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作品数:29 被引量:163H指数:7
相关作者:沈洪艳赵月王冰高吉喜吴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抗氧化
  • 6篇斑马
  • 6篇斑马鱼
  • 5篇活性
  • 4篇锦鲤
  • 4篇丙二醛
  • 3篇氮肥
  • 3篇毒性
  • 3篇毒性效应
  • 3篇玉米
  • 3篇沙星
  • 3篇土霉素废水
  • 3篇硝态氮
  • 3篇抗氧化系统
  • 3篇废水
  • 3篇SOD活性
  • 3篇DNA损伤
  • 3篇MDA含量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机构

  • 24篇河北科技大学
  • 5篇环境保护部南...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怀来县农牧局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作者

  • 24篇沈洪艳
  • 7篇王冰
  • 7篇赵月
  • 6篇高吉喜
  • 4篇吴志刚
  • 3篇武彤
  • 3篇张国霞
  • 3篇武晨虹
  • 3篇王丽新
  • 3篇韩宝文
  • 3篇王激清
  • 3篇刘军伟
  • 2篇刘社平
  • 2篇张远
  • 2篇李敏
  • 2篇杨雷
  • 2篇张红燕
  • 2篇王文欢
  • 2篇周可心
  • 1篇孙昊宇

传媒

  • 6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霉素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土霉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但由于动物对土霉素的吸收效率较低,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为探究土霉素对淡水藻的毒性作用,选择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通过室内暴露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土霉素(0、1、2、5、10和20 mg·L^-1)对斜生栅藻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浓度土霉素暴露组对斜生栅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44.4%,土霉素对斜生栅藻96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21.3、2和5 mg·L^-1;相同暴露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与斜生栅藻生物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0 mg·L^-1浓度组中叶绿素a含量在96 h降低了28.9%。暴露96 h,斜生栅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 mg·L^-1浓度组SOD活性受到显著性抑制(P<0.001),比对照组低38.8%;丙二醛(MDA)含量与活性氧(ROS)受到不同程度诱导,20 mg·L^-1浓度组MDA含量为对照组的3.2倍,ROS为对照组的1.2倍;10 mg·L^-1和20 mg·L^-1土霉素对斜生栅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
武鹏鹏王雅学沈洪艳
关键词:土霉素斜生栅藻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活性氧
全氟辛烷磺酸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大型蚤21天暴露和子代21天恢复实验法,研究了PFOS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及其子代F1(1st)和F1(3rd)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FOS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F0代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都受到显著抑制。3个指标在最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依次降低了62.2%,40.6%,34.0%(p<0.01)。随PFOS暴露浓度增加,其对大型蚤毒性逐渐加重,PFOS暴露浓度与对大型蚤毒性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质量浓度高于30mg/L时,F1(lst)代总产卵量和终点体长受到显著抑制。F1(3rd)代比F1(1st)代大型蚤恢复程度更好,除暴露于50mg/L的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仍受显著抑制,其他指标都恢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大型蚤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最敏感的指标,建议将其用于评价PFOS的慢性毒性。
沈洪艳杨杰频曹志会王冰赵月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大型蚤慢性毒性
地表水体中常见硝基芳烃对鲤鱼的联合毒性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ara-nitrochlorobenzene,P-NCB)、间二硝基苯(m-dinitrobenzene,M-DNB)、2,4-二硝基苯氯苯(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对锦鲤鱼(Brocarded carp)的单一毒性和二元、三元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用四种方法(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和相似性参数法(λ))对联合毒性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硝基苯对锦鲤鱼的单一毒性大小顺序为:CDNB>M-DNB>P-NCB。P-NCB与M-DNB的联合毒性48小时之前为拮抗作用,48小时后为协同作用,P-NCB与CDNB的联合毒性类型为拮抗作用,而M-DNB与CDNB以及三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机制均为协同效应。
沈洪艳张国霞刘宝友杨雷张红燕
关键词: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联合毒性
诺氟沙星对黑麦草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诺氟沙星为研究对象,黑麦草为受试生物,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测定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并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诺氟沙星(0. 016 mmol/L、0. 032 mmol/L、0. 064mmol/L、0. 128 mmol/L、0. 256 mmol/L)对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试验周期为18 d。结果表明,0. 016mmol/L诺氟沙星未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但诺氟沙星浓度大于0. 032 mmol/L时,黑麦草种子发芽率被抑制。黑麦草叶绿素含量与诺氟沙星浓度呈负相关,诺氟沙星浓度越高,叶绿素含量抑制作用越明显,0. 256 mmol/L处理组黑麦草叶绿素含量仅为空白组的26. 7%。黑麦草MDA、Pro含量随诺氟沙星浓度增加均呈诱导作用;黑麦草SOD活性随诺氟沙星处理浓度增加呈"诱导-抑制"作用,诺氟沙星低浓度处理组(0. 016 mmol/L、0. 032 mmol/L)未对黑麦草SOD产生明显的胁迫效应,但高浓度处理组(0. 064mmol/L、0. 128 mmol/L和0. 256 mmol/L)对黑麦草SOD抑制作用显著,黑麦草代谢紊乱。
沈洪艳王亚萌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诺氟沙星黑麦草生物毒性氧化胁迫
PFOA和PFOS对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采用静态暴露法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PFOA和PFOS对大型蚤均具有急性毒性效应。当大型蚤暴露于PFOA和PFOS72h时LC50值分别为102.41mg/L(95%置信区间为9.32~115.23mg/L)、70.65mg/L(95%置信区间为65.32~77.21mg/L),说明大型蚤对PFOS的毒性效应更为敏感,且72h内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LC50值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按照鱼类生态毒性分级,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毒性等级均为低毒物质,而按照美国华盛顿州化学品毒性分级,均属于D级,即最低级毒性物质;暴露于PFOA和PFOS大型蚤的观察终点EC50值表明,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活动抑制程度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这与本研究得出的LC50值结果一致,且PFOS比PFOA对大型蚤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可见,无论在大型蚤致死效应试验中还是活动抑制试验中,PFOS的毒性均强于PFOA。
刘冉曹志会赵月王冰沈洪艳杨杰频
关键词: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大型蚤
斜拉桥损伤识别响应面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对基于模型修正方法的响应面模型用于斜拉桥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克里格模型、径向基函数、Chebyshev模型、四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的计算对比可知,四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用于斜拉桥损伤识别精度最高。介绍了四阶多项式模型和有约束非线性多目标优化的NSGA-Ⅱ算法,并将其用于一座单塔双跨双索面斜拉桥的损伤识别及损伤定位。通过设定损伤工况,证明了采用四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和NSGA-Ⅱ算法具有精度高、识别准、全局求解能力优良、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刘杰王海龙张志国吕鹏
关键词:模型修正优化算法
萝卜硝酸盐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的品系L0908和L0915为材料,对P1、F1、P2、B1、B2和F2,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硝酸盐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硝酸盐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0)模型,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682.293和-27.938,两对显性效应分别为-424.058和-428.376,皆具有负向效应。B1、B2和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6%、37.5%和46.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11.7%和0%,环境遗传率分别为60.8%、50.8%和53.9%。上述结果说明,萝卜硝酸盐含量的遗传受到2对主效基因控制,但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任喜波戴希尧高金远姚太梅刘敬美孙淑利韩佩林
关键词:萝卜硝酸盐主基因多基因
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对锦鲤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急性毒性和对锦鲤肝脏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锦鲤不产生急性毒性;SOD活性在暴露前中期(3-9 d)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后期(12-15 d)受到显著抑制( p 〈0.05);MDA含量在暴露前中期显著增加( p 〈0.05);GSH含量与GS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0.05 mg/L、0.5 mg/L处理组表现出持续性诱导状态,5 mg/L、50 mg/L处理组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中期(9 d)达到顶峰,GST与GSH在诱导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CPFX暴露对锦鲤造成的氧化损伤是可逆的,机体抗氧化系统并未遭受破坏;GSH和GST响应敏感,适合作为CPF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沈洪艳吴志刚高吉喜尚亚楼许嫔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盐酸环丙沙星锦鲤抗氧化系统毒性作用
链霉素生产废水对斑马鱼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值30.56U/mg。体积分数70%实验组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体积分数30%和50%实验组MDA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在第6天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3.04%和47.50%,第12天和第15天,MDA活性都高于对照组。暴露期间体积分数10%和70%实验组的MDA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鱼体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暴露过程中变化明显,该链霉素生产废水已经对斑马鱼产生了氧化损伤效应。
沈洪艳王丽新杨金迪高吉喜焦晓会刘军伟
关键词:链霉素斑马鱼MDA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沈洪艳刘军伟曹志会赵月王冰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安全预警预警指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