不同视角、层面描绘出"灯火里的中国"的具体印象,隐喻闲适安康、奋发图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时代,激活了审美主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认知。作品通过承载重大历史信息的词汇以及第三人称微观、宏观叙事,充分调动审美主体的视听官能,构建起时空框架,同时为审美主体预留了充足的时空内涵。
赖逸平
关键词:意象叙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