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1)

作品数:79 被引量:780H指数:16
相关作者: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盛生兰龚红兵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水稻
  • 27篇杂交
  • 18篇选育
  • 18篇粳稻
  • 14篇性状
  • 14篇基因
  • 13篇高产
  • 12篇杂交水稻
  • 11篇育种
  • 7篇两系杂交
  • 6篇籼稻
  • 6篇分子标记
  • 5篇育种策略
  • 5篇杂交稻
  • 5篇杂交中籼
  • 5篇置换系
  • 5篇穗期
  • 5篇染色体
  • 5篇染色体片段置...
  • 5篇中籼

机构

  • 15篇江苏丘陵地区...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湖北省农业科...
  • 1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1篇西南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内江杂交水稻...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5篇盛生兰
  • 15篇林添资
  • 15篇景德道
  • 15篇刁立平
  • 13篇龚红兵
  • 12篇贺浩华
  • 11篇朱镇
  • 11篇周义文
  • 10篇彭小松
  • 10篇傅军如
  • 10篇赵凌
  • 10篇张亚东
  • 10篇万建民
  • 10篇江玲
  • 10篇贺晓鹏
  • 10篇朱昌兰
  • 10篇王才林
  • 10篇钱华飞
  • 10篇陈小荣
  • 9篇赵芳明

传媒

  • 13篇杂交水稻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江西农业学报
  • 5篇江苏农业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8篇2011
  • 22篇2010
  • 19篇2009
  • 25篇2008
  • 11篇2007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霉素喷施量及时期对水稻穗层整齐度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为探明叶面肥(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中不同赤霉素(GA3)剂量和喷施时期对水稻花期低温的调控效果,以遭受低温危害的中稻迟熟品种杂交稻培两优537和常规稻鄂中5号为材料,在叶面喷施3kg/hm2磷酸二氢钾的基础上,按每公顷添加0.0(A0)、7.5(A1)、15.0(A2)、22.5(A3)、30.0(A4)、37.5g(A5)的GA3分别于破口期(B1)、始穗期(B2)、抽穗期(B3)、齐穗期(B4)施用,考查水稻抽穗动态、穗层整齐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GA3用量控制在15.0~22.5g/hm2,且在B1或B2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缩短出穗的时间,进而提高产量,而在B3或B4喷施,则要适当加大GA3喷施的剂量;加大GA3的处理或在抽穗早期喷施均能提高水稻穗层的整齐度,但前者会影响籽粒的灌浆,降低千粒重。在叶面肥中增加GA3可以提高水稻对低温的抗性,其中GA315.0~22.5g/hm2是较为适当的喷施剂量,而对于因下雨等原因导致必须在抽穗后期喷施时,可适当加大GA3的剂量。
程建平赵锋游爱兵游艾青吴建平
关键词:水稻赤霉素叶面肥穗层整齐度
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培两优8007被引量:5
2008年
培两优800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与自选恢复系R800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占小登曹立勇程式华吴伟民周正平
关键词:两系杂交晚稻选育
中粳稻镇稻88育种实践的分析与启示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镇稻88的育成应用和育种技术路线的分析与总结,结合镇稻88近10年的区试和大面积生产的表现,探讨了粳稻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胡春明林添资龚红兵刁立平景德道盛生兰
关键词:中粳稻育种
水稻单侧卷叶突变体url2(t)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水稻叶片适度卷曲有利于保持叶片直立,改善群体内部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卷叶突变体是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水稻骨干恢复系缙恢10号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单侧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url2(t).该突变体表现叶片单侧向近轴面卷曲,另一侧则基本保持平展.突变体不同时期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其野生型缙恢10号,尤其拔节期和抽穗期,url2(t)突变体显著高于野生型缙恢10号.url2(t)突变体叶片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卷曲度适中,功能叶的叶基角均小于缙恢10号,即叶片表现直立.这样的形态结构使水稻叶片直立有利于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高光效群体的建成及光合产物的积累.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丛云飞方立魁赵芳明凌英华桑贤春杨正林何光华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直播稻品种的筛选与育种策略被引量:29
2008年
通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3个晚粳品种和3个晚粳品系的栽培比较试验,认为适宜直播栽培的粳稻品种除具备一般水稻良种应有的优良性状外,还必须具有相对较短的基部节间、较强的发芽势以及耐(抗)除草剂等性状。结合近年来直播稻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育种策略。
景德道余波钱华飞盛生兰林添资胡春明张继本刁立平龚红兵周义文李闯
关键词:直播育种节间发芽势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早籼水稻品种和杂交早籼骨干亲本共19份材料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结果表明,这19份早籼材料(包括杂交稻亲本)都表现出弱感光性,其中16份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这些早籼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较弱,但是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抽穗期长短与每个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早籼材料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早籼材料均带有隐性非感光位点hd2,大多数早籼材料都带有显性早熟基因Ef-1,而在Se-1和E1两个主效感光基因位点,所有早籼材料不带或只带有一个感光等位基因。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早籼材料具有弱感光性和较强感温性,是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双季稻作区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区作早稻种植的原因,为早籼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徐俊锋魏祥进江玲陆广文王洪俊周振玲万建民
关键词:早籼稻抽穗期感温性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只要具有一定的选择压,很容易选择到抗性好的株系。关东194是一个优良的条纹叶枯病抗源亲本,在粳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和品质改良中值得加以利用。通过连续3年的定向选择,已经获得一批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良品种(系)。其中"宁4009"已于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为"南粳44"。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
水稻新品种镇稻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为镇稻12号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8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2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6~2007年区域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中,镇稻12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225.0、8865.0、9379.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07%、7.70%、6.50%;高稳系数分别为88.79%、94.48%和93.86%,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剐为4.32%、3.55%、3.07%,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剐为75.0%、100.0%、66.7%,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
胡春明李闯林添资盛生兰周义文龚红兵刁立平景德道钱华飞
关键词:高稳系数丰产稳产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950被引量:1
2010年
协优95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用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与恢复系中恢T950配组育成的三系单季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米质优良等特点,2009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陈深广程式华曹立勇汪银泉吴伟明沈希宏占小登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选育
利用配合力效应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被引量:2
2008年
以6个不同生态型的52份籼型水稻品种为亲本,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供试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之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并据此分析了籼型水稻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和反交效应方差。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在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等多个重要性状上均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而华南籼×韩国籼、华南籼×太湖籼、云贵籼×IRRI籼和云贵籼×韩国籼等组合的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据此将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划为本试验的优势生态型。各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杂种F1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F1相关不显著,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邹小云傅军如王经良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
关键词:籼稻杂种优势配合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