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766)

作品数:2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杜远生杨文涛王敏杨江海汪校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秦岭造山带
  • 1篇地震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三叠世
  • 1篇盆地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三叠世
  • 1篇隆升
  • 1篇隆升作用
  • 1篇济源盆地
  • 1篇古地震
  • 1篇沉积充填
  • 1篇沉积充填特征
  • 1篇沉积物
  • 1篇充填特征

机构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杨文涛
  • 2篇杜远生
  • 1篇汪校锋
  • 1篇王敏
  • 1篇杨江海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豫西义马地区中—晚三叠世古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被引量:10
2011年
豫西义马地区中—上三叠统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柱状构造、枕状构造、负载构造和卷曲层理构造,它们大多保存在河流沉积的上部及湖泊三角洲沉积中。通过形态学、遗迹学及镜下薄片分析表明,这些软沉积物变形与沉积物液化有关,其中河—湖相快速沉积为沉积物液化创造了条件,古地震活动是它们形成的主要触发因素。对比该地区中三叠统油房庄组与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软沉积物变形组合特征,认为秦岭造山带初始造山时间应在中三叠世油房庄组沉积时期,更强烈的造山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
杨文涛汪校锋杨江海杜远生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三叠纪
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被引量:24
2014年
中生代是济源盆地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造山以及太行山在中侏罗世隆升对济源盆地的沉积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段时间,盆地始终处在一个盆山相互作用的阶段,将盆地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一构造沉积响应过程。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地层、沉积及其充填特征的研究,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TS1、TS2、TS3、TS4,其中TS1充填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油房庄组,它是在扬子、秦岭及华北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形成的内陆克拉通型层序。TS2、TS3分别充填了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义马组)、中侏罗统杨树庄组,它们都具有前陆盆地型充填特征,分别响应的是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沿洛南—栾川断裂以及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TS4充填的是中侏罗统马凹组,受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层的磨拉石堆积。在此基础上,可将济源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归为3个阶段:早—中三叠世大陆基底隆升与内陆克拉通型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与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太行山隆升与山间盆地。显然,济源盆地响应了秦岭造山及太行山隆升,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造山表现为两次逆冲推覆作用,而太行山主体隆升应在中侏罗世晚期,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破坏进入高峰期。
杨文涛王敏杜远生
关键词: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济源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